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各级各类教育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师范类
合肥县师范教育合肥的中等师范教育,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殷葆森创办的师范传习所。该传习所8个月一期,每期有30余人。宣统三年(1911),因故停办。以后数年,师范教育中断。民国8年,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在合肥成立。翌年,增设附属小学。省立六师初为学制五年(含预科一年),民国13年改为六年制(前期3年,后期3年)。
省立六师开办的前4年中,设置的课程有公民、教育、国文、教学、博物、理化、图画、手工、商业、农业、乐歌、体操等科。民国12年,从三年级起实行选修制,分文、理科,任学生选修。
民国16年春,受军事影响,合肥各学校未能开学。秋,省立二中复课,六师学生到二中旁听。民国17年春,省立六师与省立二中合并,改建为安徽省立第六中学,设初中部,高中部普通科与师范科。师范科有3班,学生98人。
民国18年,省立第六女子中学成立,其高中部为师范科。自此,合肥始有女子师范教育。民国19年,该校师范科有一、二、三年级各1班,学生87人。六女中教学上颇有特色:一、兼采学年制与学分制。师范生于3年内习满156学分(一般在一学期中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体育及自然科学之实验等课时较少者,以每周上课2小时为1学分),始得毕业。二、设有选修课程。师范科选课自一年级起,选修科为14学分,与必修科142分合计为156学分。三、教学方法采用自学辅导,提倡学生独立研究。凡国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课程,均由教师于上课前预提问题及参考书,让学生预习,并于课内展开讨论,教师随时订正;数学、图画、手工、音乐等学科,则由教师提示演习方法及进度,学生自行演习,教师从旁详加订正。省立六女中师范科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民国20年,为响应抗日救国,曾自发组织起来,接受军训。并组织“黎明读书会”(后改名“朝曦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讨论国内外大事,宣传和声援抗日救国和妇女解放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朝曦读书会”成员多有投身于革命者。
民国23年,省立六中与省立六女中2校的师范科合并,成立省立庐州师范学校,有男女生各3班,计233人。
民国25年秋,为适应短期小学义务教育的需要,省立庐州师范学校一年级改招简易师范科学生。
民国26年,省立庐州师范学校停办,合肥的中等师范教育中断。民国32年,合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在南分路口成立,学制四年,由合肥县长兼任校长。同年秋,校址在合肥县境内的第五区七县联立中学开始设师范科一年级2班,招收新生100人。民国33年8月,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始设专任校长,校址由南分路口迁至龙潭河黄家圩、韦新庄,设一年级2班,学生98人;二年级3班,学生150人。同年秋,第五区七县联立中学附设的师范科一、二年级,简师科一年级共4班、学生200人划出,设立省立古河师范学校,校址暂设合肥油坊集耿祠。其时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生活指导、国文、数学、历史、地理、公民、化学、博物、童子军、音乐、劳作、美术等,未见设专业课。民国34年度第2学期,开设的课程除文化课外,另有教育心理、测验及统计、教材及教法、教育行政等专业课的设置。同年度,该校设一至三年级共5个班,学生250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迁到合肥近郊;省立立煌女子中学迁来合肥,改名为省立合肥女子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科二、三年级各1班。民国35年春,古河师范学校迁往巢县,改名为省立黄麓师范学校。民国36年秋,省立合肥女中开始附设中等师范科,招收一年级新生1班。民国37年冬,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及省立合肥女中的师范班均停办。
合肥市师范教育1951年初,合肥市开办师资短训班。第一期学员60余人,3月入学,9月结业,分配到小学。
1952年春,开始筹建合肥师范学校。同年暑期开始招生,在肥西县蟠龙墩开设3个班,并入师训班部分学员。
1953年7月,巢县黄麓师范学校并入合肥师范学校,9月迁至合肥德胜门新校址办学。其时有学生18个班。自此以后,合肥师范学校逐渐发展,办学成绩显著,声誉日隆。历届毕业生分配到小学,多成为教学骨干。
1954年春,受省教育厅委托,合肥师范学校附设中学教师训练班,为全省培训初中语文、数学教师。1955年,该校成立附属小学。1956年,开办幼师班及速成班,全校常年保持18~20个班、学生千人左右的规模。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合肥师范专科学校,设专科班、普师班、幼师班、中小学教师进修班及函授部。
合肥市范专科学校普师班和幼师班班级数数和学生数统计表

1962年,合肥师范专科学校恢复中等师范学校建制,专科停止招生,预科撤销,只办普师、幼师和小学教师进修班。
1965年,合肥师范学校增设初中班。
1952~1966年,合肥师范学校共招生2989人,毕业2539人。
1966年“文革”开始后,合肥师范学校陷于瘫痪。1968年底下迁太和县。
1971年,合肥师范学校恢复。1977年设大专班。1978年正式改建为合肥师范专科学校。1980年专科停办,合肥师范学校恢复。同年秋,合肥幼儿师范学校成立。
合肥师范学校和合肥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包括政治课、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见习实习课等;普师班四年级还设有选修科。教学上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合肥师范学校曾要求学生达到“八会”,即会说、会写、会算、会唱、会画、会弹、会舞、会运动。近几年又具体提出十大基本功。合肥幼儿师范学校重视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努力提高文化课质量的同时,狠抓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技巧训练。
工科类
