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年)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基本完成以后,为了使工商业者能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各展所长,在工作中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工商业联合会应继续发挥对工商业者进一步团结、教育和改造的作用。调动工商界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一、组织政治学习
改造高潮后,安徽广大工商业者迫切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以适应新的形势。省工商联根据全国工商联指示,制订了两年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推动各市、县工商联开展工商界的学习工作。省及各市、县工商联都成立了工商界学习委员会,较大集镇一般也成立了工商界学习分会或学习小组。为加强全省工商界政治学习的辅导力量,省工商联举办了工商业者政治理论教员、辅导员训练班(学员由各市、县推荐),得到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的领导和帮助。宣传部、统战部负责人抽时间为训练班作报告和讲课。还得到政协安徽省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有关方面的有力支持,为训练班讲课和担任辅导工作,使训练班学员在全省工商界政治理论学习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省工商联还举办了政治讲习班,分期抽调市、县工商联主委、副主委、合营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集中学习。反右运动前,办了两期:第一期1956年10月15至1957年1月15日。学员为市、县公私合营企业的门市部主任、车间主任及有代表性的私方人员260人。第二期1957年2月22日至5月20日,学员为市、县公私合营企业的正副董事长、董事、正副经理、正副厂长、科股长、门市部主任、车队队长等私方实职人员244人。对工商界政治讲习班,省党政有关方面很重视,省委统战部部长和省供销合作社主任亲临开学典礼,并讲话鼓励。芜湖、蚌埠、合肥、安庆4市也举办了工商界政治讲习班或业余政治学校,参加学习的共800多人。市、县工商联还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开展各种业余学习活动,如对一般合作企业、小商小贩及工商界家属,采取普遍宣传的方式,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时政报告会。从1956年下半年起,在全省工商界中形成了一股学习热潮,据1957年第一季度57个市、县不完全统计,组织参加报告会和讲座的达38250人,使广大工商界及其家属受到了教育。
二、协助改善公私共事关系
全行业公私合营,大量的私方从业人员参加合营企业的工作,政府也派进干部担任公方代表。对如何处理公私共事关系,双方都缺乏认识和经验,因而多数公私合营企业公私共事关系不够协调,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有些合营企业公私共事关系搞得很紧张,主要表现在:有些公方代表对私方不敢信任,对其职权不够尊重,遇事不与私方协商,工作主观包办,对私方人员合理意见和建议不重视采纳;私方人员不敢大胆工作,也有少数私方人员觉得自已懂业务,公方代表是外行,对公方代表看不起,不能很好地帮助公方代表,接受其领导。各级工商联对以上问题及时综合向政府有关方面反映,并积极协助进行改善公私共事关系的工作。为进一步贯彻对资改造政策,调整公私共事关系,发挥私方人员的积极作用,省和各市、县都先后分别召开了公私合营企业公私股代表座谈会,听取了公私股代表的意见。对公私关系进行检查,对公私股代表分别进行了政策教育。省工会也举办了公私合营企业基层工会负责人短期培训班,进行对私改造政策教育,要求职工能协助公股代表,尊重私股代表职权,搞好合作共事关系。市、县工商联加强对私方人员的教育,鼓励私方人员,接受公方代表的领导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同心协力搞好生产经营。通过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公私合营企业的合作共事关系逐步得到改善,走向正常。一些公私合营厂店建立健全了厂店制度,公私股代表有了明确的分工,加强了集体领导,改善领导作风,职工也改变了对私方行政负责人的态度,尊重其职权。私方能守职尽责,大胆工作,发挥其经营管理才能,很多人在生产经营上做出了成绩。
三、推动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56年第二季度,全国进行增产节约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国工商联发出《关于号召全国工商业者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决议》,安徽省工商联贯彻《决议》指示各市、县工商联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基础上,指导工商业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配合有关方面组织竞赛评比,及时反映在职私方人员在竞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鼓励他们的竞赛热情和积极性。各市、县工商联很快行动起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辅导推动工作。一般采取“掌握重点,培养典型,树立旗帜,推动一般”的做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厂店,帮助私方人员从思想上认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重大意义,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自觉地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出点子、想办法,力争能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做出优异成绩。