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合肥即有防空、防毒宣传。民国25年安徽省防空协会编印各种防空宣传品发至各县,同年9月全省各地同时举行防空宣传。其内容有消防、简易防毒法、防空标语、空袭时人员应注意事项等,由县防空支会具体承办。抗战初期,在县军事系统举办的于部训练和新兵训练中,设有防空、防毒常识或防空、防毒择要等课程。1940年,国民政府规定每年11月21日为“防空节”。其后,每逢此节合肥即扩大防空宣传活动。据《合肥日报》记载,1948年第9届防空节,曾放映、表演了有关防空方面的影片与话剧。
合肥解放之初,为防美蒋飞机空袭,市政府、市防空司令部向全体市民广泛宣传防空知识,并举行集会,声讨美蒋飞机空袭罪行。此后数年,每逢节日,常向全市发公告、通告、通知,宣传警报报知信号,空袭时人员疏散、掩蔽方法,以及交通、灯火管制规定等。至50年代中期,防空教育开始以“三防”常识为主要内容,即防空袭、防原子武器、防毒。也有加“防细菌”称“四防”的。初时,一般性防空教育只在部队普及;合肥成立民兵师后,民兵“三防”常识教育内容,由军事部门施教。
1962年防空宣传加强。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号召各级领导和宣传部门,抓紧有利时机,在对广大群众进行形势战备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全民性的“三防”常识教育,务使人人懂得“三防”常识教育的目的、意义、具体的自救互救方法和防护知识等,消除恐惧心理。教育对象以民兵为主。市政府、市人民武装部规定,全体民兵均要分批分期接受“三防”常识教育,由市人民武装部组织施教。教育内容有机徽识别,疏散、隐蔽、伪装的方法,原子、化学、细菌武器的种类以及防护器材的使用等。教育方法以集中讲解为主,结合参观“三防”展览、巡回图片展览、电影、幻灯片。1962年元旦,市人民武装部组织全市3万民兵参观航空表演,以增强民兵对防空知识的感性认识。紧急战备期间,全市放映“三防”电影、幻灯片,举办“三防”展览共329场,接待观众总数84000人。至1962年上半年,全市民兵受“三防”普及教育已近20000人,其中东市区5000人,南市区4500人,西市区5000人,北市区5000人。从1962年开始,城市许多工厂、企业、大中学校的青年民兵,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以“三防”常识教育为中心的野营训练活动。1963年,安徽大学利用一个星期天,组织2个民兵营1200多人开展了此类活动。市化工学校自1959年开始接受培训民兵防化兵的任务,到1963年底共培训民兵896名。截止1964年10月,全市民兵“三防”普及教育总数已达131500余人。
1965年,美国扩大侵越战争规模,中央发出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4月,市人民防空委员会按规定及时召开全市各单位领导干部会,组织传达中央指示,介绍敌情;同时又召开了由70多个配枪单位领导干部、持枪民兵排以上干部共400多人参加的大会,对他们进行战备形势教育。全市各单位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报纸公开材料,有系统地对一般干部、民兵及居民进行战备宣传。从4月中旬开始至7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市人防委直接组织的形势报告会有143场,受教育群众69700余人。其间,编印《目前形势报告提纲》等讲话材料3500余份。同年5月,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宣传科拟制了防空宣传教育计划,建立了人民防空宣传网。1965年底,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根据市委备战教育指示,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一期规模较大的“四防”展览。展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越南抗美战果,揭露美军侵越罪行;第二部分为“四防”常识。
1966年初,根据国家人防委及省人防委关于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的指示,市人民武装部订购总参编制的“三防”挂图390套,发至全市各厂矿、学校及公共场所,以橱窗、画廊、墙报的形式展示。
“文化大革命”初期,防空教育一度削弱。1969年后,全市战备宣传教育工作开始由人民防空机构主持,各级政工部门具体承办。时值“珍宝岛事件”发生,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号召各级领导和政工、宣传部门,大力开展人民防空战备教育,克服麻痹思想,以使全体人民树立“要准备打仗”的观念。国庆节前后,市人防办会同市革命委员会宣传小组,两次召开有各区人防办、政工组、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市广播站、新合肥报社、各影剧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会,研究和布置全市战备教育工作。随之,全市战备宣传热潮掀起。市有线广播站每天安排半小时战备教育专题节目;《新合肥报》确定2名记者负责战备通讯报道;各影剧院均按规定在影前加入战备宣传和“三防”常识幻灯片;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负责编排战备教育画廊,战备宣传车开上街头穿梭播讲;市区各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张贴、悬挂各种战备宣传标语。宣传的矛头主要指向“苏修社会帝国主义”。1970年,全市广泛开展了“三视”(仇视、鄙视、藐视苏修)、“两忆(忆阶级苦、忆民族恨)活动,放映《珍宝岛不容侵犯》影片,举办《打倒新沙皇》展览。到1971年,共举行各种形式的战备动员报告会2000余次,受教育总人数200万人次;培训报告员400余人;编写《形势教育资料》、《战备教育提纲》、《战备讲话提纲》、《三防常识》等6万余册;举办各种类型的战备学习班40期。1969~1972年间,每年还举办3期“三防”常识骨干学习班,参加对象主要是防空专业队人员。
1973年,市有关部门召开全市人民防空战备工作动员大会、誓师大会,组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现场会,举办人防专职干部学习班,使一些人防工程进展缓慢的单位通过战备宣传教育,加快了施工进度。