合肥最早的工科中等专业学校是民国7年创办的庐州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次年,该校停办。1951年,皖北水利技校首先在合肥市成立。后继者为1956年创建的安徽省交通学校,1958年建校的有安徽省建筑工程学校、安徽省化工学校和安徽省邮电学校,1959年建立了安徽纺织专科学校中技部,1960年新建安徽省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安徽省广播学校,以及1964年成立了安徽粮食学校。1965年秋,工厂试办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新开办的工科中技学校有江淮仪表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皖安机械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机械学校、合肥矿山机器厂机械学校、合肥电机厂电机制造学校、合肥动力机械配件厂机械学校、合肥钢厂冶金学校、江淮化肥厂化工学校、合肥化工厂化工学校、安徽第一纺织厂纺织学校、安徽丝绸厂丝绸学校、安徽省建设厅技术学校、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半工半读学校、合肥塑料学校和安徽省水利电力厅建筑安装工程处电工班。以上中等专业学校,除皖北水利技术学校、省化工学校分别于1952年、1965年迁往怀远、蚌埠,省无线电工业学校和省广播学校于1961年撤销外,多在1968~1970年先后停办。
1958年建立的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安徽工学院前身)设中专部,先后培养四届中专毕业生770名。1962年,中专部停办。
1970年,省邮电学校首先恢复,校址在西郊潜山路,1985~1986年初有中专班学生530名。1973年先后恢复有省建筑工程学校,其校址在合巢路1号,1985~1986学年初有学生400名;省交通学校,校址在青年路四公里,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722名;省轻工业学校,校址在南门外五公里,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527名。1974年,安徽省广播学校恢复,校址在南郊姚公庙,1984年改名为安徽省广播电视学校,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134名(含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班学生43名)。1975年,合肥粮食学校恢复,校址在西七里塘,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547名。
1964年创建,“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恢复的安徽省合肥供销学校设有棉花检验与加工专业班,1985~1986学年初有学生95人。
除恢复的工科中等专业学校和中专班外,近几年来又新办了工科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中学、职业中学附设的工科中等专业班多处。新办的中等专业学校有:1979年7月成立的安徽建材工业学校,校址在合巢路五公里,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264名;1983年2月筹建的安徽纺织工业学校,校址在合巢路五公里;1984年先后建立的安徽省煤炭工业学校、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和合肥电力学校,校址分别在北郊、东七里站、合巢路五公里,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数分别为90名、583名、641名。普通中学附设工科中专班始于1980年。当年,市第二中学为省电子局代办电子专业班,设2个班,学生100人。1982年,市第十六中学创设建筑专业班2个班,学生100名。1983年,设立市政工程专业、测量规划专业各1个班,学生各45人;市第十四职业中学设立机械专业、皮革专业各1个班,学生分别为40人和30人。1985~1986学年附设工科中专班的有市第十六职业中学、市职业教育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分别有学生225人、69人和122人。
1985年合肥市工科中等专业学校(班)专业设置及学制一览表(


农林类
专业教育建国前,合肥无农林科中等专业学校。建国后,紫蓬山林业学校于1953年迁来合肥,在西郊大蜀山建校,改名为安徽省合肥林业学校。1960年有学生609人,1961年为386人。1965年该校迁往石门山,1969年停办。1976年在嘉山管店恢复,1982年迁回合肥,恢复合肥林业学校原校名。1985年该校在校学生364人。
1956年安徽省合肥农业机械化学校在合肥成立,在校学生869人。1965年在校学生46人。1969年停办,1971年恢复。校址在西郊七里塘。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273名。
合肥农业学校于1956年在合肥创建,在校学生468人。1957年,该校停止招生,1958年停办。
为了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满足城市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愿望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合肥市于1962~1966年先后创办了蜀山农垦学校(省属)、合肥市农垦学校、巢湖农垦学校和山南农垦学校等4所农垦学校。1966年,4所农垦学校共有学生788名,其中,专科253人,中专535人。大专学制三年,中专四年。这4所农垦学校分别于1968年底和1970年初停办。
1965年,厂矿、机关试办半工(农)半读中等专业学校,其中农林科的有:安徽农业机械厂机械学校、合肥蚕场蚕桑学校、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学校和合肥市园林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学校相继撤销。
中等专业学校以外,近年来还在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附设农林科中专班。1984~1985学年度,在市第十六职业中学开设园林绿化专业班,有学生43人。1985~1986学年度,在市第二十二中学设水产养殖专业班,有学生50人。
1985年合肥市农林科中等到专业学校(班)专业设置及学制概况表

财经类
专业教育合肥市建立最早的财经科中等专业班是1950年成立的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商业会计班,在籍学生77名。1951年秋停办。后继者为安徽银行学校,1952年在芜湖创建,原名安徽省银行中学。1957年秋迁来合肥,原长沙银行学校同时并入,改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合肥银行学校。1960年,安徽省财政学校在合肥成立。同年,合肥银行学校改名为安徽省银行学校,与财政学校合署办公。1961年,银行、财政两校迁往蚌埠合并为安徽省财政金融学校。1963年,重新迂回合肥,分为财政、银行2所学校。1964年,安徽省银行学校更名为安徽银行学校,并被列为全国银行中专的重点学校之一。1969年,银行、财政两校相继撤销。1975年春,银行学校恢复,名为安徽省银行学校,隶属安徽省人民银行;1979年重新定名为安徽银行学校,隶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安徽省人民银行代管。校址在东门五里井,1985~1986学年初有学生502名。安徽省财政学校于1976年恢复,校址在合作化北路,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601名。