在取得成绩后,及时帮助总结经验,并通过各种方式交流推广,促使更多的私方人员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竞赛中,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能够解决的,应尽量帮助解决。对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应协助公方代表认真研究处理,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注意帮助协调好公私共事关系,以避免他们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能大胆地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帮助工作,全省公私合营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日益增多,成绩也不断扩大。据27个市、县的材料统计,1956年第二、三季度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私方人员共14767人,其中被评为先进工作(生产)者及受到物质奖励和表扬的3172人。他们都是在生产和经营上发挥了自已的技能,有的改进了生产设备,提高了产量、质量,降低了成本,有的改进提高了服务质量。全省公私合营企业私方人员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作出了贡献,也受到了教育。
四、开展工商界家属教育和青年工商业者工作
全行业公私合营、合作化高潮后,全国工商联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联合召开了全国工商界家属和妇女工商业者代表会议。安徽省工商联和省民主妇联及时传达学习了代表会议精神。一些市、县也举行了工商界家属和妇女工商业者代表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工商界家属和妇女工商业者代表会议报告、决议和全国妇联邓颖超副主席的讲话,工商界家属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各级工商联对开展工商界家属教育工作开始重视。由省工商联与省民主妇联协作,分别通知各市、县工商联和妇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组织工商界家属学习有关时事政策和妇女关心的文件、文章,并建立学习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在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举行各种报告会、座谈会,有的市、县还举办了工商界家属学习班、文化学习班,有的市开办的工商界政治讲习班,也吸收少量工商界家属参加学习。“三八”国际妇女节,市、县工商联和妇联组织工商界家属和妇女工商业者热烈庆祝,举办庆祝会、座谈会,并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作报告。有的还举行文娱、联欢、宣传等活动。通过学习和各种活动,工商界家属的认识和觉悟普遍有了提高,要求参加生产劳动和从事有益于社会工作的日益增多,并涌现出一些有宣传组织能力的骨干分子。为以后开展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和进一步开展工商界家属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青年工商业者因涉世不深,一般认识比较清楚,行动比较积极,在生产和经营上也多有较好的表现。全国工商联和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于1956年2月召开了全国青年工商业者积极分子大会。安徽以张立之为团长共有27名代表参加。出席大会的代表回来后,在省、市、县工商联和民主青联的领导下,组织了广泛的传达;并组织青年工商业者举行座谈会、讨论会。经过传达学习和座谈讨论,广大青年工商业者受到了启发,提高了认识,对青年工商业者加强自我改造和发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起了推动作用。为了加强对青年工商业者的教育和培养,安徽省工商联与省民主青年联合会协作,在几个省辖市建立了工商界青年办事处,作为省民主青年联合会的派出机构,属市青年联合会和市工商联的双重领导。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青年工商业者积极服务,努力学习,加强自我改造。各市工商界青年办事处根据各市具体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政治讲座、科学讲座、时事报告会,组织参观,开展文体活动,参加义务劳动等。安庆市还举办了工商界民主青年学习班、芜湖市举办了初中文化学习班,吸收工商界青年分期分批参加学习。几个市工商界青年办事处的建立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使各市的工商界青年在工作实践、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自我改造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五、举办工商界生活互助金和小商小贩生活互助储金
