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地质地貌
一、地质
1、地质构造
县北部属大别山古麓南缘,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整套岩系绝大部分为沉积岩经区域变质而成的副变质岩,走向近东西、向北或向南倾,倾角一般20°——40°。徐桥、新仓、太平、江塘以西地区位于扬子准地槽和大别山古麓的构造接触带上,出露寒武纪以后的地层,以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为主,其他岩系亦有分布。
在地质构造史上,本县曾经历几次大的构造运动。大别运动(吕梁运动)形成的大别杂岩,与其后形成的新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加里东——印支构造运动在本县表现为升降运动,造成震旦、寒武系缺失,到中三叠统之间仅有一些假整合出现。燕山早期的金子运动和晚期的南象运动,对本区亦有影响,使志留系——中三叠统形成紧密的长轴状褶皱。有的地区产生倒转,同时伴随破碎带。从晚三叠世起,内陆坳陷的残留海水沉积和盆湖沉积发育(侏罗纪煤系)。燕山运动比较广泛,主要表现为线型褶皱、断裂带、岩浆喷发和少量碱性岩浆的侵入。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的继续活动,使上述坳陷地层有轻微褶曲、逆掩,形态较为简单。
牛镇——黄泥畈复式背斜
轴线自西向东为北西、东——西、北东东向变化,构成略向南南西凸出的弧形。长34公里,宽约16公里,枢纽向东倾伏,向西扬起变宽,并分成两支。其北牛镇背斜,南为黄泥畈背斜和檀树坳向斜。这些次级背斜以刘畈组为核,桥岭组为翼,轴面一律向南倾斜,其倾角东端较缓,约40°左右,往西渐陡,达55°——75°不等。
芙蓉砦复式向斜
南侧被近东——西向的陈家冲——徐家屋断层所截和由二郎河构成的隘口向斜所隔。轴线总体近东西伸延。枢纽在东端扬起并向北东东偏转,向西倾伏。且在平面上表现出分支,延伸一定距离又趋于汇合而成杏仁状。次级褶皱的背向斜同等发育。前者以刘畈组为核,后者以桥岭组为核,两翼及其轴面均向南倾斜,一致向北倒转成向斜褶皱。
位于上述褶皱里的断层,基本上有北东和北西两组。北东向断层一般平行排列,分布均匀,走向15°——55°之间,倾角50°——70°,长度5——15公里,主要断层有田家屋、姜家屋、陈家畈、吴岭、朱家冲、陈家屋、马庙、下湾等处;北西向断层规模较小,常成群出露。
大河东断层群:位于本区北西边境,一部分伸进北中岩体内。走向290°——330°,长度2——5公里。主要断层有:陈家河、王家岭、白乐山、李家屋、彭家岭、百谷岭、茅坪、石家湾等处。
虎形断层群:位于黄泥畈背斜之北翼。自西向东由芝麻湾、彭家山、龙山尖、祈雨山等断层组成,规模较小,最长不超过5公里。
王冲——枫香铺——曹家屋大断层
本断层基本上沿大别山南麓伸延,约呈30°方向,两端均伸出境内。断层面向北西西倾斜,倾角80°左右,表现逆冲性质。大致以老县城为界,其北端表现为西盘(上盘)刘畈组——程河组相对逆冲到东盘的白垩统——始新统之上;其南端切过太古界、元古界分别组成的东西向褶皱,沿断层线两侧(特别是西北侧)岩石破碎、糜棱岩及北西向张断裂极为发育。该断层形成时间早、规模大、切割深,且有长期活动历史。
徐家桥复式背斜
位于县境南部,轴向呈60°方向延伸,西端被中、新生界不整合覆盖,两端伸出境外,全长33公里,宽约18公里,核部几乎全被侏罗系不整合所掩盖。北西翼由奥陶系——二叠系所组成,南翼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见于黄土尖——石灰山一带出露的一系列由志留系到中三叠统所组成的次级褶皱。
由走向60°平行排列的有:狮子山背斜、石灰山倒转向斜、方家湾倒转背斜、方家屋冲断层、徐家后湾逆断层,与上述断层垂直呈355°展布的横断层有蔡屋、金家冲、何家屋、杨家冲、徐家后湾、方家湾等断层。
复式背斜西翼的次级褶皱,分布零星。自南而北有:窑冲向斜、驮龙山向斜、江家岭背斜等。
鲁园街——转桥——拉犁尖断层带
自北向南经黄土山、拉犁尖、大田铺、转桥、驮龙山等地,走向为35°——40°,呈“S”形曲线延伸,两端均在境外,长达100公里以上。主要由一条至几条主干压扭性逆冲断层及连带发生的次一级压扭和张扭性断层所组成。平面表现为分枝状,主要切割奥陶系——三叠系。沿断层带往往具有硅化,甚至千枚岩化等动力变质现象。
香茗山向斜
位于香茗山地区,以不整合上覆于徐桥复式背斜次级褶皱之上,由中侏罗统构成,呈70°方向延伸。两翼大部被上侏罗统江镇组不整合覆盖,南翼长15公里,宽2公里,两翼倾向正常,倾角40°左右,轴面近于直立。为项家屋、香茗山、郝家屋等逆平移断层所切割。
张家向斜
位于香茗山背斜之北,以不整合上覆于徐桥复式背斜的北翼次级褶皱之上,轴向呈70°方向延伸。与徐桥复式背斜的构造线基本一致,南翼不整合覆于江镇组之上,北翼出露长约25公里,宽6公里,以上侏罗统汪公庙上段为核,下段为翼,产状正常,南翼倾角45°——65°,北翼75°左右,轴面微向北倾。
2、地层
太古界地层(距今20亿年以上):广泛出露于县境北部地区,主要为变质较深的片麻岩及粒状岩类。暗色岩集中的层位都有铜矿化现象,主要矿物为孔雀石、铜蓝及少量黄铜矿,望天畈、刘岭、花冲、马鞍山、酸枣岭、郭家老屋、枫树坳、夏家岭、胡家祠堂、黄岗等地都有类似现象。
元古界地层(距今10——8亿年):仅见于太平五星庙及江塘梅子岭北部地带,主要为绢云母片岩,有的地区似板岩,属张八岭群。
奥陶系地层(距今5——4.4亿年):驮龙山地区可分为下统、中统和上统。太平地区未加细分,驮龙一带见红花园组、四碾组、小滩组、汤山组、庙坡组、宝塔组、汤头组、五峰组。太平地区主要分布于冯家屋——蓬头树——金家湾一带。岩性主要为浅灰——淡红色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含小量腕足类化石。
志留系地层(距今4.4——4亿年):驮龙山、姑塘、江塘、太平一带均有分布,即高家边组、坟头组、茅山组,各组均为整合接触。
泥盆系地层(距今4——3.5亿年):区内仅见上统——五通组沉积,与下伏地层成假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乳白、黄白色厚层至巨厚层石英砂岩或粗粒石英砂岩。含胴甲鱼类、亚磷木、希默尔拟鳞木等化石。姑塘万泉山见古鳞木化石,江塘一带石英岩质地较纯,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54%。
