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九章 民政

第四节 救灾救济

一、灾害救济
民国20年(1931)大水,23年大旱,政府拨付赈济粮、款为数甚微,加之贪官污吏从中重重克扣,灾民所得寥寥无几,死者无计。
1949年,洪涝成灾,县人民政府及时派出工作组,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并拨发灾区救灾粮3万斤;另拨断炊户、老弱病残和烈军工属救灾粮2万斤。1950年春,县采用以工代赈方法,发动灾民2万多人修堤复圩。是年,共拨发土方大米517万斤;还发放老弱病残和烈军工属救灾大米101万斤。
1953年4月25日夜,荻港、横山一带,突降冰雹,午季作物受害面积,竟达3700余亩,县及时拨发灾区救灾款4。79万元,大米2万斤,还帮助渔民、船民修补船只,添置生产工具。
1954年夏,大水,全县溃破大小圩堤33个,县及时组织木船200余只,装载毛竹、柴草前往各地搭盖草棚安置灾民;并开设灾区粮食供应点22个,供应灾民口粮5500万斤,发放生产救灾款18万元,开荒抢种款4万元,堵口复堤工程救济款120万元,灾后口粮救济款106万元。同年,入冬后,连旬大雪,县组织干部280人,医务人员48人,冒雪深入农村进行查灾救灾、查病治病;并发放灾害救济款3万元,建房补助费2万元,食盐18000斤,竹木68万斤;稻草240万斤;还从江苏、上海等地,购回被条397床,棉衣8590件,布袋12万个(加工衣服用),棉花1。2万斤;同时泾县支援干菜12万斤,南陵支援稻草400万斤,均逐一发给灾民,确保灾民安全度过寒冬。
1983年4月下旬,赤沙、平铺、新林、新淮、高安五个乡,两次遭到台风袭击,午季作物受灾面积计4800余亩,倒塌和毁坏房屋382间,县拨给救灾款4500元,帮助受灾户重建和整修房屋。
1985年入夏后,高温不雨禾苗枯槁,县除及时发放灾害救济款28万元外;还积极组织灾民抗旱保苗。
二、社会救济
【农村救济】1949年,县对农村残老孤幼和生活困难户发放社会救济粮26万斤,稻种35921斤,生产资料4万元。同年冬,发放断炊户345户778人,社会救济粮9万斤。1959年,青黄不接之际,县发放社会救济款4000元;并帮助困难户搭盖房屋110间。还从上海、南京等地购回寒衣1。1万件,发给贫因户。
【城镇救济】1953年,县对城镇无业人员和残老孤幼,结合民主建政,一面进行调查登记;一面计划安排有生产能力的城镇困难户1746人,到荻港石子场和乌山、长龙山铁矿参加生产,无生产能力的城镇残老孤幼180人,给予定期定量救济。1958年,定期定量救济112人,人均每月7~8元。1979年后,定期定量救济,人均每月10~15元,并发给衣服、鞋袜、蚊帐、被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其他救济】1965年3月,保定公社团洲大队,骆一、骆二、江坝、夏湖四个生产队,江岸崩塌,县及时拨出小洲公社七凸子旱地160亩、三山张养场国有土地30亩,安排移民耕种;并发给木材10立方,救济款500元。1981年5月,县发放城镇下放居民399户1921人救济款124865元,救济粮96050斤。
三、扶贫
1982年,县成立扶贫工作领导组,各乡镇相续建立扶贫小组。首先在赤沙公社进行扶贫试点。1983年,各乡镇按队调查摸底,确定全县扶贫对象1055户,占总农户的1。4%。是年,共发放扶贫救济款9万元,贷款20万元,化肥3千吨,木材10立方,粮食20万斤,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生产。1985年3月,县扶贫工作领导组改为“双扶”(扶贫、扶持优抚对象)办公室。是年扶贫对象2000户,扶持对象717户,创办21个“双扶”经济实体,由县民政局拨出救济款20万元,农行贷款20万元,乡村自筹3530元,支农周转金和发展多种经营款6600元,“双扶”实体和个人自筹10万元,共筹集资金358066元,饲料粮120万斤,支持“双扶”对象。是年被扶持户脱贫1063户,其中扶贫对象成为专业户43户;扶优对象成为专业户39户。21个“双扶”实体,当年创产值71万元,除工资和添置部分资产外,实获纯利1。6万元。1986年11月,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扶贫扶优先进集体。
四、收容遣送
1965年,成立县遣送自由流动人口办公室,下设城关、新港、孙村、三山4个遣送站。遣送来自苏北、淮北等地自由流动人口400余人返回原籍。1972年,改为外流人员收容遣送站,1978年撤销,保留2名工作人员办理收容本县外流人员回乡安置工作。1984——1986年,共收容遣送外流人员200余人,对外省外县被遣送回原籍的外流人员,发给食、宿和路费。
上一篇:第三节 安置
下一篇:第五节 社会福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