为了解决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部分私方人员临时性的生活困难,使之安心工作,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2月全国工商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工商界生活互助金暂行方案的决议》,并指示各地工商联根据自愿量力,逐步开展的原则,拟订暂行实施办法,经过代表会议或执委会议通过举办。安徽工商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决定,按照全国工商联拟订的暂行方案和指示精神,积极逐步举办。1957年先后举办的有蚌埠、芜湖、合肥、安庆、淮南、屯溪6市和阜阳、宿县、界首、宣城、无为5个县。到1958年,扩展为21个市、县。各市县举办工商界生活互助金,都在工商联内设专管机构(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互助金来源:定息户定息收入的10%,定息户和其他参加互助人员工资收入的1%,还有少量其他赠送。互助对象:主要是公私合营的私方人员,安排在国营、供销社的私方人员及少数尚未就业的私股股东。互助金的使用分为补助和借贷两种,补助又分为长期补助和临时补助。对开展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所必需的资金的支持,亦列使用范围。由于安徽定息金额少,生活互助金收入不多,而困难面较大,故只能解决部分工商业者燃眉之急,不可能解决重大困难。但在举办的一些市、县,确也体现了对工商界对国家都有好处。部分临时困难的私方人员,得到了补助或借贷,解决了困难,能够安心工作,消除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思想障碍。由于举办生活互助金,私方人员有临时困难,除由企业福利费补助外,还可以由生活互助金来解决,这样,就减少了公私之间、私私之间的予盾,有利于增强团结。
举办小商小贩互助储金是安徽的一项特殊的措施,根据安徽私营工商业者,实行公私合营的少,组织合作化和自负盈亏的个体经营户多。举办生活互助金不可能很好地帮助众多的小商小贩解决生活和经营上遇到的临时性困难。省工商联1957年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动员组织小商小贩举办生活互助储金方案》。各市、县工商联均拟具了实施办法,积极举办。1958年,全省举办的69个县统计,参加互助储金的达52822人,占以上地区小商小贩总人数的42.46%,成立互助储金小组2742个。小商小贩互助储金与工商界生活互助金的性质有所不同。互助储金是中小工商业者(小商小贩)在自愿原则下参加储蓄性质。他们所储存之款,仍属储蓄者所有,在互助上是无息贷款性质,没有补助一项。参加储蓄者每月按认储数交款储存,每年春节前后将所储存之款按比例(50~70%)提取交还储户自由使用。余下部分作为周转。生活互助储金在经济上帮助小商小贩在淡季经营和生活上临时困难,有利于积极经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互助、勤俭持家、节约储蓄的作风。受到小商小贩普遍欢迎。以后进一步扩大到合作商店从业人员和合营企业部分私方人员。
六、推动工商业者参加劳动锻练和开展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
〔推动工商业者参加劳动锻炼〕
1958年,在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影响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要求上柜台,下车间,上山下乡,在生产劳动中锻炼改造自已。安徽省工商联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推动工商业者以企业为基地,参加劳动锻炼,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措施。全省各级工商联推动工商业者参加劳动锻炼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上柜台,下车间,从事生产和业务的具体劳动,这主要是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担任管理工作的少数私方人员;二是商店从业人员定期参加一般劳动锻炼;三是组织集体生产劳动和上山下乡,从事社会主义的农、林、牧业生产劳动(即店外生产)。各级工商联着重抓了第三方面的组织推动工作。1958年4月省工商联第二届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号召各市、县工商联抓住各种生产环节,大力开展工商业者店外生产,并做好工商业者参加生产劳动锻炼的宣传鼓励工作。省工商联成立工商业者参加生产劳动锻炼指导委员会,市县工商联成立店外生产管理委员会,集镇成立管理小组。店外生产为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生产方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强求一致,大体上几个省辖市以搞小型工业为主,农、副业为辅。资金来源:从合作企业的公积金,合营、合作企业的公益金项下投资;暂借工商界生活互助金、互助储金、工商联经费结余及银行贷款;还有工商界个人支援的无息贷款或捐款。参加生产劳动人员的工资由原企业支付。生产收益归原企业所有,并按照比例提取一定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在各地党政的关怀与支持下,工商业者店外生产在全省迅速开展起来。据1958年底58个市、县不完全材料统计:工商业者店外生产共建饲养场81个、农林牧场33个、工业98个。从25个地区的材料,抽出参加店外生产的工商业者4000多人,1958年生产总值180万元,收益75万元。随着工农业生产跃进形势,工商界店外生产,在不断发展,政治上、经济上都有收获。通过劳动实践,改变了轻视劳动的观念。据阜阳、宿县、滁县3个专区14个县汇报材料。到1961年底,工商业者店外生产耕地面积1.14万亩。1961年生产总值65万元,生产粮食130多万斤、蔬菜560多万斤、家畜2800多头、家禽47000多只。参加定期生产劳动的4900多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补助了市场供应,增加了企业收入,在三年困难中改善了工商业者生活。1961年下半年后,城市商业体制改革,工商业者店外生产进行了调整,改为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分片包干。1961年12月,中共安徽省委财贸部、统战部联合通知,工商业者店外生产主要是补助工商界生活,生产多余部分售给国家。工商业者店外生产的性质已成为企业副食品生产。
