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第八节 石灰(岩)土

一、石灰(岩)土的分布和形成条件
石灰(岩)土共有面积543.9万亩,占安徽省土壤总面积的3.5%,是安徽省较大隐域土之一。全省各地均有分布,而以黄山、宣城、芜湖、安庆、巢湖、池州、滁县等地(市)分布较为广泛。
石灰(岩)土是碳酸盐岩类(主要是石灰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安徽省在地质史上形成石灰岩十分广泛,特别是寒武纪、石炭纪和三迭纪的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和条带状石灰岩占面积较大。石灰(岩)土所处地形多属低山和丘陵。自然植被多草灌和稀疏乔木。常见树种以喜钙植物为主,有刺槐、楝树、黄莲木、侧柏、枫香、山胡椒、麻栎、黄荆等,有些石灰(岩)土已辟为旱地,种植旱作。
二、石灰(岩)土的形成特点
〔矿物风化以化学溶解为主〕
石灰岩矿物组成中以方解石为主,在其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作用时,产生重碳酸盐随水流失。在多雨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土中的这种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但丰富的碳酸钙和重复的复钙作用,使土壤中盐基不能充分淋失,延缓了其它矿物的风化过程,阻滞了脱硅富铝化作用的进行。
〔钙素促进腐殖质凝聚作用〕
石灰(岩)土自然植被中,以喜钙植物为主,枯枝落叶富含钙质和其它灰分元素,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枯枝落叶分解后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中丰富的钙离子结合,造成比较稳定的腐殖质钙和类腐殖质钙的凝聚和累积。石灰(岩)土的有机质含量较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的地带性土壤高,腐殖化过程较为明显。
〔土壤粘粒明显的机械淋溶〕
在石灰(岩)土壤中残积粘化作用微弱,但淀积层中粘粒明显高于土壤表层,有明显淀积粘化作用。石灰(岩)土在被水饱和前,水流下渗较快,淋洗作用较强,但母岩渗水性差,在土体被水饱和后,水流下渗速度明显降低。这种土壤水分运动状况促进了粘粒的机械淋溶和淀积。
三、石灰土的类型及特性
〔红色石灰土〕
红色石灰土共有面积24.3万亩,占全省石灰(岩)土类面积的4.45%。主要分布于宿县、宿松、东至、怀远、芜湖等县。成土母质为石灰岩山丘坡麓洪积物和坡积物。地形坡度较缓。自然植被以草灌为主,大部分已辟为旱地。土壤发育历史悠久,受湿热和干热大气候影响较深,剖面上部碳酸钙大多淋失殆尽,铁锰等氧化物有一定的移动淀积,具有微弱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粘粒部分硅铝率为2.3~2.5,氧化铁的游离度大于60%。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蛭石和蒙脱石次之。
红色石灰土的显著特点是全剖面呈棕红至红色。在石灰(岩)土类中,其厚度较大,在100厘米以上。剖面构型A—AB—B—R型,腐殖质层是核粒状结构,淀积层多棱块或块状结构。质地较重,属壤粘土和粘土。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6.5~7.5,阳离子交换量为0.2~0.3毫克当量/百克土,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2.0~2.6%,全氮含量为0.10~0.16%,全钾含量1.40~2.20%,全磷含量0.03~0.07%。速效钾和速效磷分别为55~150PPM和2~6PPM。游离碳酸钙含量很低或已无存在。
〔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共有面积92.5万亩,占全省石灰(岩)土类面积的17.01%。分布范围很广,凡石灰岩出露地方均可能见到。大多呈小块状,与棕色石灰土镶嵌分布,所处地形部位大多属石灰岩山丘的槽台、封闭洼地或溶蚀沟中。植物生长较好,以草本或灌丛为主,部分为喜钙阔叶乔木,环境较为湿润,大量枯枝落叶和草木残体经分解后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中丰富的钙离子结合、凝聚,使土壤有较强的腐殖质化过程。土壤受侵蚀作用较强,氧化钙含量在2%以上,铁铝含量则较低,在剖面上无明显分异。
