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在业人口的人数、性别、年龄、文化结构
〔城镇在业人口数〕建国后,安徽省城镇在业人口占城镇总人口比重最高的年份是1978年,最低年份是1952年,见下表
表3—3—211952—1985年安徽省城镇在业人口数(注:1987年5月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省社会统计资料》。)


〔城镇在业人口性别结构〕
民国23年(1934年)安徽省城镇在业人口为349973人,其中男性为206525人,占59.01%,女性为143448人,占40.99%,性别比为143.97。
1982年人口普查时,城镇在业人口为3957748人,其中男性为2282886人,占57.68%,女性为1674862人,占42.32%,性别比为136.30。
1985年城镇在业职工(不包括个体劳动者40.18万人)为4207839人,其中男性为2763543人,占65.68%,女性为1444296人,占34.32%,性别比为191.34。
〔城镇在业人口年龄结构〕
在1985年工业企业的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184.3万人中,29岁及以下的青年工人比重最高,占64.36%;其次是30—50岁占第二位,为29.18%;比重最低的是51岁及以上,占6.4%。详见下表
表3—3—221985年安徽省城镇工业企业职工年龄结构(注:安徽省工业普查办公室《1985年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

〔城镇在业人口文化结构〕1985年城镇职工(固定和合同制)中,文化程度比重最高的是初中,其次是小学,再次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最低的是不识字或识字不多,详见下表
表3—3—231985年安徽省城镇工业企业职工文化结构(注:安徽省工业普查办公室《1985年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

二、城镇在业人口行业结构
〔城镇各行业人数〕民国23年(1934年)芜湖等城镇工业、矿业人口占城镇在业总人口的20.24%,其他各行业人数见表3—3—24。1981—1985年全省城镇各行业人数见表3—3—25。
表3—3—241934年芜湖等城镇各行业人数(注:1934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城镇包括大通、正阳关,不包括安庆。)


〔城镇各行业人口的性别结构〕1982年城镇各行业性别比最高的是地质勘探和普查业,男性在业人口是女性的3.76倍;男性在业人口是女性的3倍以上的行业分别是矿业及木材采运业,建筑业,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男性在业人口是女性2倍以上的行业是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男性在业人口是女性1倍以上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事业,制造业,其他行业;性别比在100以下的有住宅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农、牧、林、渔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详见表3—3—26。
〔城镇各行业人口的年龄结构〕在1985年城镇各行业人口中,20岁及以下占的比重最高的行业分别为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煤炭采选业,21—35岁占的比重最高的行业分别为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采选业、纺织业、机械工业:36—50岁占的比重最高的行业分别为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制品业、机械工业煤炭采选业、纺织业,56岁及以上占的比重最高的行业分别为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煤炭采选业、金属制品业。详见表3—3—27。
表3—3—261982年安徽省城镇各行业人口的性别结构



三、城镇在业人口职业结构
〔各职业人数〕1982年安徽省城镇在业人口中,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占的比重最高,其余依次为农林牧渔劳动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比重最低的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详见下表。
表3—3—281982年安徽省城镇在业人口数及其比重(注:1984年3月安徽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安徽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各职业人口性别结构〕1982年安徽省城镇各职业人口的性别比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性别比最高,其余依次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性别比在100以下的是服务性工作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商业工作人员,详见下表。
表3—3—291982年安徽省城镇职业人口的性别结构(注:1984年3月安徽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安徽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

四、城镇在业人口经济抚养系数
建国以来最高年份为1952年,最低年份为1978年,详见下表。
表3—3—301952—1985年安徽省城镇在业人口经济抚养系数(注:根据1987年《安徽省社会统计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