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士族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门阀士族源于东汉的豪强地主,他们垄断了学术研究,即儒家经学的传授与研究。由于当时的书籍皆为抄本,极其难得,经学只在师门内传播,出现了一部分人对经济和知识的垄断。同时又由于当时实行察举、征辟制度,基本上就是推荐,入仕做官遂被一些人垄断,出现了所谓世代公卿之家,如弘农杨氏、南阳袁氏这些数代三公的世家大族。这些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强自己的政治力量。这些人都是大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在曹魏时期,不仅没有压制这些家族,反而极力笼络。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制,即把各地的士人根据家族地位的高下,分为九个等级,举荐为官,按等取土,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政治局面。西晋建立后,仍然继续了这一制度,西晋王朝也是靠这些人的支持而建立的。
至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晋元帝就是靠他们的支持才得以即位的,其政权实际上是司马氏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执政,当时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流传。这一时期,
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到了南朝时,国家机要大权基本掌握在所谓“寒门"手中,士族只担任所谓清官,地位显要,但职事清闲,军政大权已经从其手中转移出去了。许多士族不思进取,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再加上农民起义以及侯景之乱的打击,遂使门阀士族走向了衰落。隋唐时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而均田制的推行,限制了地主土地的无限膨胀,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在唐代士族残余势力虽然存在,但在政治上已失去了特权,不过在人们的心目中其社会地位仍然得到承认,经过唐末动乱、五代混战后,士族的残余最终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至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晋元帝就是靠他们的支持才得以即位的,其政权实际上是司马氏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执政,当时甚至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流传。这一时期,
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到了南朝时,国家机要大权基本掌握在所谓“寒门"手中,士族只担任所谓清官,地位显要,但职事清闲,军政大权已经从其手中转移出去了。许多士族不思进取,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再加上农民起义以及侯景之乱的打击,遂使门阀士族走向了衰落。隋唐时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而均田制的推行,限制了地主土地的无限膨胀,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在唐代士族残余势力虽然存在,但在政治上已失去了特权,不过在人们的心目中其社会地位仍然得到承认,经过唐末动乱、五代混战后,士族的残余最终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