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周汉华(1934~1967)
周汉华,广东新会人。出身农民家庭,仅读过4年小学。1955年在大泽第五和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任水稻育种员,进行水稻丰产试验,采用经过穗选、粒选的“齐粘”和“金山粘”,采取深耕改土、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等措施种植,当年创造亩产750公斤和次年创造亩产826公斤的丰产纪录,比一般耕作的亩产高两倍有多。接着,又试用水稻和高粱进行杂交试验。
1957年4月,周汉华被邀请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的关注,向他询问培育新品种的经验。他回来又继续进行稻谷与高粱的杂交30多穗,每穗结出谷子100粒,获得远缘杂交的成功,震动了农业科学界。是年6月,全国种子参观团120多人来县参观了他的试验田,听了他的汇报,给予很高的评价。
1958年7月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期间,曾到周汉华家参观杂交试验田和新品种标本,赠给他一盏空气电池灯,鼓励他培育出一穗千粒的水稻新品种。同年1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会议期间,周总理邀周汉华到家里作客,并书写“高举共产主义旗帜,为培育良种,大搞杂交运动而奋斗”的题词相赠。这年,被任为大泽人民公社农科站副站长。
1959年,周汉华进行粳、籼稻杂交和自然杂交试验,成功地培育出幸福一号、幸福二号、青森五号、十月粘、八一种等6个新品种。同年早造,培育印二东11号,最高穗粒达1190粒;二造又育成1208穗粒。还培育出一株分蘖达280穗,每穗平均150粒,一科1.2公斤谷的“水稻王”。次年又有新突破,穗粒最高达1400粒,并培育出“万粒斤”的良种。
1955~1960年,周在引进130多个杂交组合、220多个自然杂交组合、引种全国各地1181个水稻品种进行观察和对80多个良种进行比较试验的一系列工作中,费尽心力,取得可喜的成绩,被誉为农民育种专家,多次被评为县、省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员,受到团中央的奖励。1960年,他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1967年11月17日病逝。
上一篇:朱晖日
下一篇:杨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