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
1953年5月22~29日,召开中共合肥市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市委、市政府党员负责人、市直各部、委、办局的党员负责人、工青妇群众组织党员负责人、各区区委负责人,逾100人。会议听取了市委书记吴綪传达省委书记曾希圣所作的《关于时事与任务》的报告,检查和部署了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的“新三反”斗争。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继哲在会上就普选、财经、粮食、工农业生产和市场安排等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各部门在会上就组织、宣传、财经、政法、群团等工作发了言。会议着重解决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后的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问题,明确了任务。
会议要求各单位认真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斗争,克服分散主义、盲目冒进、保守落后及个人主义,加强思想和组织领导,以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
1954年5月19日至6月7日,召开中共合肥市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市委、市政府、市直各单位党组织、群团党组织、各区区委、各工厂、企业、商店、中学党总支、支部推选的正式代表共225人,列席代表61人,旁听人员45人。会议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城代表市委作《合肥市1953年工作总结及1954年工作任务》的报告。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贯彻第二次省党代会精神,明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商业、农业和副食品生产及市政建设与文教卫事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保证社会主义成分稳步增长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高。会议确定今后一切工作,必须围绕生产这个中心,反对脱离这个中心的分散主义,并对发展工业、商业、市政建设,进行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改造以及郊区工作、财经工作作出规划和决定。
会上各组先后提出255件提案,其中对市委工作意见96件,对市委领导个人意见14件,建议要求44件,其他101件。
会议通过《中共合肥市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决议》,会议号召全党团结起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勇前进,为完成并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而奋斗。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5月31日至6月7日,召开中共合肥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16人,候补代表10人,列席代表(各级党的负责干部)204人。正式代表是各系统、各单位按15个党员选1人的比例选举产生的。代表分布情况是:工业系统49人,基建系统25人,交通系统10人,手工业系统12人,财贸系统36人,农业系统30人,文教卫系统14人,政法系统14人,市区13人,党群系统13人。代表中,妇女33人,占15%;各级党组织负责人187人,占87%;工人15人,占7%;农民12人,占6%。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市委第一书记傅大章作的《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委员会两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共合肥市委两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决议》和《关于1956年至1967年合肥市农业发展纲要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共合肥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5名,候补委员7名。全体委员会选举常务委员8名,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5名。
大会明确,全市工作中心是贯彻中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指示精神,主动地为建设服务,搞好生产,发展生产。大会要求全党增强团结,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继续不断地克服各种右倾保守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关心群众生活,充分发挥全党、全体干部和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为完成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0年2月8~16日,召开中共合肥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450人,列席代表298人。正式代表中,工业系统143人,占31.77%;党群系统95人,占21.11%;农林水系统83人,占18.45%;财贸系统35人,占7.75%;文教卫系统32人,占7.11%;基建系统25人,占5.56%;政法系统23人,占5.11%;交通系统14人,占3.11%。妇女代表47人,占10.44%。革命战争三个时期的党员占2/3,建国后的党员占1/3。代表成分构成情况是:农民162人,学生109人,工人87人,革命军人79人,职员9人,自由职业4人。代表由185个单位选举产生,代表了各条战线的党组织和全市55717名党员。
会议听取了市委第一书记刘征田代表第一届市委所作的《关于市委工作的报告》和市委书记杜炳南所作的《关于监察工作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合肥市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35名,候补委员15名。全委会选举产生第一书记及书记处书记7名,常务委员19名。
大会明确的任务是:把政治战线、思想战线和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尽快地把合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地区。工业方面,要加速发展冶金工业,大力发展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力争在两三年内把合肥建设成为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综合工业基地;城市建设以工业为主体相应发展;在布局上,进一步整顿东郊、发展南郊、美化西郊、开辟北郊,使合肥更加宏伟、壮丽;农业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加速农业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力争两年小解决,四年中解决,六年大解决;农林牧副渔各业在两年内全面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指标;其他各项事业都要相应地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大会向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发出号召:全党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加强科学研究,壮大科学技术队伍。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继续批右倾,鼓干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保证完成市委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三次代表大会
1970年12月18~25日,召开中共合肥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正式代表901人(因病缺席7人,因公缺席14人,实际到会880人)。代表中,工人党员314人,占34.8%;贫下中农党员269人,占29.8%;解放军党员108人,占12%;干部党员190人,占21%;知识分子党员11人,占1.2%;其他劳动者党员9人,占1%。其中妇女党员151人,占16.7%。还有少数民族、下放干部、医务人员的党员代表。代表中年龄在25岁以下47人,26~35岁254人,36~50岁424人,51岁以上68人。这次代表大会强调以工农兵、老中青三结合为主体,具有规模大、人数多、年龄轻、代表广泛的特点。
会上,由领导干部魏建章致开幕词,中共合肥市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李全贵,代表党的核心小组作《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乘胜前进》的工作报告。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思想革命化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共合肥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43名,候补委员4名。经第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书记及副书记3名,常务委员13名。
会议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继续狠抓阶级斗争,认真搞好斗、批、改,继续全面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以战备为纲,掀起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继续认真地完成整党建党任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0年12月22~28日,召开中共合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46人,候补代表46人。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409人,占69.9%;专业技术人员党员91人,占15.37%;工人党员66人,占11.15%;农民党员19人,占3.21%;解放军党员7人,占1.18%;少数民族党员8人,占1.35%。妇女代表88人,占14.86%。代表总平均年龄47.3岁。其中35岁以下39人,36~55岁452人,56岁以上10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9人,高中、中专138人,初中283人,小学110人,文盲2人。
会议听取了市委书记郑锐代表第三届市委所作的《全市党员动员起来,为加速我市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合肥市第四届委员会和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市委委员35名,候补委员6名。全委会选举产生了书记、副书记5名和常务委员13名。
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市党员,团结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专心致志,狠抓调整,稳定经济,按照党的政治路线和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要求,从合肥实际出发,把经济搞活。会议按照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明确了合肥市国民经济建设的调整任务。
中共合肥市委历任正副书记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