刘崐
刘崐(1808---1888)字玉昆,号韫斋,云南普洱景东县人。清嘉庆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公历1808年4月12日】,光绪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历1888年2月1日】卒于湖南省长沙市,卒年八十。是清末年间著名的历史人物。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二十岁优贡生,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乡试中第二名举人(亚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走上宦海,是晚清时期湖南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级官员。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鸿胪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顺天府尹、太仆寺卿、江南正考官、文渊阁执事、湖南学政、湖南巡抚等职。在任湖南巡抚期间,曾督修《湖南通志》以及重修天心阁和城墙、大修岳麓书院。
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到光绪八年(1882年)三十八年的时间里,刘崐历经宦海沉浮,先后担任散馆编修、乡试同考官、翰林院编修、同经局洗马、翰林学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郞、户部右侍郞、工部右侍郞、会试读卷官、国史馆副总裁、经筵讲官。咸丰十一年因肃顺等党援案被牵联革职,后又启用为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江南正考官,后迁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郞,署顺天府尹,加任文渊阁直阁事,五十七岁时授湖南巡抚。刘崐为官政绩卓然,如在内忧外患之际受命于湖南巡抚,催办粮饷弱,镇压会党起事,弹劾地方官吏、监督籍内官员、督修《湖南通志》,请求从祠名宦乡贤等政务做得可圈可点。刘崐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曾谓“凡人之有求于我者,皆使我有求于人者也。因人之求而求人之求,而我失其为我也,可不戒哉!”其操守如此。但无诗文传世。民国《景东县志稿.艺文志》载为刘崐时文,有《禺稷颜子易地则皆然》、《通天地人为儒赋》、《学然后知不足赋》。刘崐亦精书法,有多部清著提及其书法,赞誉之词溢于纸面。刘崐书法厚重浑融,有东坡、鲁公遗意.传世绝少。在湖南时,书法颇为胜名,求书者很多。见《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道光21年(1841年),刘崐中进士时才33岁。曾任翰林大学士,做过同治皇帝的老师。在慈禧太后与顾命大臣肃顺的夺-争中,他受牵连而外放湖南任巡抚。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耽误九年的科举考试重新开考,实权派曾国藩亲自点刘崐作江南大主考。他一生仕途显赫,最后卒于湖南。他的书法颇负盛名,在景东无人可比,被故乡人视为珍宝,甚至竟将他的字画当作驱鬼符。著作有《刘中丞奏稿》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