石炭系地层(距今3.5——2.85亿年);驮龙山见船山组,岩性为球状灰岩,黄绿微带绿色,结构致密。
二叠系地层(距今2.85——2.3亿年):栖霞组见于太平毛岭——张家畈一带,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多量珊瑚类、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150米。驮龙山含方管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姑塘富含长身贝、蕉叶贝、方管珊瑚化石。狮子山地区仅见于钻孔。孤峰组见于姑塘,岩性为薄层燧石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块状致密灰岩,与栖霞组假整合接触。狮子山呈不整合接触。龙潭组见于姑塘、大石、狮子山、驮龙山等处,该组为境内主要含煤层之一,煤层厚度不稳定,由0.2——2.5米,姑塘、狮子山煤质较好,驮龙山煤质较差。大隆组与龙潭组普遍为整合接触。
三叠系地层(距今2.3——1.95亿年):见于姑塘、狮子山等地,有殷坑组和龙山组、黄马青组,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有砂岩、页岩、灰岩、炭质页岩、含铜砂岩等。姑塘、狮子山砂、页岩多呈紫红、紫色或暗紫色。
侏罗系地层(距今1.95——1.37亿年):见于太平、新仓、转桥等地。武昌组为境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煤1——16层,可采煤1——6层。组成北东——南西向狭长含煤地区。单层煤厚0.1—3米,工业牌号为气煤。自流井组见于太平李铁岭及徐桥狮子山。江镇组见于香茗山及建设龙起蛟一带,岩性为灰紫、灰色安山岩、粗面岩,与下伏地层呈喷发不整合接触。汪公庙组见于何家山一带,由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下段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上段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白垩系地层(距今1.37——0.67亿年):海形地组主要为紫红色中厚层——厚层砾岩夹砂砾岩、砂岩。见于小池至界牌一带,砾岩砾石成份随地而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太平竹林屋东出露的岩性为浅紫灰色安山岩。
下第三系地层(距今约0.67亿年):古新统——望虎墩组见于小池至潜山一带,岩性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细砾砂岩、细砾岩、粗砾岩、灰白色粗砂岩、鲜红、紫红色中细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1279.71米。始新统——痘母组,在小池至潜山一带出露,主要为紫红、灰紫色厚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顶部以砾岩为主,砾岩成份以变质岩为主,呈棱角状,含砾层自西向东增厚,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2227米,渐新统——吴雪岭组,见于太平、建设龙起蛟等地,岩性为鲜红色砂质砾岩、砾质砂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本系属陆相红色盆地沉积,人工重砂中发现有较多的金红石、锆石。在东部头坡附近海形地组岩石人工重砂中,还发现黄金,在黎家岭吴雪岭组发现独居石异常。
第四系地层(距今约0.25亿年):广泛分布。有洪积、冲积、坡积、残积型等多种。分为南部沿江地带和北部山前地带,两带地形差异显著。中更新统——网纹红土,见县东部。下部为赭红色含虫状粘砾石层,上部赭红色虫状粘土,有时含砾。属洪积——冲积型。上更新统——下蜀组。冲积型:徐家桥见自下而上为棕黄色含砂细粒层。黄色粗砂层、棕黄、灰白亚粘土、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后二者是良好砖瓦材料)。坡积——冲积型主要分布于河谷边缘及丘陵、低山缓坡地段,刘羊河金红石砂矿产于下部砂砾层。残积——坡积型,主要为亚粘土,刘羊轮窑厂一带沉积属此类型。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分布广、类型多,主要为冲积、湖积、残积、坡积,其成份因地而异。
3、岩石
变质岩
江塘至罗湾一线以北至县北部边境的广大地区均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变质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可分三带:
塔镇以北为深色片麻岩带,以黑云母片麻岩、黑云母白云母片麻岩为主。夹多层辉石角闪石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榴辉岩等一套深色岩石,风化后呈深灰——灰黄色。
塔镇以南到太湖、宿松交界地区为片麻岩和片岩的过渡地带,除深色岩层外,还有白云母片岩,夹黑云母透辉石透闪石大理岩(少数白云母)的透镜体,风化后灰黄色、浅灰红色。
向南至太平乡一带为白云母片岩、绢云母片岩、千枚岩等,风化后呈灰白、红色。
沉积岩
主要分布在新仓、江塘、太平及徐桥以南地区。出露地层最广泛的是页岩,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硅质页岩,颜色多见紫红色、黄绿色、灰白色。其次是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有粗、中、细粒。三是灰岩,有白云质灰岩(驮龙山)、沥青灰岩、燧石灰岩、瘤状灰岩。四是其他岩类,如石英岩(江塘铁山寨)、石英砾岩、燧石、砂质砾岩、砾质砂岩、砾岩(小池)等。
侵入岩
北中岩体:见于北中一带,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其主要成份经人工重砂鉴定,含褐帘石、磷灰石、锆石、磁铁矿、钛铁矿、自然铅、方铅矿、黄铜矿、榴石、电气石、萤石,磁铁矿、钛铁矿含量高,自然铅、方铅矿、黄铜矿、榴石、电气石、莹石含量低,锆石遍及晶形完好。
