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劳动保险

第四节 医务劳动鉴定

医务劳动鉴定,是鉴别和审定职工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保证职工在病伤或生育时获得合理的休养,确定病愈职工复工和病、残职工的退职、退休待遇。
1957年2月,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制定《批准工人、职员病、伤、生育假期的试行办法(草案)》和《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通则(试行草案)》颁布试行后,安徽厂矿企业逐步建立起医务劳动鉴定组织,成员有企业行政、人事工劳、工会和技术安全等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审批职工病、伤、生育假,病伤复工及调换工作或确定残废等级等项工作。1964年8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关于加强长期病休职工管理试行办法》,厂矿企业有长期病休职工30人以上的,建立长期病休职工管理委员会;30人以下的,建立病休管理小组,协助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审查病休职工的治疗、康复情况,提供继续治疗或恢复工作的意见资料,确定病愈职工复工的试工期、安排复工以及长期病休职工的管理教育。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医务劳动鉴定工作一度中断。
1979年4月,省革命委员会批转实施《安徽省职工因伤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草案)》。1987年1月,省劳动局作了补充规定。到1988年,全省16个地、市和74个县(市)相继成立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成员由卫生、人事、劳动、工会、信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吸收大型厂矿企业的行政领导和工人代表参加。有部分市、县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主任由政府分管劳动工作的市、县长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或医务劳动鉴定小组,具体负责职工病、伤丧失劳动能力退职和工残退休残废等级的鉴定,指导企业开展医务劳动鉴定工作。规模较大的厂矿企业建立基层医务劳动鉴定小组,了解职工健康状况,审批职工病、伤假期,鉴定职工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复工、疗养和调换工作等。
1990年,根据劳动部《关于健全劳动鉴定委员会和工作制度的通知》,各级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及其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整顿、充实,注意发挥厂矿企业一级医务劳动鉴定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职工病休管理,健全鉴定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医务劳动鉴定工作逐步正常化。
上一篇:第三节 工龄计算
下一篇:第五节 集体疗养事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