〔开展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
1957年3月,安徽省工商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的初步意见》,并作出决议,号召全省工商界家属积极投入家属副业生产,加强劳动锻炼,增加社会财富,发扬勤俭持家美德,改善家庭生活,促进亲人安心工作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省及各市、县工商联成立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指导委员会,按行业或地区组织家属副业生产小组。除设专职干部作具体业务指导外,主要通过工商界家属中的骨干分子领导和推动小组生产。在各地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安徽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发展很快。到1957年底,据57个市、县工商联汇报统计:参加副业生产人数45042人,占这些地区能参加副业生产的家属的75%,其中44个市、县组成生产小组1902个,开展农副、饲养、手工艺、服装加工等项目103种。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五花八门、灵活多样,虽是一点一滴,但积少成多,有些是利用残次废料制造成品,既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为国家节约了原材料。还由于他们熟悉市场产品规格、花色、要求,能按照群众需要,生产多种多样的一般工厂、作坊所不生产的产品,弥补了市场需求。1958年3月,省工商联召开了全省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代表会议,总结生产成绩,交流生产门路和生产经验。会议期间,邀请专家教授作专题讲演,传授生产科学知识,并举办全省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样品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工商界家属家庭副业生产,增加了社会财富,也增加了家庭收入,补助了生活费用,帮助了亲人安心工作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改变了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养成了劳动习惯,有的还学会了生产技术,有的被评为劳动模范。由于工商界家属思想意识和行动的转变,对他们子女的成长都产生良好的影响。由于形势发展,1958年下半年以后,有劳动能力的工商界家属纷纷走上生产岗位和工作岗位。农村集镇的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大都交由人民公社统一领导,全面安排。各级工商联组织领导的工商界家属副业生产逐渐缩小。
七、贯彻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
〔在工作实践中加强改造〕
1959年5月,安徽省工商联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省民主建国会工委第二届一次常委扩大会议联合召开,学习贯彻全国工商联中执委和民主建国会中常委联席会议提出的“敞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改造、积极服务”的方针。会议作出了《关于号召全省工商业者立即投入增产节约的全民运动,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议》。各市、县工商联贯彻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主要通过生产劳动和业务工作实践。推动工商业者参加生产劳动锻炼,在劳动中改变观点,提高认识,在生产上做出成绩。1959年工商联配合中共蚌埠地委统战部在嘉山县工商界农林牧园艺场召开现场会议,以促进工商界通过生产劳动进行政治立场和思想改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协助工商联、民建会基层组织——会员小组(多以企业为单位)开展工作。针对企业中私方人员在服务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积极投入增产节约运动。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中发挥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59~1960年上半年,全省工商业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20多万条,仅阜阳城关工商业者就提出有创造性的技术革新项目706件,仿制改进工具230件。蚌埠市工商业者1960年上半年提出技术革新项目560条,实现的472条。蚌埠玻璃厂机床车间的工商业者把生产热水瓶圆炉改为池炉,使产量增加一倍多,并试制成各种玻璃纤维、光学玻璃等。仅中级纤维一项,一年就为国家节约90万元。其他各市、县工商业者,在当地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县工商联的指导推动下,在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很多人受到物质和荣誉奖励,有的被评为先进工作(生产)者,以实际行动贯彻了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
〔贯彻“顾一头”顾一头:指工商业者要自我教育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同共产党合作。“包一头”包一头:指党和国家对工商业者的赎买政策和有关生活待遇等政策,包下来,包到底。〕