香茗山岩体:见于香茗山一带,为钾长花岗岩,出露面积10平方公里,以岩株产出。主要由钾长石55——65%、斜长石15——20%、石英20——25%、黑云母2——4%及少量锆石、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次生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褐铁矿等组成。
李家冲岩体:见于天台乡李家冲,主要为超基性岩,岩性有蛇纹岩、纯橄榄岩(规模小),蛇纹岩中蛇纹石占70——90%,少量为纤维蛇纹石及磁铁矿、榍石、菱铁矿、滑石。有5——20厘米的滑石带。
脉岩
以中酸性为主,有斑状花岗岩、辉绿岩、角闪岩、角闪斑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长英岩、煌斑岩、石英闪长斑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辉石岩、伟晶岩脉、石英脉岩等等。宽度一般数厘米至数十米,长数米至千余米,受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控制。长英岩脉中铁。镁、锰含量低,是良好的瓷石材料,白石山伟晶岩脉中石英占99%,是良好的硅石材料。与伟晶岩脉有关的矿产有水晶、白云母、重晶石等等,曾建矿重点开采。
喷出岩
主要出露于茗北、建设、桃铺一带,以安山岩为主,次为碎屑岩类,面积约百平方公里。在盐山、大沙塘、龙起蛟等处见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化,在桃铺唐大见铅锌矿,在香茗项家屋见重晶石。碎屑岩出露于望江交界处,境内面积不大。
二、地貌
1、地势
境内地形是西北多山,东南丘陵。基本格局沿县界向中部长河及其支流倾斜,整个地势依次中山、低山、丘陵、高岗地、平原、湖泊呈阶梯式下降。根据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和地表形态,大致可分为7个地貌类型区。
中山区:绝对高度大于海拔800米,相对高度大于750米,主要分布于境内西北部大别山,山体发自明堂山脉,自东向西伸展,境内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16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以将军山为最高,海拔1109.7米。将军山、司空山、桐山三峰兀立,形成本县西北的屏障。中山主要由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花岗片麻岩组成。山地坡度陡峻,一般为35——40度,最陡达70度以上。
低山区:绝对高度400——800米,相对高度小于750米,主要分布于本县西北中山山体两侧和山间盆地边缘地带,由浅变质岩系的云母片岩或片麻岩组成。山体坡度一般20——30度,局部地区达40——50度。
丘陵区:绝对高度小于400米,相对高度小于250米,主要分布于本县东南部的转桥、新仓、茗北、江塘、太平一线,主要由石英砂岩、泥质页岩、灰岩、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
高岗地:绝对高度小于100米,相对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县城东部的岔路、刘羊、小池、中心等地带。坡度常为8——10度,由紫色砂砾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组成。
山间盆地:本县西北部的中、低山地区,如百里圩、望天畈、弥陀圩等,多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主要断裂延伸方向一致。
低岗地:主要分布于本县徐桥区沿泊湖周围,包括徐桥、桃铺、建设、姑塘、大石5乡。呈岗、冲相间状态,波状起伏,岗冲相对高度20——30米,坡度4度左右,主要由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黄土组成。
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山河出口处和长河两侧,包括城西、岔路、刘羊、小池、中心、白银、花园等地。地面倾斜度较大,平均坡度5度左右,边缘坡度2——3度。每个扇形倾斜平原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花园圩冲积平原面积大于山前洪积平原。
2、山脉
县境地处大别山区南缘,纵贯县境的长河两岸,山山相连,逶迤起伏。从岳西县黄梅尖延伸的大同岭、雷公尖两脉再延伸至境内的中低山即达143座,均有测量高度记载。其中一山跨两乡的有马鞍山,山名相同座落不同的有毛栗尖、石榴尖、黄蜡尖、鸡笼尖、鸡鸣寨,今古名称各异的有三台山(古名羊坞山)、雷锋尖(古名雷公尖)。
3、水系
境内主要有长河、华阳河两大水系,分别通过怀宁、望江流入长江。
(1)长河(原名太湖河)
长河是皖河的上游,发源于岳西多枝尖,流经杏花村入境,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主河道流经境内全长81公里,河宽200——800米,本县流域面积1769.6平方公里。长河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山洪暴发,汹涌澎湃;枯水季节,赤足可渡。据水文资料测算,年平均径流量13.94亿立方米。在建花凉亭水库以前,年平均水位42.43米,年平均流量43.2立方米/秒。根据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和历年最高水位51.23米(1982年)推算,得出洪峰流量9870立方米/秒。
长河古道出龙山宫后,原从城西马路河下泄,明万历年间洪水改道东门,清乾隆十九年(1754)筑堤浚河,使之仍归故道。二十四年,东堤又决,此后县城东西两面行洪。
长河在境内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4条,呈不对称的羽毛状分布,以长河为中心从上游而下,东部纳入长河的有羊角河、同义河、薛义河、青石河、寺前河、罗溪河、高冲河、凤凰山水、黑河;西部纳入长河的有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大湖河、小湖河、棠梨河、夏家河、泗水河、新仓河、鲊陂河。
羊角河:源于岳西沙帽尖,向西南流入县境,流经本县4.6公里,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
