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渡口
解放前,县境内渡口多,除官渡和民渡外,尚有义渡。清光绪初年,乡贤何芷舠捐资设立华阳救生局,备木船救助江面失事船只,兼义渡,民国20年大水船毁。民国25年何声灏继其父志,复捐资为救生局购置新木船4艘,每艘载重40吨,称为“鸿船”,上刻“积德堂”,以“平、安、吉、庆”4字编号。每遇大风天气,即分游于马当至吉阳一段江面,随时准备营救失事船只,平时则于江上义渡。民国27年秋,由于日军侵扰,“鸿船”驶入武昌湖,华阳义渡停航。
解放后,渡运条件变化很大。1987年,全县有渡口53处。其中华阳河口江渡和莲洲轮渡均系沟通长江南北交通要渡。华阳河口江渡由华阳殷家窝船民开辟,解放初有渡船30余只,1956年成立渡驳社,现属县航运公司渡驳队,有钢质轮渡、挂机船各1艘,共208客位。年客流量21万人次。莲洲轮渡系望江与东至协作建立的长江汽车轮渡,日渡8次。县设汽车轮渡管理站,有13名工作人员,原由县水利部门与莲洲乡合资经营,后由县修防段船队承包。
1987年全县渡口一览表
解放后,渡运条件变化很大。1987年,全县有渡口53处。其中华阳河口江渡和莲洲轮渡均系沟通长江南北交通要渡。华阳河口江渡由华阳殷家窝船民开辟,解放初有渡船30余只,1956年成立渡驳社,现属县航运公司渡驳队,有钢质轮渡、挂机船各1艘,共208客位。年客流量21万人次。莲洲轮渡系望江与东至协作建立的长江汽车轮渡,日渡8次。县设汽车轮渡管理站,有13名工作人员,原由县水利部门与莲洲乡合资经营,后由县修防段船队承包。
1987年全县渡口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