1976年合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与合肥市民兵指挥部联合举办一期“三防”骨干训练班。同年,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一些厂矿职工惧怕下坑道施工。为打消群众顾虑,市开始宣传防空工程与抗震的关系,于1977年初放映《唐山地震》及《走访地下城》影片共70场,观众约8万人次,效果良好。“四人帮”垮台后,人防系统开展了深揭猛批“四人帮”破坏战备工作10大罪状活动和防空工程施工学大庆竞赛活动。
1978年,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拨“三防”挂图数百套,在全市厂矿企业、学校及街头张贴。
1980年后,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合肥市的各种形势战备教育的活动逐年减少。防空宣传主要以“三防”常识、人民防空政策方针、工程维护管理为主要内容,此间,在市科委礼堂3次放映《人防工事孔口防护》、《众志成城》等影片。
1983年省人防办公室创办《安徽人防》月报,每月发合肥市约300份。分发对象是市人防委成员、各级人防办公室、联防片及工事单位。1984年初市成立《安徽人防》通讯报道组。1985年先后被《安徽人防》、《安徽日报》、《合肥晚报》采用的稿件有46篇,照片6张。此间,省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也陆续报道了有关合肥市防空工程平战结合、开发利用成果等方面的消息。
1985年下半年,省暨市人防办公室在合肥市地下游艺厅举办一期大型的“三防”展览,历时半年。展览分形势战备教育、“三防”常识教育、平战结合宣传、未来展望四大部分。展出各种图片300多件,大型模型15个,其中电动模型5个。参观人员络绎不绝,约有5万人次。不少中、小学校还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影响颇大。
1985年市人防办在东、西两市区分别进行了“三防”常识教学和《人民防空条例》宣传试点。根据国家关于教育部门要把人民防空的有关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计划的规定,市人防办公室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决定在东市区所有中、小学进行“三防”常识教学试点。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小学四、五年级。试教时,各校反映强烈,认为开设“三防”课会打乱教学秩序,增加师生负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对此,区文教局“三防”常识教学领导小组于4月召开各校校长、教导主任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看有关资料,明确“三防”教学的重要意义。各校相继成立“三防”常识教育领导小组,修订教学计划。1985年5月4日,全区36所中、小学中,除15所学校因教材所限未能开课外,其余各校均按规定正式开设了“三防”常识教育课,统一使用省人防办公室编印的中、小学《三防常识》课本。教学形式有课堂讲解和课外实习。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防空工事,举行防空演习,建立校防化队、防护队等。钢东小学刘照辉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自制了大量的图片,利用幻灯开展直观教学。大窑湾小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学,并结合课外科技小组活动、少先大队活动,增强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该校在进行“三防”教学的同时,参加全国少先队万名“创造杯”竞赛活动,以“三防”常识设计和机徽图案识别,夺得全国“创造杯”,受到市、区表彰。课程授完后,各校均进行全面考核,全区总平均成绩85分。受教育学生总数4950人,其中小学60个班2800人,初中43个班2150人。东市区文教局在总结这次试点时表示:开设‘三防’常识课,使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学到了一些必要的军事本领,在一定范围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此次试点尚存不足,主要是师资没有培训,缺少教材、教具,教学经费来源更是个大难题。
《人民防空条例》颁布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立即开始向市民宣传。1985年5月,在西市区各机关、厂矿、学校、街道进行宣传试点。该区人防办公室组织人员编写宣传提纲,举办宣传骨干培训班,利用幻灯、墙报、黑板报、画廊、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全区6个联防片受教育人数35600人次,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因《条例》宣传工作抓得好,西市区人防办公室被推荐出席1986年在淮北市召开的“全省人民防空战备宣传工作会”,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1986年7月,省人防办公室为准备全国人防厦门会议交流材料,选本市合肥酒厂地下酒库、天桥地下旅社、地下游艺厅、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地下旅社、省电力局地下会议室、市委大楼附建式地下会议厅、市公交公司地下俱乐部、省立医院地下病房等工事摄制录相,编入《安徽人防》录相片。在防空宣传中,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宣传科曾于1965年创办了市人民防空内部刊物《防空战备简报》,不定期印发。后一度停刊。1969年复刊,改称《人防简报》,主要报道重要人防会议内容,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介绍各项人防战备工作成果、经验、好人好事等。1969年9月~1970年10月,共编印简报250期,发全市各系统、各单位约7万余份。1985年,共编出6期,每期印300份下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