同义河:源于岳西四望山,向南流经沙帽尖东麓转西南入县境,经程家河至桥埠滩北入长河,流经本县12.7公里,流域面积54.5平方公里。
前部白沙河:源于英山、岳西县交界的犁头尖,流经桃阳入境,至百里墩西纳叶家河(源于团岭,长5.3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至耿家岭西纳程家河(源于黑松口,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王家河(源于三尖寨,长4.8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经黄茂山、西溪湾至薛义河,与后部河汇合入花凉亭水库,流经本县15.9公里,流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
安乐河:源于英太交界的古皮尖、黄柏山、天花坪,三处之水汇于马嘶铺,东南流经陈辉、沙河至陈园畈,西纳赤水河(源出天花坪,东南流经张家河、花园河、黄溪河、石堰河至陈园畈,长26.8公里,流域面积75.3平方公里),再经阎王河、朱家河、安乐河,西纳黄泥河(源出桐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再经袁家湾至弥陀寺,西纳弥陀河转东流至田家滩,南纳方田河,迂回以达龙湾入长河。袁家湾以下是花库淹没区,袁家湾以上主河道长37.5公里,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
弥陀河:源于湖北蕲春,由北流至柳树,合杨河,再由东流出弥陀圩入长河,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方田河:源于蕲春大王山、云长岭,由东北流经陈半街、河口,南纳徐家冲水(长5.9公里,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经方田至真君庙,南纳金竹冲水,转北流入长河。方田以下是花库淹没区,方田以上河长15.8公里,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
南阳河:源于太宿交界的风帽岭,东北流经白门楼、凉亭、枫树沟,东纳双河(源出酸枣岭、百罗尖,主河道长7公里,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到刘家畈,西合石井河(源出太蕲交界的云长岭,东北流出长岭冲,经九丘田、栗树坪、石井至刘家畈,长23公里,流域面积49.6平方公里),过柏子湾直达龙湾入长河。柏子湾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主河道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
黑岩河:源于天华尖,北流经王家屋至合水涧入长河。王家屋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
青石河(古名琴河、猫石河):源于太潜交界的上程岭,西南流至朱家湾,北纳吊桥河(长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经黄岗、猫石河,东纳转桥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经芹河至赵家河,北纳王家河,向南经汤水湾、侯陆畈至青石河入长河。赵家河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19.5公里,流域面积69.9平方公里。
王家河:源于太潜交界的长颈鹅,南流至八士畈,西纳陆家冲水(长4.4公里,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至赵家河,长14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
大湖河(黄界河):源于太宿交界的界岭,东北至皂角湾、黄猫山、桑树堰,南纳茯苓河(源出太宿庵,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西冲河(源出芙蓉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至马王庙,南纳东冲河(源出缺月岭,长6.2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经花岩、黄镇、黄界河,西纳柳家河,南纳斑马冲水,转北至大湖河入长河。花岩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6.1平方公里。
小湖河:源于李杜、山龙交界的老虎石,东北流经锦鸡然后入长河。锦鸡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
寺前河:源于太潜交界的清风岭,西南流经许家河、蔡家河、上马石、王畈、寺前河,西纳徐家冲水,东纳洪岭水,至九村畈入长河。上马石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9.3公里,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
罗溪河:源于太潜交界的玉皇庙,西南流经柳树脚下、詹家大屋、罗溪,北纳李明冲水(源出姜家寨,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至西风洞下入长河。詹家大屋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5.2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
九龙河(古名洪渚河):源于李杜、山龙交界的老鸦岭,北出九龙山,经祥冲大屋、李杜店转东南流入长河。祥冲以上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高冲河:源于四面山,东南流经四面畈入长河,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
棠梨河,源于潘家冲,南流出祝家冲,转东北经张家河、刘家河、龙门寺,转东南经方家洲、石矶头穿棠梨畈至古路河,西纳界址河(源出太宿交界的鹧鸪寨,经枫香驿入境),转东北穿虎形潭渡槽,折转东南至花香畈,北纳银子河,出城江桥入长河。主河道25.8公里,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
