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一节 淮河平原区


该区位于华北(黄淮海)平原的南部,南以临水集、宋店、刘府、门台、旧县一线为界,东、北、西与苏、鲁、豫3省接壤。淮河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淮河台坳,是地质历史上的长期沉降区,尤其新生代下降更显著,接受了深厚的第三系、第四系堆积。近代因黄河多次南泛,有历史记载的,黄河自西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起,就开始南泛,后经多次南泛过程,在汴堤以北地区和浍、涡、颍、西淝河流域,形成厚薄不等黄泛沉积。导致平原的南部、中部地面组成物质,由淮河及其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北部以黄泛物质为主,堆积物的厚度,在纵向上由西北向东南减薄,在横向上河岸带沉积厚度大于河间地。故地势上除西北向东南倾斜外,河岸带与河间地区也呈微波起伏状态,地面比降1∶5000~1∶8000,一般比高1~2米左右。仅黄河故道内的高滩地比两侧平原高6~8米。从地面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组合可将淮河平原进行二级分区。
一、萧、砀黄泛平原亚区
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包括砀山县的全部和萧县的西部。受黄泛影响最剧,在黄河古道人工堤的内外,黄泛沉积量差异悬殊,黄泛水流游荡不定,河堤又常决口,形成了高滩地、决口扇、泛滥缓坡地、泛滥洼地等地貌类型组合。黄泛沉积物厚度达15~22米,以颗粒较粗的细砂、粉砂、粘质砂土为主,易被冲刷,风蚀现象也相当严重,局部地区有零星砂丘发育。土壤及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含量高,且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土壤常发生盐碱化,尤其地下水埋深仅1.5~2.5米的背河洼地和决口扇的中、下部,土壤最易盐碱化。
二、宿北丘陵平原亚区
位于萧、砀黄泛亚区以东,濉河以北,包括萧县东部、宿县、灵璧、泗县的北部、淮北市的全部和濉溪县的一部。由黄泛倾斜地、黄泛洼地、台地、低丘和高丘组成。黄泛倾斜地、黄泛洼地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低丘分布宿县、灵璧境内,高丘分布萧县和淮北市境内,组成丘陵的岩层以石灰岩、砂岩、页岩为主,四周常有小股洞穴水流溢。台地分布于平原和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由山红土和山黄土组成。
三、颍、涡河黄泛平原亚区
位于淮河平原的西北部,由颍、涡河中游黄泛平原组成,包括亳州市、界首市、太和县、蒙城县、阜阳市等的大部或一部。由黄泛平原和河间平原组成,但以前者为主。两者都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比降1∶8000~1∶1000,横剖面略具起伏,比高1~2米以下,平原上散落一些蚀余残丘。因距黄河故道较远,黄泛沉积物厚度6~7米以下,颗粒也较细,其上发育土壤,多为砂壤土,土层中可溶性盐类径淋洗含量已下降,地下水与地表水长期互补与交替,可溶性盐类的相对含量较低,土壤盐碱化程度不高。再因民国27~34年(1938~1945年)的近期黄泛作用,覆盖了新黄泛沉积物,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可达1%。
四、洪、颍河河间平原亚区
位于淮河平原西南部,包括阜阳、阜南、界首、颍上市县的大部或一部以及临泉县的全部。由河间平原的沿河微高滩地、缓倾斜平原、封闭洼地和颍河沿岸的狭长黄泛平原等地貌类型组合而成。纵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比降1∶10000以上,横向起伏在1米以下。洪、颍两河涤切地下,与河岸相对低6~8米,在淮北河间平原中,属地势较高地带,洪涝灾害强度较小。
五、颍东河间平原亚区
位于颍河以东的淮南、蚌埠两市,阜阳、宿县两地区的一些市、县的全部或一部分。由河间平原的沿河微高滩地、缓倾斜平原和规模较大的封闭洼地地貌类型组合而成,是河间平原中地势最低下的地区。每当汛期洪涝灾害相当严重,洼地中花碱土分布面积较大,有一片地势较高地带,因长期地表径流的剥蚀作用,使土壤层洗刷殆尽,遂使砂姜层出露地表。
六、沿淮冲积平原亚区
位于淮河南北两岸,包括淮南、蚌埠两市,以及阜南、颍上、凤台、怀远、五河、霍邱、寿县、凤阳、嘉山等市县的沿淮地区。地貌类型以河漫滩、洼地、湖泊为主,局部分布零星河间平原和孤丘。地貌上总的特征是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多数滩地、洼地在淮河水情严重时期,作为蓄洪、行洪区。
七、淮南阶地平原亚区
位于淮河南岸的西段,包括霍邱、寿县北部,淮南、蚌埠两市的南部和凤阳县的一部分。由淮河一、二、三级阶地组成,其中一、二级阶地为主,占本亚区总面积80%以上,三级阶地呈垄岗状,分布本区南部边缘。地势呈阶梯状向南逐级上升,三级阶地相对高度分别为8~10米、15米和20~25米,其组成物质依次为砂壤土、亚砂土和亚粘土,都位于洪水位之上,排水条件良好,一般不受洪涝灾害威胁。水利设施有安丰塘,淠史杭大型灌溉工程,大部可自流灌溉。
上一篇:第二节 台地(岗地)
下一篇:第一节 古地貌形成过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