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三节 黄棕壤

一、黄棕壤的分布和形成条件
黄棕壤共有面积798.6万亩,占安徽省土壤总面积的5.14%,主要分布在北纬33°以南,31°以北的广大丘陵区,大致在沿淮平原与湖泊洼地以南,宣城的水阳,芜湖的湾()、新港,无为的牛埠,桐城的孔城、范岗一线与大别山南麓以北广大地区,大别山南麓海拔450~1000米和皖南海拔600~1000米中山区也有黄棕壤分布。
黄棕壤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旱,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 16℃,无霜期为230~ 250天,〉10℃积温4800~5000℃,年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在中山区,随着海拔升高,降雨有明显增加,气温逐渐下降。
黄棕壤地区地带性植被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落叶阔叶树种有栓皮栎、小叶栎、麻栎、山槐、枫杨、茅栗等,常绿阔叶树种有青冈栎、苦槠、甜槠、大叶冬青、石楠等,主要次生的或人工栽培的树种有枫香、马尾松、杉等。
黄棕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残、坡积物,母岩有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页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等。
二、黄棕壤的形成特点
〔粘化作用〕
黄棕壤中原生矿物转变为次生矿物较快,粘粒的形成和移动淀积成为土壤发育过程中的显著特点,淀积层粘粒含量最高,黄棕壤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淀积粘化和残积粘化过程。
〔弱富铝化作用〕
黄棕壤发育过程中受到较强的风化和淋溶作用,风化淋溶系数为0.35~ 0.47,风化淋溶指数为0.69~0.98,风化度为0.99~1.75。土体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受到不同程度淋洗而低于母质或母岩,二氧化硅含量减少,氧化铁、铝含量增加,两者富集系数分别为2.0和1.14,土壤粘粒部分的硅铝率为2.8,土壤发育中具有弱度脱硅富铝作用。
〔有机质累积作用〕
黄棕壤分布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量大,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较多。在自然植被下,土壤具有覆盖层和腐殖质层。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生物累积作用逐渐增强,表土有机质含量递增。黄棕壤腐殖质组成中,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小于1,在0.31~0.95之间。
三、黄棕壤的类型与特性
〔普通黄棕壤〕
普通黄棕壤亚类是黄棕壤土类中的代表性的土壤,广泛分布于滁县、巢湖、六安、安庆、宣城、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市的低山丘陵地区,面积为3846万亩,占安徽省黄棕壤土类面积的48.16%。分布地区地形一般较为平缓,坡度小于15°,海拔为100~150米。
成土母质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页岩、千枚岩、石英岩等残、坡积物。
植被以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旱地以麦类、油菜、山芋等作物为主。
普通黄棕壤土体较厚,超过60厘米以上,剖面发育良好,呈A—B—C型。淀积层呈黄棕色,有明显粘粒和铁、锰淀积,并有铁锰结核和胶膜发育,多呈棱块状和块状结构。土壤质地受母质影响较大,一般以粘壤土为主。旱地土壤剖面构型为耕作层、压实层、心土层、底土层组成。
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PH值为5.0~6.5。交换性酸为3.2毫克当量/百克土。盐基饱和度为40~70%,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递增。阳离子交换量为11~18毫克当量/百克土,在交换性盐基中以钙、镁为主。
普通黄棕壤有明显淋溶作用,粘粒部分硅铝铁率为1.97~ 2.50,硅铝率为2.40~2.80。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土壤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
土壤中有机质和磷素含量较低,C/N比较宽,旱地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12%,全氮为0.11%,全钾为1.78%,全磷为0.064%,速效磷为5.5PPM,速效钾为95PPM。林地下黄棕壤养分一般高于旱地。
〔暗黄棕壤〕
暗黄棕壤亚类面积为71.9万亩,占安徽省黄棕壤土类面积的9.0%,主要分布在东至、贵池、广德、泾县、宣城、金寨、霍山、岳西、潜山等县的海拔650~ 7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黄山、牯牛降、清凉峰等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
暗黄棕壤所在地段,由于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加之林相比较郁闭整齐和林下草灌繁茂,在土壤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强烈的腐殖质累积。暗黄棕壤是黄棕壤土类中生物累积最强的亚类。土壤受较强的淋溶作用和弱度富铝化作用,粘粒部分硅铝率为2.3~2.9,硅铝铁率为1.2~1.5,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且有少量高岭石和三水铝石。
暗黄棕壤剖面发生层分异清楚,一般有A 0—A 1—B—C层。淀积层多呈黄棕色,块状结构,结构体有胶膜覆盖。土壤质地以壤粘土与粘壤土为主,砂粒含量较高,为45%,剖面中部有明显粘化特征。
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为4.9~5.1,交换性酸总量为4.1毫克当量/百克土,盐基以交换性铝离子为主。阳离子代换量为8~19毫克当量/百克土,盐基饱和度为24~35%。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表土有机质平均含量为8.3%,全氮为0.374%,全钾为2.54%,速效钾为161PPM,磷素含量较低,全磷含量为0.058%,速效磷只有5.7PPM。
〔黄棕壤性土〕
黄棕壤性土亚类是处于幼年发育阶段的黄棕壤,面积为342.1万亩,占安徽省黄棕壤土类面积的42.84%。主要分布在蚌埠、淮南、滁县、巢湖、六安、安庆等地市的低山丘陵区,为黄棕壤土类中受侵蚀最严重的亚类。地面坡度一般在25°以上,遍布侵蚀切沟,植被覆盖度较低。成土母质为泥页岩、花岗岩、片麻岩、硅质岩类和结晶岩类的残、坡积物。
黄棕壤性土土体浅薄,大多在30厘米左右,含石砾较多,大于35%,土壤剖面发育不良,无明显淀积层发育,粘粒在剖面中,只有轻度淋溶淀积现象,粘化特征不明显,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土至砂粘壤土,砂粒含量较高,达62%以上,粘粒含量只有14%,土壤表现一定的粗骨性特点。
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值为5.0~6.5,阳离子交换量较小,只有6~16毫克当量/百克土,盐基饱和度为60%,土壤养分贫乏,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1.67%,全氮为0.08%,全磷为0.055%,全钾为1.47%,速效钾为80PPM,速效磷为6.4PPM。
四、黄棕壤的利用状况
普通黄棕壤分布地区是主要农、林、牧生产基地。目前,在利用上存在问题较多,自然植被多遭破坏,植被覆盖度为40%左右。土壤侵蚀严重,部分地区土壤日趋瘠薄。林地也没有很好开发利用,林木结构单一,旱地耕作粗放,产量不高。今后,在利用上要根据山体特点,发展以林草为主,茶果齐上,麻杂(如中草药等)并进,宜林则林,因地制宜的方针,发展山上种树草,山腰种茶麻,山脚种果树,梯田种庄稼的立体生态农业。
暗黄棕壤地处中山,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马尾松、杉和优质茶生产基地,但因地形坡度较大,土壤颗粒较粗,容易产生土壤侵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目前在利用上,存在森林砍伐量大,木材积蓄降低,荒山面积扩大趋势,茶叶单产较低,亩产仅20~30公斤。加强森林保护,防止乱砍乱伐,发展多种林木,做好对现有茶园的管理和改造,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土壤也是当务之急。
上一篇:第二节 黄壤
下一篇:第四节 黄褐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