龙潭河:源于芭蕉坳,经白石山之西、北、东,经九龙庙、螺丝墩至龙潭湖,在准堤庵下注入马路河,东南直下棋盘石入长河,长14.5公里(河在龙潭湖被花灌总干渠截断,设泄洪闸排水,马路河不再分洪)。城关之水也归本河。
夏家河:源于祈雨山,北流经转桥头、蛇形,转东北经苦树嘴、夏家湖,至棋盘石入长河。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
泗水港河:主要河道有四条,呈折扇形汇于来兴寨下,在驮龙山麓入长河。主河道源于香茗山莲花尖,西北流经初阳门,在蔡家畈东汇何英畈水(源出鹿磨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折转西南,东纳长冲水,南汇响岩湖水(源出官桥铺,长4.7公里,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转东北流,西汇大湖田水(源出梅子岭、何家墩,长5.5公里,流域面积16.1平方公里),经章家团湖至驮龙山。长18.5公里,流域面积79.3平方公里。
新仓河:源于驮龙山,循东南麓出龙堰,在新仓畈下首陶家嘴入长河,长7公里,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
黑河:源出高界公路以北山区,流域分东西两大片,东片有白沙河和小池河,西片有枫铺河、石子河、罗家河、汪洋河、观音寺河,以罗家河为主道。罗家河发源于天台、罗溪交界的天头山,南行出章河冲,经祠堂边、罗家河,在五羊畈东合汪洋河、北合石子河(源出天头山南,途经刘山铺,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至横山桥,西纳观音寺河,东行经汪家山进入花园圩,在李家坝北合枫铺河(源出海会寺,流经枫香铺、方家河,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在罗陂畈北纳高桥河,在余龙桥北合小池河(源出天台山,东南流经刘家山、小池驿、孔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白沙河(古称焦羊河,源出玉皇庙,东南流经石霞,至东堰口,穿白沙畈,在方龙北纳杨埠河,经上格城沿山而下,河长24.5公里,流域面积58.2平方公里;杨埠河又名落马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直至姚家祠堂入长河。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12.6平方公里。
鲊陂河:古称东门河,源出鹿磨山,北流经鲊陂桥,转东北经怀宁境入长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2)华阳河
华阳河,古名雷江,又称前长江、杨溪河,发源于太宿蕲交界的三面尖,在望江华阳镇以东的雷口入长江。流域呈三角形,跨皖鄂两省。总面积5511.4平方公里,河湖区占五分之一。流域之东有泊湖,古名雷池,湖底高程10米,正常水位16米,相对水面积217.1平方公里,容积9.9亿立方米。
本县有261.6平方公里的面积属华阳河流域,其中泊湖水面35.4平方公里,圩区41.8平方公里,余为丘陵地带,较大的河流有弹弓河及其支流思常河和牯牛河,其他河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0平方公里以内,统归泊湖,各河流都是冲刷河槽,没有堤防。
弹弓河:源于三台山,曲折南流,经金家湾转西南,在鹤形北纳周冲水,在小宫殿南合思常河(源出七里冲,太宿两县以河为界,经太宿桥在小宫殿之西入境,长10公里,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转东南流,在赖子庙东北入宿松境。东北合牯牛河(源出虎豹岭,经高家堰,在叶家墩上屋之西入宿松境,长12公里,流域面积31.8平方公里),复转西南,在许家畈汇入凉亭河。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98.2平方公里,本县占74.6平方公里。
4、湖泊
泊湖:最高水位20.99米(1954年8月3日),最低水位11.84米(1951年2月24日)。1956年望江华阳闸、杨湾闸建成后,结束了江水倒灌的历史,泊湖水面得到控制:最高水位16.30米(1983年7月20日),最低水位11.02米(1984年3月22日)。泊湖交通方便,水产丰富,尤以产银鱼著名。
叶家湖:位于弥陀寺北、安乐河畔,湖面约110亩,70年代围垦,80年代还湖。
马湖:位于岔路东河,原有水面百亩,现已改田。
双庙湖:位于城西乡棋盘石北,原有水面200亩,部分改田,现有水面约百亩。
猫形湖:位于江塘乡桥头村周家牛形,原有水面约90亩,现已改田,仅有湖底数亩。
叶新湖:位于江塘乡沿河村叶新畈,与甘家沙湾沙湖相连,两湖原有水面300余亩,改田后仅有沙湖底约50亩。
响岩湖:位于江塘乡来兴寨南,原有水面约200亩,已改田百亩。
大湖田:位于江塘乡来兴寨北,原有水面约300亩,已改田。
团湖:位于茗北乡泗水港右侧,原有水面120亩,已改田。
1、地质构造
县北部属大别山古麓南缘,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整套岩系绝大部分为沉积岩经区域变质而成的副变质岩,走向近东西、向北或向南倾,倾角一般20°——40°。徐桥、新仓、太平、江塘以西地区位于扬子准地槽和大别山古麓的构造接触带上,出露寒武纪以后的地层,以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为主,其他岩系亦有分布。
在地质构造史上,本县曾经历几次大的构造运动。大别运动(吕梁运动)形成的大别杂岩,与其后形成的新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加里东——印支构造运动在本县表现为升降运动,造成震旦、寒武系缺失,到中三叠统之间仅有一些假整合出现。燕山早期的金子运动和晚期的南象运动,对本区亦有影响,使志留系——中三叠统形成紧密的长轴状褶皱。有的地区产生倒转,同时伴随破碎带。从晚三叠世起,内陆坳陷的残留海水沉积和盆湖沉积发育(侏罗纪煤系)。燕山运动比较广泛,主要表现为线型褶皱、断裂带、岩浆喷发和少量碱性岩浆的侵入。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的继续活动,使上述坳陷地层有轻微褶曲、逆掩,形态较为简单。
