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统一北方是怎么回事?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武帝征调18万军士,大举伐齐。北周军队接连攻克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打下了洛口东西二城,进逼洛阳,但攻打洛阳的计划却进行得很不顺利。在北周军队攻占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西)的南城之后,北齐丞相高阿那肱急忙率领大军,从晋阳赶来救援。北周武帝此时也身患疾病,北周只得退兵。
第二年的10月,武帝再度出兵。这一次,北周共集结了14万多人的军队,准备直捣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到了10月下旬,北周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平阳城下。北齐任命的晋州刺史崔景暠向北周投降,北周军队顺利占领平阳城,也打开了通往晋阳的大门。
北齐后主高纬在北周军队围攻平阳城时,正在晋阳游猎。面对来自晋州的告急文书,丞相高阿那肱竟然以后主正在游玩为由,不允许臣下打扰。后主更是在冯淑妃的央求下,继续游乐,放弃提早返回晋阳的打算。10月18日,后主高纬回到晋阳城。19日,集结齐军10万多人。25日出发,准备援救平阳。但北齐军队还未到达,平阳就已经失守了。北齐的大军继续向鸡栖原(今山西霍州东北)挺进,在看到齐军来势汹汹之后,武帝命令已经占据了鸡栖原的宇文宪向南撤退。武帝以梁士彦为晋州刺史,让他以1万精兵镇守平阳城,自己亲率六军退往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与宇文宪会合,随后返回长安。1 1月,北齐军队在后主高纬的率领下,开始围攻平阳城。在围攻一个多月却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北齐军队的士气逐渐低落。十二月初三,武帝再次到达汾水前线。初六,北周集结了主力8万人,在平阳城边排出了东西20余里的军阵,准备与北齐决一胜负。
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了下午,两军依然相持不下。在阵中观战的冯淑妃和穆提婆等人,看到齐军的左翼稍稍退后,便以为打了败仗。后主高纬在他们的怂恿下,退往高梁桥(今山西临汾东北)。北齐的军心立刻涣散,北周军队趁此奋击,北齐军队完全溃败,损失了1万多人。
经此一役,北周不仅解除了平阳之围,更是击垮了北齐的主力部队。北周军队开始以不可抵挡的势态攻城略地,12月10日,占领高壁(今山西灵石南),12日攻占介休(今山西介休),14日进围并州。
北齐后主逃归晋阳后,还想继续向北逃窜投奔突厥。但随从纷纷离去,使得他只好退往邺城。抛弃后主的还有他曾经十分信任的穆提婆,看到穆提婆都已经投降北周,北齐的臣子们纷纷投降。后主在逃离晋阳的时候,将晋阳城交给了安德王高延宗,高延宗被军将们推举为皇帝,但仅事隔两天,普阳便被攻下,高延宗也成了北周的俘虏。后主在回到邺城之时,就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8岁的儿子,准备逃往陈国。公元577年的正月,北周军队攻破了邺城。虽然后主提前逃跑,但在逃亡的路上被北周的追兵所擒获。
后主被俘后,北齐宗室的零星抵抗还在继续:北齐任城王高湝在信都(今河北冀州)聚众4万人起兵,为北周齐王宇文宪所灭;北齐范阳王高绍义退保马邑城(今山西朔州),战败后投奔突厥,自称皇帝。后来,突厥在北周的贿赂之下,将高绍义交给了北周政府,高绍义在流放蜀地的途中病死。至此,北周武帝的攻齐行动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他再次将北方划归一统,北周政权也至此到达了鼎盛。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