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欧老满(1904~1990)会昌县文武坝镇人。祖父是个小摊贩,父亲靠挑担做零工生活,老满刚满周岁,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靠摆果子摊过日子。老满家附近住着一位早在光绪末年就来自于都的高师傅,在会昌制作一种叫“豆干砣子”的食品。在邻家孩子中,高师傅最喜欢小老满。就在他八岁那年,小老满开始到高师傅的作坊做帮工,每月能拿到10来个毫子。老满手脚勤快,慢慢地在高师傅身边学到了一些做豆干砣子的基本技能。到20岁娶了媳妇后,就自己做起制作豆干砣子的生意来。
会昌历来是个盛产黄豆的地方,有丰富的豆制品原料。老满想,如果产品大家更满意,更爱吃,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好。于是,他到处打听,对豆干砣子有什么意见。听到的是:味道不够长,太厚太湿不便携带保存等等。针对这些意见,他改进配料,使之更适合口味,还改进规格,简化工序。这样,做出来的豆干砣子(酱干)干、薄,更便于携带保存,而且更好吃,愈嚼愈有味。此外,他制作的酱干还有其他特点:一是一般的总多少带有点酸味,而他的酱干一点酸味也没有,这是因为他舍得下功夫,把用过的工具洗刷得特别干净,一点不留旧料;二是他服务周到,向他定做酱干,先问明是现吃的,还是带远路送人的。现吃的,湿度大些;远带的根据时日多少,对湿度作不同处理,以利于保鲜。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外地迁来的人多,会昌市场繁荣,酱干生产也进入黄金时代,欧老满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新中国成立后,欧老满参加了酱干生产合作社,被员工们奉为“老把式”,还一度被聘请到赣州当豆制品师傅。1960年会昌食品厂办起酱干车间,他离开赣州,回乡应聘当该厂师傅。他把制作酱干的技术无保留地传授给工人们,培养了许多酱干能手。年过八旬后,他两耳不灵,双目失明。但随着酱干生产的发展,慕名登门求教的人仍常年不断。
上一篇:钟桂花姑
下一篇:钟耀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