牛镇——黄泥畈复式背斜
轴线自西向东为北西、东——西、北东东向变化,构成略向南南西凸出的弧形。长34公里,宽约16公里,枢纽向东倾伏,向西扬起变宽,并分成两支。其北牛镇背斜,南为黄泥畈背斜和檀树坳向斜。这些次级背斜以刘畈组为核,桥岭组为翼,轴面一律向南倾斜,其倾角东端较缓,约40°左右,往西渐陡,达55°——75°不等。
芙蓉砦复式向斜
南侧被近东——西向的陈家冲——徐家屋断层所截和由二郎河构成的隘口向斜所隔。轴线总体近东西伸延。枢纽在东端扬起并向北东东偏转,向西倾伏。且在平面上表现出分支,延伸一定距离又趋于汇合而成杏仁状。次级褶皱的背向斜同等发育。前者以刘畈组为核,后者以桥岭组为核,两翼及其轴面均向南倾斜,一致向北倒转成向斜褶皱。
位于上述褶皱里的断层,基本上有北东和北西两组。北东向断层一般平行排列,分布均匀,走向15°——55°之间,倾角50°——70°,长度5——15公里,主要断层有田家屋、姜家屋、陈家畈、吴岭、朱家冲、陈家屋、马庙、下湾等处;北西向断层规模较小,常成群出露。
大河东断层群:位于本区北西边境,一部分伸进北中岩体内。走向290°——330°,长度2——5公里。主要断层有:陈家河、王家岭、白乐山、李家屋、彭家岭、百谷岭、茅坪、石家湾等处。
虎形断层群:位于黄泥畈背斜之北翼。自西向东由芝麻湾、彭家山、龙山尖、祈雨山等断层组成,规模较小,最长不超过5公里。
王冲——枫香铺——曹家屋大断层
本断层基本上沿大别山南麓伸延,约呈30°方向,两端均伸出境内。断层面向北西西倾斜,倾角80°左右,表现逆冲性质。大致以老县城为界,其北端表现为西盘(上盘)刘畈组——程河组相对逆冲到东盘的白垩统——始新统之上;其南端切过太古界、元古界分别组成的东西向褶皱,沿断层线两侧(特别是西北侧)岩石破碎、糜棱岩及北西向张断裂极为发育。该断层形成时间早、规模大、切割深,且有长期活动历史。
徐家桥复式背斜
位于县境南部,轴向呈60°方向延伸,西端被中、新生界不整合覆盖,两端伸出境外,全长33公里,宽约18公里,核部几乎全被侏罗系不整合所掩盖。北西翼由奥陶系——二叠系所组成,南翼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见于黄土尖——石灰山一带出露的一系列由志留系到中三叠统所组成的次级褶皱。
由走向60°平行排列的有:狮子山背斜、石灰山倒转向斜、方家湾倒转背斜、方家屋冲断层、徐家后湾逆断层,与上述断层垂直呈355°展布的横断层有蔡屋、金家冲、何家屋、杨家冲、徐家后湾、方家湾等断层。
复式背斜西翼的次级褶皱,分布零星。自南而北有:窑冲向斜、驮龙山向斜、江家岭背斜等。
鲁园街——转桥——拉犁尖断层带
自北向南经黄土山、拉犁尖、大田铺、转桥、驮龙山等地,走向为35°——40°,呈“S”形曲线延伸,两端均在境外,长达100公里以上。主要由一条至几条主干压扭性逆冲断层及连带发生的次一级压扭和张扭性断层所组成。平面表现为分枝状,主要切割奥陶系——三叠系。沿断层带往往具有硅化,甚至千枚岩化等动力变质现象。
香茗山向斜
位于香茗山地区,以不整合上覆于徐桥复式背斜次级褶皱之上,由中侏罗统构成,呈70°方向延伸。两翼大部被上侏罗统江镇组不整合覆盖,南翼长15公里,宽2公里,两翼倾向正常,倾角40°左右,轴面近于直立。为项家屋、香茗山、郝家屋等逆平移断层所切割。
张家向斜
位于香茗山背斜之北,以不整合上覆于徐桥复式背斜的北翼次级褶皱之上,轴向呈70°方向延伸。与徐桥复式背斜的构造线基本一致,南翼不整合覆于江镇组之上,北翼出露长约25公里,宽6公里,以上侏罗统汪公庙上段为核,下段为翼,产状正常,南翼倾角45°——65°,北翼75°左右,轴面微向北倾。
2、地层
太古界地层(距今20亿年以上):广泛出露于县境北部地区,主要为变质较深的片麻岩及粒状岩类。暗色岩集中的层位都有铜矿化现象,主要矿物为孔雀石、铜蓝及少量黄铜矿,望天畈、刘岭、花冲、马鞍山、酸枣岭、郭家老屋、枫树坳、夏家岭、胡家祠堂、黄岗等地都有类似现象。
元古界地层(距今10——8亿年):仅见于太平五星庙及江塘梅子岭北部地带,主要为绢云母片岩,有的地区似板岩,属张八岭群。
奥陶系地层(距今5——4.4亿年):驮龙山地区可分为下统、中统和上统。太平地区未加细分,驮龙一带见红花园组、四碾组、小滩组、汤山组、庙坡组、宝塔组、汤头组、五峰组。太平地区主要分布于冯家屋——蓬头树——金家湾一带。岩性主要为浅灰——淡红色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含小量腕足类化石。
志留系地层(距今4.4——4亿年):驮龙山、姑塘、江塘、太平一带均有分布,即高家边组、坟头组、茅山组,各组均为整合接触。
泥盆系地层(距今4——3.5亿年):区内仅见上统——五通组沉积,与下伏地层成假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乳白、黄白色厚层至巨厚层石英砂岩或粗粒石英砂岩。含胴甲鱼类、亚磷木、希默尔拟鳞木等化石。姑塘万泉山见古鳞木化石,江塘一带石英岩质地较纯,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54%。
石炭系地层(距今3.5——2.85亿年);驮龙山见船山组,岩性为球状灰岩,黄绿微带绿色,结构致密。
二叠系地层(距今2.85——2.3亿年):栖霞组见于太平毛岭——张家畈一带,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多量珊瑚类、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150米。驮龙山含方管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姑塘富含长身贝、蕉叶贝、方管珊瑚化石。狮子山地区仅见于钻孔。孤峰组见于姑塘,岩性为薄层燧石岩、粉砂质页岩、页岩、块状致密灰岩,与栖霞组假整合接触。狮子山呈不整合接触。龙潭组见于姑塘、大石、狮子山、驮龙山等处,该组为境内主要含煤层之一,煤层厚度不稳定,由0.2——2.5米,姑塘、狮子山煤质较好,驮龙山煤质较差。大隆组与龙潭组普遍为整合接触。
三叠系地层(距今2.3——1.95亿年):见于姑塘、狮子山等地,有殷坑组和龙山组、黄马青组,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有砂岩、页岩、灰岩、炭质页岩、含铜砂岩等。姑塘、狮子山砂、页岩多呈紫红、紫色或暗紫色。
