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

第二节 建筑安全监察


1978年前的建筑行业,以国营建筑企业为主,队伍单一,高层施工少,建筑安全问题不突出。1979年后,建筑市场逐步放开,国营、集体、私营建筑队伍发展较快,基建规模越来越大,大批新工人进入建筑行业,伤亡事故上升,建筑安全监察受到重视。
1984年5月,省劳动局、省建设厅、省建筑总公司联合制定《安徽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检查考核标准》(试行)。检查考核标准实行百分制。各地在执行中,实行企业自查,建筑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复查,对得分85分以上的单位发给《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证》,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得分69分以下的不合格单位,由检查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改进。
1986年11月,针对高层建筑增多,在建筑安装施工中高处坠落事故上升的特点,省劳动局、省建设厅颁发《安徽省建筑安装施工预防高处坠落安全规程》(试行),规定在行为安全、洞口防护、脚手架、安全网、起重吊装等环节加强管理控制。1987年9月,省及合肥市建设、劳动部门联合对合肥地区36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现场考核检查,责令其中4个不合格单位停产整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建筑行业越级承包,层层转包,跨地区承揽工程,甚至无证施工的现象增多,建筑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建筑企业因工死亡人数仅次于煤炭行业。淮北市借鉴交通安全管理的做法,于1987年7月起,率先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实行安全资格认可制度。凡是进入淮北市施工的单位,安全管理和现场安全条件经审查合格,取得市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发给的《安全合格证》后,方准施工,有效地改进和加强了建筑安全管理。同年8月,省劳动局、省建设厅、省工商局发文在全省推广淮北的做法。1988年8月,省劳动局发出《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确定把建筑安全列为劳动保护监察的重点之一,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建筑安全监察制度。同年10月,又颁发《安徽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资格监察办法》(试行)和审查标准,建筑安全资格审查趋于规范化,使建筑安全监察有章可循。
1990年3月,省劳动局组织合肥、淮南、蚌埠3市赴北京学习考察建筑施工安全监察工作,重点学习施工现场安全监察的组织实施。淮南、蚌埠两市正在试行。合肥市劳动局组织和参与对省建一公司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并就此召开现场安全会议,宣传学习北京市的经验。芜湖、安庆、六安、滁县、阜阳、宿县等地相继进行建筑企业安全资格复审工作。到1990年底,全省共审查建筑企业1495个,发证1094个,抽查施工现场5000多个,对监督、指导建筑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篇:第一节 矿山隐患管理与现场监察
下一篇:第三节 烟花爆竹安全监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