1959年底,全国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和民建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接见工商联、民建会领导人时宣布:党对工商业者采取负责到底,照顾到底的方针,在定息高薪、退职退休、病假工资等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解决。希望工商业者“顾一头,一边倒”,要求工商联和民建会,协助党做好推动和帮助工商业者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工作。1960年3月安徽省工商联和省民建会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两会中央会员代表大会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的通知。要求逐层贯彻,使“顾一头,一边倒”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市县都采用“神仙会”神仙会:是指工商业者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一种会议形式,采取和风细雨,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提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形成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神仙会”。方法,广泛传达,深入学习,或分期分批参加政治学校短训班脱产学习。有的还组织部分工商业者参加财贸干校,结合商业政策、业务技术的学习,以增强服务的质量。通过学习贯彻,广大工商业者普通认识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工商业者的赎买政策和有关生活待遇包下来包到底,感到欣慰。感激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工商业者的关怀,解决了一些后顾之忧。认识到“顾一头,一边倒”是工商业者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关键问题,工商业者必须顾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经过长期的实践,就会对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广大工商业者对采取“神仙会”的方法,和风细雨地开展自我教育,很感兴趣,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深入细致地解决思想问题。1960年全国工商联和民建会中央在西安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许涤新在讲话中要求工商联、民建会在对会员和家属进一步加强“顾一头,一边倒”教育的同时,还应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包一头,包到底”的政策。安徽省工商联和民建会及时召开执委、委员联席会议,传达西安会议精神。会后,集中力量,分赴几个专区和市帮助进行传达贯彻。1961年省及市县工商联派出工作组,结合形势教育进行调查,对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和问题,工商界的反映和要求,经过分析研究,综合向政府有关方面反映,受到了重视。体现了工商联代表工商业者的合法利益,协助党和人民政府落实政策,促使工商界更加靠拢党、积极服务、加强改造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开展“三个主义”教育“三个主义”教育即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在坚持贯彻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顾一头,一边倒”的教育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也影响到国内的政治形势。1962年12月24日至1963年1月20日,全国工商联和民建会中央举行中执委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工商界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会员和家属鼓足干劲,努力增产节约的决议》。1963年3月18~24日,省工商联、民建会在安庆市举行执委、委员联席会议。传达两会中央联席会议精神和决议,深入学习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会议作出了《关于坚决贯彻执行两会中央中执委联席会议〈决议〉的决议》(草案)。会后,各市、县工商联分别举行代表会、委员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对两会中央中执委联席会议和安徽省两会安庆会议精神和决议,进行传达、学习、贯彻。学习开始,根据1963年6月两会中央《关于要求各地两会组织迅速采取措施,帮助会员和家属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经常学习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把“三个主义”教育,作为对工商界及其家属的思想和形势教育的经常化和进一步深入。学习内容主要结合《毛泽东选集》和“九评”等有关时政文章,工商界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1963年7月16日至8月23日,全国工商联和民建会中央联合召开大型宣教工作会议,在“左”的思潮指导下,对工商界作出了一二年来发生“大反复”的估计(1981年4月20日,李维汉在两会中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上,对“大反复”的估计解释说:“所谓‘大反复’是不存在的。”),将工商业者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上纲为资本主义复辟性的大反复。之后,工商业者的“三个主义”教育,就结合在全国开展的社教、四清等运动进行,不再是和风细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