侏罗系地层(距今1.95——1.37亿年):见于太平、新仓、转桥等地。武昌组为境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煤1——16层,可采煤1——6层。组成北东——南西向狭长含煤地区。单层煤厚0.1—3米,工业牌号为气煤。自流井组见于太平李铁岭及徐桥狮子山。江镇组见于香茗山及建设龙起蛟一带,岩性为灰紫、灰色安山岩、粗面岩,与下伏地层呈喷发不整合接触。汪公庙组见于何家山一带,由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下段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上段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白垩系地层(距今1.37——0.67亿年):海形地组主要为紫红色中厚层——厚层砾岩夹砂砾岩、砂岩。见于小池至界牌一带,砾岩砾石成份随地而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太平竹林屋东出露的岩性为浅紫灰色安山岩。
下第三系地层(距今约0.67亿年):古新统——望虎墩组见于小池至潜山一带,岩性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细砾砂岩、细砾岩、粗砾岩、灰白色粗砂岩、鲜红、紫红色中细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1279.71米。始新统——痘母组,在小池至潜山一带出露,主要为紫红、灰紫色厚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顶部以砾岩为主,砾岩成份以变质岩为主,呈棱角状,含砾层自西向东增厚,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2227米,渐新统——吴雪岭组,见于太平、建设龙起蛟等地,岩性为鲜红色砂质砾岩、砾质砂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本系属陆相红色盆地沉积,人工重砂中发现有较多的金红石、锆石。在东部头坡附近海形地组岩石人工重砂中,还发现黄金,在黎家岭吴雪岭组发现独居石异常。
第四系地层(距今约0.25亿年):广泛分布。有洪积、冲积、坡积、残积型等多种。分为南部沿江地带和北部山前地带,两带地形差异显著。中更新统——网纹红土,见县东部。下部为赭红色含虫状粘砾石层,上部赭红色虫状粘土,有时含砾。属洪积——冲积型。上更新统——下蜀组。冲积型:徐家桥见自下而上为棕黄色含砂细粒层。黄色粗砂层、棕黄、灰白亚粘土、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后二者是良好砖瓦材料)。坡积——冲积型主要分布于河谷边缘及丘陵、低山缓坡地段,刘羊河金红石砂矿产于下部砂砾层。残积——坡积型,主要为亚粘土,刘羊轮窑厂一带沉积属此类型。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分布广、类型多,主要为冲积、湖积、残积、坡积,其成份因地而异。
3、岩石
变质岩
江塘至罗湾一线以北至县北部边境的广大地区均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变质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可分三带:
塔镇以北为深色片麻岩带,以黑云母片麻岩、黑云母白云母片麻岩为主。夹多层辉石角闪石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榴辉岩等一套深色岩石,风化后呈深灰——灰黄色。
塔镇以南到太湖、宿松交界地区为片麻岩和片岩的过渡地带,除深色岩层外,还有白云母片岩,夹黑云母透辉石透闪石大理岩(少数白云母)的透镜体,风化后灰黄色、浅灰红色。
向南至太平乡一带为白云母片岩、绢云母片岩、千枚岩等,风化后呈灰白、红色。
沉积岩
主要分布在新仓、江塘、太平及徐桥以南地区。出露地层最广泛的是页岩,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硅质页岩,颜色多见紫红色、黄绿色、灰白色。其次是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有粗、中、细粒。三是灰岩,有白云质灰岩(驮龙山)、沥青灰岩、燧石灰岩、瘤状灰岩。四是其他岩类,如石英岩(江塘铁山寨)、石英砾岩、燧石、砂质砾岩、砾质砂岩、砾岩(小池)等。
侵入岩
北中岩体:见于北中一带,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其主要成份经人工重砂鉴定,含褐帘石、磷灰石、锆石、磁铁矿、钛铁矿、自然铅、方铅矿、黄铜矿、榴石、电气石、萤石,磁铁矿、钛铁矿含量高,自然铅、方铅矿、黄铜矿、榴石、电气石、莹石含量低,锆石遍及晶形完好。
香茗山岩体:见于香茗山一带,为钾长花岗岩,出露面积10平方公里,以岩株产出。主要由钾长石55——65%、斜长石15——20%、石英20——25%、黑云母2——4%及少量锆石、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次生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褐铁矿等组成。
李家冲岩体:见于天台乡李家冲,主要为超基性岩,岩性有蛇纹岩、纯橄榄岩(规模小),蛇纹岩中蛇纹石占70——90%,少量为纤维蛇纹石及磁铁矿、榍石、菱铁矿、滑石。有5——20厘米的滑石带。
脉岩
以中酸性为主,有斑状花岗岩、辉绿岩、角闪岩、角闪斑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长英岩、煌斑岩、石英闪长斑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辉石岩、伟晶岩脉、石英脉岩等等。宽度一般数厘米至数十米,长数米至千余米,受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控制。长英岩脉中铁。镁、锰含量低,是良好的瓷石材料,白石山伟晶岩脉中石英占99%,是良好的硅石材料。与伟晶岩脉有关的矿产有水晶、白云母、重晶石等等,曾建矿重点开采。
喷出岩
主要出露于茗北、建设、桃铺一带,以安山岩为主,次为碎屑岩类,面积约百平方公里。在盐山、大沙塘、龙起蛟等处见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化,在桃铺唐大见铅锌矿,在香茗项家屋见重晶石。碎屑岩出露于望江交界处,境内面积不大。
二、地貌
1、地势
