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军事气候

第二节 空中气候

空中气候对航空兵、空降兵、炮兵的战斗活动以及核武器的使用等有密切关系。省境空中气候对军事行动有较大影响的要素与天气现象,主要是云、空中风、空中温度及对流层顶等气候。
一、云
【云量与晴、阴天日数】
省境总云量自北向南增加,年平均5.5—7.5成。晴天日数全年40—90天,阴天日数100—190天左右。长江以北地区,12、1月云量最少,平均每月4.0—6.0成;从2月开始逐月增多,7月云量最多(江淮区为5月),平均7.0—7.5成;8月以后又逐渐减少。长江以南地区,1、8月云量最少,平均每月5.0—7.0成;6月最多,平均7.0—9.0成。晴天日数,以1月最多,平均约有6—12天,其次是10、12月,平均每月4—12天;江淮地区及长江以南地区6月最少,其它地区7月最少,各地多在旱天以内。阴天日数,长江以北5、7月最多,平均每月11—17天,1月最少,平均5—11天;长江以南6月最多,平均14—23天,8月最少,平均6—14天。低云量(指云底高度为2500米以下的云量),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年平均1.5—5.5成。皖南山区是低云量最多的地区,2至6月平均每月4.0—6.5成,7月至翌年1月约2.5—5.5成;淮北地区4—9月平均每月2.0—3.5成,其余各月多在2.0成以下。其它地区平均每月2.0—4.5成。
【低云】
积雨云:出现日数,皖南地区40—60天,江淮地区30—50天,其它地区在25—40天左右。积雨云(雷雨云)中有强烈的升降气流,是危及飞机飞行安全最大的—种低云。云底高600—1500米,云顶高6000—8000米,有时可达2万米,常带来雷电、狂风、暴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飞机在积雨云中飞行,能见度差,常会产生强烈的颠簸和积冰。积雨云主要出现在夏季,春、秋季次之,通常始于3月,终11月,黄山、大别山区在冬季也出现。—般在午后至傍晚发展旺盛,夜晚雷停云散。
层云、碎层云:全省各地均出现层云、碎层云,通常为100—300米,有时降至30米以下,甚至接地成雾。云层厚度,多为200—300米,最薄时只有20—30米。淮北和沿江平原地区云层伸展的范围可达数百公里,一般在天亮前后出现最多,10时后减少,有时终日不消。当云层密集加厚时,常伴有毛毛雨,使云下能见度变坏。层云和碎层云一般生成、消散较快,往往在数分钟至10余分钟内即能布满天空,掩盖机场,危及飞机起飞着陆的安全。
层积云:全年四季都出现。淮河以南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淮河以北夏季较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层积云有时连续出现3—5天。通常白天云层升高、变薄,夜晚降低、增厚。云底高多在600—1200米,云厚一般为500—1000米。层积云分布面积广,云层之上常有中、高云或为晴朗天空,飞机可利用其进行云上集合或隐蔽飞行。春季有时层积云中隐藏着积雨云或浓积云,对飞机威胁较大。1975年3月19日,人民解放军航空兵在无为上空飞行时,有3架飞机的雷达包皮曾遭冰雹袭击。


续表

续表

二、空中风
省境空中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3—22公里上空盛行偏西风,风向频率在90%以上,22公里以上,随高度升高逐渐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3公里以下偏西风急剧减少,0.5公里高度偏西风出现频率仅有40%左右;夏季,6公里以下多东南风与西南风,风向频率分别为25%、45%左右,东南风厚度较薄,西南风厚度较大,盛夏期在10公里以上仍可出现西南风,2—16公里以上则逐渐转为偏东风;春、秋季,3—20公里多偏西风,20公里以上偏东风逐渐增多,3公里以下,春季多西南风,风向频率由北向南渐增,约为20—50%,南部秋季多东北风,北部多西北风。平均风速:冬季自低层向高层急剧增大,在12公里高度上达到最大,一般为50—70米/秒,最大为137米/秒,12公里以上随高度减小,至20公里高度时为15—20米/秒,20公里以上变化不大,0.5—3公里间为5—15米/秒;夏季自低层向高层缓慢增大,在12—16公里间达到最大,一般为10—35米/秒,最大为91米/秒;12—16公里以上风速随高度减小,20—22公里间为5—15米/秒,22公里以上变化不大,0.5—3公里间为5—10米/秒;春、秋季平均风速,一般较冬季小,比夏季大(在平流层里比夏季小)。东西风转换层的高度,冬季在22—26公里,7、8月在12—16公里,其它各月在16—24公里间,—般北部较高,南部较低。冬季常受西风急流(空中风速大于30米/秒的—股强大气流。称为急流)影响,风速平均55—80米/秒,最大为150米/秒,急流轴(急流区中最大风速的联线叫做急流轴)的平均高度为11—13公里,急流底高为6—9公里,顶高为15—18公里,厚度约6—11公里。春季西风急流强度减弱,风速平均40—70米/秒,最大为119米/秒,急流轴的平均高度为12—13公里,急流底高为8—12公里,顶高为14—17公里,厚度约2—7公里。夏季受东风急流影响(但出现次数少,强度弱),风速平均为35—50米/秒,最大为91米/秒,急流轴的平均高度为12—14公里,急流底高为9—12公里;顶高为12—16公里,厚度约3—5公里。秋季西风急流,风速平均为40—60米/秒,最大力120米/秒,急流轴的平均高度为11—13公里;急流底高为7—10公里;顶高为13—17公里,厚度约4—9公里。














三、空中温度、对流层顶
【空中温度】
省境冬季10—16公里,夏季16—17公里,春、秋季12—17公里以下,高度每上升1公里,平均温度分别降低4.3度、5.5度、4.9度与4.8度。16—18公里以上,气温则随高度增高而升高。7—13公里以下各高度气温,7月比其它各月高,l月比其它各月低。对流层顶附近气温最低,平均-50.9——-70.4度,最低适-86.4度。飞机可能积冰的高度,冬季—般在1.5—4.0公里,夏季6.0—8.0公里,春、秋季3.5—7.0公里。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气层,叫逆温层)可以阻碍大气垂直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施放烟幕和使用化学、细菌武器。省境出现在1000米以下的逆温层次数,一般北部多于南部,通常10月至翌年1月最多,夏季较少。逆温层的平均高度,冬季150—300米,夏季200—400米,春、秋季200—300米,其厚度—般为300—500米,有时达3—4公里。逆温层的强度,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弱。
【对流层顶】
省境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冬季为10—15公里,夏季为15—17公里,春、秋季为11—16公里。平流层里,气流稳定,空气干洁,能见度良好,是飞行的有利空间。靠近对流层顶的下限空间常有飞机尾迹,强烈颠簸与恶劣能见度等现象出现,影响航空兵战斗活动。对流层顶对小型核爆炸的烟云有一定的阻挡。


上一篇:第一节 地面分区气候
下一篇:第三节 特殊气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