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芜湖航政分局
芜湖航政机构,源于清光绪三年(1877)二月,芜湖正式对外开埠。航政由芜湖海关税务司的“理传厅”兼理。
民国元年(1912),改邮传部船政司为交通部航政司,主管全国“航政”,实权仍在海关。直至民国二十年(1931)十一月,交通部上海航政局在芜湖始设办事处,执行船舶的丈量、登记等事宜。翌年7月,改称芜湖船舶登记所。民国二十二年(1933),恢复芜湖办事处衔称,管辖区域自苏皖交界点起,至赣皖交界点止,凡总吨位在20吨以上的轮船,或容量在200担以上的帆船以及与海相通的船舶均属管理范围。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政府经济部所属上海航政局设芜湖办事处。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恢复战前建制,仍设交通部上海航政管理局芜湖办事处,继迁南京,改称南京办事处,管理安徽省境长江干线的航政业务。翌年底,重设芜湖办事处,改属长江区航政局领导。
1949年5月,芜湖市军管会公用事业部船舶管理处接管芜湖办事处,沿用原称。12月1日,并入皖南区交通管理局航务分局,技术、行政,分属华东交通部航运处和皖南行署交通处领导,统管皖南区长江、内河航务及水上交通建设。翌年5月,长江、内河航务分开管理,皖南区交通管理局的航务分局,改为交通部长江区航务管理局南京分局芜湖办事处,主管长江航务。(同时设立皖南行署交通管理局航务科,主管内河航务)。1951年2月,与中国人民轮船公司芜湖分公司合并,改称长江航务管理局芜湖办事处。1952年8月,实行航务、港务统一领导,撤销长江航务管理局南京分局芜湖办事处,改设驻港监督员,由长江航务管理局航行督察室统一指派,同时接受芜湖港务管理局领导,负责港航监督。1958年7月,芜湖港、航监督业务,改由安徽省交通厅和长江航运管理局港、航监督室双重领导。
1961年,交通部收回芜湖港、航监督业务,归长江航运管理局港航监督室领导。1963年,建立芜湖港务监督。1965年1月1日,撤销长江航运管理局港、船检等工作,在筹建新机构之前,暂由芜湖港务局代管。1966年4月,成立交通部长江航政管理局芜湖航政分局,辖安庆、马鞍山航政处和裕溪口航政局。1982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港务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芜湖办事处,办理航行国际航线船舶的航政业务。1985年1月,实行港监与船检分立(另设芜湖船检局),交通部长江航政管理局芜湖航政局,辖安庆、池州、铜陵、裕溪口、马鞍山5个航政处(站),分段管理,各立职掌。其中,芜湖分局直管范围:北岸起自芜港2号锚地,至石板洲56公里;南岸自东梁山至红桃村68公里。裕溪口航政站的管辖范围为西梁山至芜港2号锚地11公里(含西梁山、陈家洲捷水道)。年末,芜湖航政分局职工215人。
二、芜湖铁路办事处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商办安徽省铁路公司成立于芜湖,在陶沟设芜湖铁路办事处,招股集资,筹建安徽铁路;至民国三年,(1914)三月,因无力续办,经北洋政府批准,撤销建制。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二十七日,商办江南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陶沟枣树园设吴家花园办事处。同年八月十七日,迁址狮子山。时有运输、工务、总务3个处及机务、车务、养路、考工、测量、材料、会计、文书8个股,集资建造江南铁路。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日军侵华,江南铁路公司和办事处撤离芜湖,翌年一月于湘潭成立通讯处,四月迁长沙,七月迁桂林,直至抗战胜利后,恢复建制。
1949年4月,芜湖解放,铁路实行军管。新中国成立后,芜湖铁路机构变动频繁。1965年8月,成立芜湖铁路地区党委,南京铁路分局。1975年1月1日,成立上海铁路局芜湖办事处,辖芜湖、马鞍山、铜陵3个中心站和化鱼山直属站及火车轮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水电建筑等段所。1980年1月1日,芜湖铁路地区党委,隶属南京分局。1984年,成立南京铁路分局芜湖办事处。职工7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芜湖分局(略)
南京航道分局芜湖航道处(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