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在日常震情监视预报工作中,地震部门必须对各种突发的“震情”事件作出迅速的反应和分析判断,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比较明确的短期地震趋势估计,同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努力稳定群众情绪和社会生产秩序。
一、1976年2月震情
1975年下半年,安徽省霍山地震台和江苏南京、浙江新安江地震台的地应力观测手段均开始出现趋势性下降异常现象。为此,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派两名专业人员于1976年2月前来安徽省帮助进行地应力异常的现场核实。他们根据地应力预报地震的实践经验作出分析估计,认为2月底到3月中旬在庐江、桐城、岳西一带或阜阳至凤台一带可能会有5—6级地震发生。2月16日,省地震部门邀请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省地质局、气象局、化工局石油处等单位进行集体会商,对上述估计展开讨论,决定对地应力寻常进一步核实,并采取内紧外松的办法,加强各项震情监视工作。2月19日,省地震部门召开九个地、市紧急会议通报震情,要求合地迅速贯彻、落实防震抗震措施。由于通报震情时阐述得不够全面,一些地方采取了某些过头的预防措施,结果引起巢湖、庐江等地区部分群欢的恐慌,出现了杀鸡宰牛、人员外逃、交通阻塞、生产下降的现象。
问题发生后,省地震部门于3月5日—9日在蚌埠召开大型地震趋势会商会。通过充分讨论和深入分析,对当前震情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认为“我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条件尚未成熟,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这样“二月震情”引起的社会混乱和群众紧张情绪被逐渐平息下来。二、1976年唐山地震后震情
1976年年初,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了4个重点监视区。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8月2日,省地震局向省委书面汇报了唐山地震情况和安徽省当前地震趋势,认为“近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挂不大”。8月16日,四川省松潘又发生7.2级地震,全国四大重点监视区仅剩苏、鲁、豫、皖地区没有发震。8月19日,苏、鲁、豫、皖四省召开紧急会商会,分析提出:四省联防区发生大震的危险程度增加了,发震时间也日益逼近。同日,邻省发布《临震紧急通报》,并采取临震防范措施。在震情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阜阳地区根据出现的部分宏、微观异常,向省委提出要求发布短临预报。省地震局综合分析了所掌握的各项观测(手段资料,认为部分手段虽有趋势性异常变化,但临震异常尚不明显,不宜发布短临预报。8月19日,省委常委听取了上述震情判断并表示同意,同时就发布地震预报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21日,省委决定成立省防震抗震指挥部,并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防震抗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及时掌握震情趋势,认真落实各项防震抗震措施,重点监视区和重点单位在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积极适当的防范措施(如搭棚在外住宿),并拟定应急方案,规定临震预报统一由省委发布,各地、市、县委只能在临震前兆特别明显、时间特别紧迫时,除及时报省委外,才可以发布临震预报,并采取紧急防震措施。8月24日、25日,省地震局进行地震趋势会商,继续维持“临震前兆异常不明显”的意见。与此同时,省防震抗震指挥部在合肥召开防震抗震工作会议,部署防震抗震工作。
由于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惨重破坏和伤亡,以及16457名地震伤员转送安徽84个收治点治疗,造成了群众的恐震心理,加上苏、鲁、皖地区不断出现各种宏观、微观异常(不少是人为因素造成),致使广大群欢的恐震情绪日益加剧。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对地震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各级地震部门日夜监视,处于高度的备震工作状态。皖东北重点监视区层层成立了防震抗震组织。淮北及沿江城镇,庵棚纵横,夜不入室,谣传四起,谈震变色,甚至偶遇声响,以为地震,惊慌失措,摔伤致残,时有所闻,严重影响生产和社会秩序。至9月以后,各地的群众情绪和社会生产秩序才逐步趋于正常。
三、1979年3月2日固镇地震后震情
1979年3月2日,安徽宿县地区固镇县新马桥发生5.0级地震。震后该地区继续发生一系列小震,其中最大的为3.5级。发震当天,省地震局即派出业务人员连夜赶赴现场调查震害情况,并架设流动地震台。3日,省地震局有关领导率队到达固镇,在当地成立了现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安徽和邻省的五、六十名专业人员开展震情监视工作。4日,江苏、山东地震局派出野外流动队伍到达新马桥协助开展物探和现场监视、分析工作。5日,现场工作组和省地震局分析预报室进行地震趋势会商,根据围空区的面积、长轴和地震波速比异常的时间、地震能量释放曲线以及固镇地震后的地震序列估计,认为5级地震就是主震,近期内再发生强震的迹象不明显。6日,国家地震局派出4人到达固镇协助安徽开展震情监视和分析工作。8日至11日,国家地震局在固镇召开苏、鲁、豫、皖四省联防区地震趋势会商会,会议根据固镇地震序列的时间、空间展布,前、主、余震能量释放特点,发震构造条件,小震围空区的时空强指标和凤台、宿迁短水准测量的变化情况,认为短时间内在固镇老震区再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0日,省地震局就固镇地震及其发展趋势和今后工作措施向省委、省革命委员会作了书面报告。24日,固镇又发生了一次2.3级地震,同时灵璧地震台水氡和金寨地震台地磁手段也出现异常变化,当日省地震局又派出一流动台和9名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加强监视。
4月20日,鉴于固镇周围地区近期末出现明显的宏微观异常,现场工作组和专业工作人员撤离固镇地区,结束了现场监视工作。这次地震前,省地震部门未能作出短临预报,但震后由于采取了有力的监视措施并正确判断了地震活动趋势,因而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生产秩序正常。
四、1979年7月9日溧阳地震后震情
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发生6级地震,当日,省地震局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溧阳地震现场和芜湖地区及马鞍山市了解震害情况,宣传地震知识,安定群众情绪。7月15日,省地震局进行会商,认为对存在的一些手段异常需作进一步研究,以便对未来地震趋势提出进一步的意见。
7月18日,国家地震局局长邹瑜来安徽检查震情监视工作,传达了国家地震局最近几次会商意见和看法,要求对震情的严重性要有足够的估计。
溧阳地震后,社会上流言甚多,群众情绪比较紧张。滁县、巢湖、安庆地区和芜湖、马鞍山等地纷纷传说长江中下游要发生大震(据美国之音广播),许多人仍在屋外睡觉。7月,省外有位地震工作者根据对旱震关系的研究,在来安徽讲学中提出安徽滁县、宿县地区可能发生更大地震的看法。8月2日省地震局电话通知各地、市地震部门,要求各地一定要贯彻内紧外松的原则,注意稳定群众情绪和社会秩序,不要搞得人心惶惶,影响工作和生产,同时不要滥发《震情》和个别人对震情趋势的看法。经过宣传教育,群众情绪逐步稳定下来,社会和生产秩序恢复正常。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