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市有水牛153000头,黄牛14400头。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分水岭以南,水牛居多;分水岭以北,水牛和黄牛兼半。
水牛
合肥市水牛属“中国水牛”沼泽型品种,多属当地沿江湖滨水牛,品质好,体型大;也有部分是从云南等地购进的山区水牛。当地湖滨水牛被毛为黑色或青灰色,少有白色,骨骼粗壮,体质结实紧凑,头大小适中,额宽平,面凹,眼突,圆大有神,头角较大质坚,鼻镜宽广,下颚发达,公牛颈粗短,肌肉发达而紧凑,母牛颈略细长,耆甲高,微现肩峰,前躯硕壮,胸深而宽,肋骨拱圆,肌肉丰满,胸围大,背宽直,尻较倾斜,尾粗短,蹄圆大,蹄质致密。
以舍饲和放牧相结合,冬初至春末为舍饲阶段;夏放牧为主(岗丘塘坝,田埂荒滩,山地草坡,均为牧场);秋半舍半牧。农忙季节,辅以精料,夏季用稻草裹黄豆喂牛,有的喂粥;冬季喂干稻草,辅喂水煮的棉籽、菜籽饼、黄豆饼。
小公牛18月龄左右性成熟,即可配种,一般2.5~3岁时始配,4~8岁配种能力较强。母牛18个月左右开始发情,多在3岁时配种,终生可产犊牛10头左右。水牛繁殖一直处于自然状态,以自然交配为主。
水牛一般1.5~2岁时开始调教,3岁使役。使役年限为15年左右,长者20年。日耕地2亩左右,一般公牛持久力较强,阉牛居中,母牛持久力差。
黄牛
合肥市黄牛多来自皖西大别山,60年代曾引进秦川黄牛。其体型中等,为中型役用牛,其被毛有黄红、黄白、黄褐色等,以黄色居多。
有两种类型,一种外貌清秀,头轻、大小适中,角短小、鼻面平直,颈细而短,肩峰不显,肉垂不发达,胸较深,肋骨排列较为倾斜,体躯较长,四肢健壮,肌肉紧凑结实,背腰宽平,胸围粗。另外一种外貌较粗糙紧凑,头粗重,颈粗短,有肩峰,肉垂较大,肋骨排列较直,背腰较宽长,尻部较平,四肢稍短,皮毛较粗厚,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
黄牛以舍饲与放牧相结合,夏、秋季以放牧为主,冬初至次年春末以舍饲为主,主料以干稻草、麦秸为主,少辅精料。
黄牛配种以自然杂交为主,但品种有退化现象,体型渐小。
黄牛动作灵敏,日耕地1.5~2亩左右,肌纤维细嫩,肉质鲜美,品种改良时向肉役兼用或肉用方向发展,前途广阔。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猪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