合肥商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1968年停办,1978年恢复,校址在北门五里井,1985~1986学年初有学生188名。
合肥供销学校创建于1964年,原名安徽省供销合作商业学校,1969年停办,1978年恢复,校址在屯溪路142号,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565名。
安徽省物资学校创立于1965年,1968年停办,1978年10月恢复,校址在金寨路,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385名。
“文化大革命”后,新建财经科中等专业学校2所;一为位于东流路的合肥物价学校,一为位于阜阳北路97号的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合肥物价学校于1982年11月开始筹建,1985年秋开学上课,有学生82名。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原为合肥市第二十五中学,1982年秋季开始设职业班和中专班,1985年4月改名为合肥经济管理学校。1985~1986学年初该校有学生385名。
工科中等专业学校中亦有设财经科专业班者。它们是:铁道部合肥铁路工程学校的铁道财会、铁道物资管理2种专业班,安徽省交通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班,安徽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的经营财会专业班,安徽建筑工程学校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班,安徽省轻工业学校的工业会计专业班。这些专业班1985~1986学年度的在籍学生数分别为39人、41人、153人、45人、121人、46人。
普通中学开设中专班始于1982年。其时,除市第二十五中学开设会计统计专业、物价专业各1班,有学生100人外,市第十五中学开设财会专业班2班,有学生99人。
政法类
合肥地区政法系统所办的中等专业学校,最早者是1957年成立的安徽公安学校。1959年该校与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教导队合并,更名为安徽省民警学校,1960年又改为安徽省政法干校,“文革”初期停办。1973年,省政法干校恢复,1978年增设公安中专班,1980年,公安中专班扩大为安徽省公安学校,与省政法干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81年,省公安学校改名为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省人民警察学校、省政法干校分设,省人民警察学校位于大蜀山南,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706名。
安徽省司法学校创办于1982年10月,校址在五里岗,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420名。
安徽省劳改工作学校创办于1983年,校址在西郊,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363名。
医药类
专业教育1951年,合肥卫生学校成立,为合肥地区兴办的第一所医科中等学校。1952年,东南医学院迁来合肥,其附设医士学校(原为附设护士学校,创建于1950年11月)并入合肥卫生学校。同年,合肥医士学校成立。1955年,重建安徽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1964年又并入合肥卫生学校。1959年,合肥医士学校改为合肥医学专科学校。1965年,安徽医学院创办半工半读护士学校,1966年撤销。1969年,合肥卫生学校停办。1978年,安徽医学院附设的护士学校恢复,校址在绩溪路2号。同年,合肥卫生学校恢复,校址在芜湖路125号。1985~1986学年初,安徽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在校学生125名,合肥卫生学校在校学生84名。1985年底,安徽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改名为安徽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安徽省医药学校创办于1982年,校址在合作化北路。1985~1986学年初该校在校学生202名。
艺体类
专业教育合肥的艺体科中等专业学校开办最早的,为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该校创办于1954年,原名合肥体校,1960年改办体育学院,1962年下马,1973年,恢复安徽省体校,1980年,改名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在芜湖路12号。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255人。
安徽艺术学校建立于1956年9月,2年后改为安徽艺术专科学校,1960年又改为安徽艺术学院,1962年恢复中专建制,1965年停办,1970年恢复,校址在屯溪路、宣城路口。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235名。
安徽省电影学校1956年创建,60~70年代,数度恢复,数度中辍。1980年,恢复重建,校址在屯溪路55号。1985~1986学年初有学生82名。
除艺术科中等专业学校之外,安徽省轻工业学校还设有工艺美术专业班,1985~1986学年初有四年制学生21人,二年制学生20人。
其他
教育安徽省团校系1952年3月由1949年成立的皖北团校与1951年建校的皖南团校在合肥合并而成,原校址在合肥东门,1956年迁至长江路405号。该校政教中专班,高中毕业生入学,学制二年。1985~1986学年初有学生199名。
安徽省气象学校前身为安徽省气象干部训练班,创建于1957年。1959年改办三年制中专,在安徽气象局机关和合肥大蜀山两处同时办学。1962年,两处一并迁往肥东县六家畈,1963年撤销。1972年在岳西县境内重新组建气象干部训练班,1973年举办中专班,1975年恢复安徽省气象学校校名,1979年迁回合肥市,校址在合作化北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85~1986学年初在校学生129名。
上一篇:第四节 中学教育
下一篇:第六节 高等教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