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地震在孕育、发生过程中,地下岩石在应力挤压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引起地壳的倾斜变化。地倾斜观测就是通过研究地壳形变的相对变化及固体潮汐的变化来探索地壳构造运动的规律,为分析判断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依据。
1971年武汉地震队建立舒城地震台时,选建了一个跨断层的小型山洞,安装两套水平摆倾斜仪及一套水管倾斜仪进行观测。该手段因舒城台撤销而于1976年9月停记。1972年,省地震队利用大别山区有利地形,先后在佛子岭台和金寨台选建山洞进行地倾斜观测。同年,还在淮北平原的宿县台选建了一座半地下室式地倾斜观测室,于11月开始观测。该台地倾斜仪因受气温干扰严重而于1974年7月搬迁至淮北市相山人防工事山洞内观测。1978、1980和1981年,省地震局在泾县、安庆和石台县地震台开挖山洞,设立地倾斜观测。后两个台因建于石灰岩地区,洞体溶洞裂隙发育,渗水严重,观测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除了专业地震队伍建立的地倾斜台外,有关地、市和企业也利用当地人防工事山洞,陆续开展了地倾斜观测,响洪甸水电站、淮南市、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和泗县都先后设立了地倾斜观测手段。
至1985年底,全省共建有6个省属地倾斜台和4个地方、企业办地倾斜台,具体观测手段情况见表3—6。
安徽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利用地倾斜观测资料,积极开展固体潮汐理论值的计算、年度

图3-5全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图
表3—5测震手段

情况一览表截止1985年底



表3—6地倾斜观测

手段一览表截止1985年底

表3—7地下水动态观

测网情况一览表截止1985年底

周期和水库水位余差改正等数字处理工作,为分析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依据。1983年以后,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开始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建立了地倾斜观测数据管理系统和程序库,初步实现了地倾斜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化。
目前,全省90%以上地倾斜台观测质量达到优良水平。佛子岭台于1985年被国家地震局定为一类基本台。在1981年度和1985年度全国地倾斜观测资料评比中,佛于岭台均获得优良奖。
上一篇:第一节 测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