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五章 农机管理

第六节 农机具鉴定与检测

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成立初期,1964~1966年,主要是做引进的农机具适应性的试验鉴定。当时鉴定的机具有东方红—40拖拉机及其配装下水田装置高花纹橡胶轮胎,日本T—18型等小四轮、久保田手扶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甘薯耕作机械,全国水田系列犁,全国旱田用轻型系列犁,人力水稻插秧机,1.5米悬挂旋耕机,肥西畜力犁等。
1976年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站重建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1987年,鉴定工作迅速发展,由过去单一鉴定和推广,转向科研成果、新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产品质量等的鉴定和检查,鉴定工作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在科研方面,开展了农机产品的开发、改进和新技术推广及农机测试仪器的研究,全站共完成硬课题和软课题20多项。参加研制的主要科技软课题《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综合区划》,获国家农牧渔业部和省农牧渔业厅三等奖;长江中下游农机化方案的研究,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完成的硬课题有YR—3型容积式油耗器、皖2FB—0.4型施肥播种机,6YTZ—8小型油厂技术改造及其配套设备研制等,均获省农牧渔业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省科委科技四等奖。1984年以来,YR—3型容积式耗油仪、TC—2型拖拉机功率油耗同步测量仪、长江中下游饲料工业的研究、农村专业户对农机需求的研究和《农业机械鉴定通则》研究课题,都通过了部级鉴定。
在鉴定和推广方面,共完成58项,其中15项为省级推广鉴定项目。1979年以来,组织了全省9种10台水稻收割机的选型试验;完成了全省5个厂家的8种12台脱粒机的选型鉴定;参加了省农委主持的引进日本成套水田作业机械的试验研究;参加了中国农机院主持的7台700型脱粒机的性能试验和4种外国拖拉机的适应性试验;两次组织对全省的单、双铧犁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在全省推广2.1万多只校正节油器和1万多台手持式电动超低量喷雾器。同年还完成了农牧渔业部下达的对3种手扶拖拉机、4种小四轮拖拉机和8种小型柴油机的部级推广鉴定。
在质量检测方面,是在全国各省站中,最早承担质检任务的。1985年完成6种16个产品质检,1986年完成15种38个产品质检,1987年则完成18种61个农机产品的质检。
上一篇:第五节 安全监理
下一篇:第七节 农机化区划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