黑色石灰土的显著特点是土层浅薄,通体呈黑棕色或灰棕色。土层厚20~60厘米,石砾含量为25%以上。质地以砂壤和粘壤为主。表土层呈良好的团状或粒状结构,心土层呈棱块状或块状结构。剖面构型为A—AB—B—R,表土层同心土层不明显,而土体同母岩界限清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土层含量10%左右,心底土层为3~6%。在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大体相当。阳离子代换量在25毫克当量/百克土以上。全氮为0.13~0.33%。
〔棕色石灰土〕
全省共有棕色石灰土面积为427.1万亩,占全省石灰(岩)土类面积的78.54%,为石灰(岩)土的代表性亚类。主要分布于皖南、江淮间石灰岩山丘,尤以皖南的石台、黟县、宁国、宣州等县(市)较为集中。在地形上,棕色石灰土多位于石灰岩山丘中下部、山麓及微起伏的山间谷地。成土母质以石灰岩山丘的坡积物和洪积物为主,堆积物厚度因地形部位不同差异甚大。自然植被以次生阔叶林和草灌为主,部分坡地已辟为旱地和园地。
由于所处地形部位不利于水分滞留,碳酸钙淋溶较强,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分解较快,有机质的累积和腐殖质化,强于红色石灰土,弱于黑色石灰土。土壤矿物已有一定风化蚀变,碳酸钙含量在1.5%以下,铁、铝氧化物含量相对有所增加,剖面上有所分异,粘粒硅铝率为2.4~3.9,硅铝铁率为1.9~3.0。
棕色石灰土土体厚度为45~65厘米,剖面构型为A—B—R或A—AB—B—R型。在良好的自然植被下,表土层呈黑棕色或暗棕色,粒状或碎块状结构;心土层呈浅棕色或黄棕色,块状或棱块状结构,常见有光泽胶膜和铁锰斑块。阳离子交换量为20~30毫克当量/百克土。林草地下土壤,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5~5.5%,全氮为0.15~0.5%,全磷为0.04~ 0.12%,全钾为1.5~ 2.0%,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 5PPM和100~150PPM。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6.0~8.0,剖面下部高于上部,部分土壤中尚含有少量游离碳酸钙。
四、石灰土的利用状况
红色石灰土土体较厚,地形平缓处可种植耐旱、喜钙的山芋、芝麻、花生、豆类等作物和杏、石榴、桃、板栗、枣等果木。地形陡处水土流失严重,应保护好现有林草地和大力营造侧柏、刺槐等耐旱树种。
黑色石灰土自然肥力较高,富含钙质,然而土层浅薄,受侵蚀较重,在利用上以发展林木和果树为主。淮北地区,在土层浅薄和侵蚀严重地段,栽植侧柏、刺槐等喜钙树种,山坡中下部和土层较厚地段种植杏、石榴等果树。江淮和皖南地区,降水量大而集中,做好现有林木的管理培育,防止水土流失显得特别重要。在人工造林上,同样以栽植侧柏、刺槐为主,土层厚处可以栽植枣、山核桃、山芙萸等经济果木。
棕色石灰土在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为林草地和旱耕地(园地)。利用中突出的问题是,皖南黟县和石台等县在该土种植茶树,茶树长势不良,茶叶产量低且质量差。同时,棕色石灰土也不宜植杉,该土壤上杉木不仅长势不好,而且明显早衰。今后在利用改良中应针对其潜在肥力较高,钙质稍多,质地粘重等特点,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应以封山育林和栽植侧柏、刺槐等先锋树种为主,缓坡和土层较厚地段可营造麻栎、臭椿、板栗、枣、桑等喜钙植物。对旱地应采取等高种植,修筑梯田等水保措施,并通过合理轮作,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化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
上一篇:第七节 紫色土
下一篇:第九节 石质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