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农机修理
自国营拖拉机站建立,农机修理工作就实行计划预防修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计划保养和计划修理。在实际工作中实行“按时保养,定期检查,计划修理”原则,即机器经过一定工作时间后,强制性地进行技术保养或修理,而不是等到机器零件已经损坏,机车无法工作才停车修理。在具体修理工作中,执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业机器修理技术管理试行办法》。
国营拖拉机站均建有农机维修车间,每个季度拖拉机作业结束后,由拖拉机站技术员或机务负责人对每台机车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结合平时掌握的技术情况和机车工作状况,确定机车修理的重点、修理级数和修理时期。小修一般由本单位修理车间修理,大修则送修理厂修理。平时,通过对机器的测量鉴定,确定其技术状态,如已磨损到规定的数值,则进行修复更换,防止配合件的恶化和机车事故。1958年以后拖拉机逐步下放到公社经营,由于社办拖拉机站无维修设备,拖拉机只使用不能定期维修,因此机器受损严重,大小故障都要送大修理厂修理,造成修理时间长、成本高,严重影响机车效率的发挥。60年代后期,各县建立农机修造厂,社、队建立农机修配站、点,进行农机修理工作。1979年后,个体农机维修逐渐发展起来。个体维修户设在农村,离用户近,随到随修,不误农时,服务热情周到,比国营和集体维修单位更受用户欢迎,逐步成为农机维修业的主体。
国营拖拉机站均建有农机维修车间,每个季度拖拉机作业结束后,由拖拉机站技术员或机务负责人对每台机车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结合平时掌握的技术情况和机车工作状况,确定机车修理的重点、修理级数和修理时期。小修一般由本单位修理车间修理,大修则送修理厂修理。平时,通过对机器的测量鉴定,确定其技术状态,如已磨损到规定的数值,则进行修复更换,防止配合件的恶化和机车事故。1958年以后拖拉机逐步下放到公社经营,由于社办拖拉机站无维修设备,拖拉机只使用不能定期维修,因此机器受损严重,大小故障都要送大修理厂修理,造成修理时间长、成本高,严重影响机车效率的发挥。60年代后期,各县建立农机修造厂,社、队建立农机修配站、点,进行农机修理工作。1979年后,个体农机维修逐渐发展起来。个体维修户设在农村,离用户近,随到随修,不误农时,服务热情周到,比国营和集体维修单位更受用户欢迎,逐步成为农机维修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