境内地形是西北多山,东南丘陵。基本格局沿县界向中部长河及其支流倾斜,整个地势依次中山、低山、丘陵、高岗地、平原、湖泊呈阶梯式下降。根据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坡度和地表形态,大致可分为7个地貌类型区。
中山区:绝对高度大于海拔800米,相对高度大于750米,主要分布于境内西北部大别山,山体发自明堂山脉,自东向西伸展,境内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16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以将军山为最高,海拔1109.7米。将军山、司空山、桐山三峰兀立,形成本县西北的屏障。中山主要由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花岗片麻岩组成。山地坡度陡峻,一般为35——40度,最陡达70度以上。
低山区:绝对高度400——800米,相对高度小于750米,主要分布于本县西北中山山体两侧和山间盆地边缘地带,由浅变质岩系的云母片岩或片麻岩组成。山体坡度一般20——30度,局部地区达40——50度。
丘陵区:绝对高度小于400米,相对高度小于250米,主要分布于本县东南部的转桥、新仓、茗北、江塘、太平一线,主要由石英砂岩、泥质页岩、灰岩、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
高岗地:绝对高度小于100米,相对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县城东部的岔路、刘羊、小池、中心等地带。坡度常为8——10度,由紫色砂砾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组成。
山间盆地:本县西北部的中、低山地区,如百里圩、望天畈、弥陀圩等,多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主要断裂延伸方向一致。
低岗地:主要分布于本县徐桥区沿泊湖周围,包括徐桥、桃铺、建设、姑塘、大石5乡。呈岗、冲相间状态,波状起伏,岗冲相对高度20——30米,坡度4度左右,主要由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黄土组成。
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山河出口处和长河两侧,包括城西、岔路、刘羊、小池、中心、白银、花园等地。地面倾斜度较大,平均坡度5度左右,边缘坡度2——3度。每个扇形倾斜平原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花园圩冲积平原面积大于山前洪积平原。
2、山脉
县境地处大别山区南缘,纵贯县境的长河两岸,山山相连,逶迤起伏。从岳西县黄梅尖延伸的大同岭、雷公尖两脉再延伸至境内的中低山即达143座,均有测量高度记载。其中一山跨两乡的有马鞍山,山名相同座落不同的有毛栗尖、石榴尖、黄蜡尖、鸡笼尖、鸡鸣寨,今古名称各异的有三台山(古名羊坞山)、雷锋尖(古名雷公尖)。
3、水系
境内主要有长河、华阳河两大水系,分别通过怀宁、望江流入长江。
(1)长河(原名太湖河)
长河是皖河的上游,发源于岳西多枝尖,流经杏花村入境,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主河道流经境内全长81公里,河宽200——800米,本县流域面积1769.6平方公里。长河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山洪暴发,汹涌澎湃;枯水季节,赤足可渡。据水文资料测算,年平均径流量13.94亿立方米。在建花凉亭水库以前,年平均水位42.43米,年平均流量43.2立方米/秒。根据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和历年最高水位51.23米(1982年)推算,得出洪峰流量9870立方米/秒。
长河古道出龙山宫后,原从城西马路河下泄,明万历年间洪水改道东门,清乾隆十九年(1754)筑堤浚河,使之仍归故道。二十四年,东堤又决,此后县城东西两面行洪。
长河在境内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4条,呈不对称的羽毛状分布,以长河为中心从上游而下,东部纳入长河的有羊角河、同义河、薛义河、青石河、寺前河、罗溪河、高冲河、凤凰山水、黑河;西部纳入长河的有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大湖河、小湖河、棠梨河、夏家河、泗水河、新仓河、鲊陂河。
羊角河:源于岳西沙帽尖,向西南流入县境,流经本县4.6公里,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
同义河:源于岳西四望山,向南流经沙帽尖东麓转西南入县境,经程家河至桥埠滩北入长河,流经本县12.7公里,流域面积54.5平方公里。
前部白沙河:源于英山、岳西县交界的犁头尖,流经桃阳入境,至百里墩西纳叶家河(源于团岭,长5.3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至耿家岭西纳程家河(源于黑松口,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王家河(源于三尖寨,长4.8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经黄茂山、西溪湾至薛义河,与后部河汇合入花凉亭水库,流经本县15.9公里,流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
安乐河:源于英太交界的古皮尖、黄柏山、天花坪,三处之水汇于马嘶铺,东南流经陈辉、沙河至陈园畈,西纳赤水河(源出天花坪,东南流经张家河、花园河、黄溪河、石堰河至陈园畈,长26.8公里,流域面积75.3平方公里),再经阎王河、朱家河、安乐河,西纳黄泥河(源出桐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再经袁家湾至弥陀寺,西纳弥陀河转东流至田家滩,南纳方田河,迂回以达龙湾入长河。袁家湾以下是花库淹没区,袁家湾以上主河道长37.5公里,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
弥陀河:源于湖北蕲春,由北流至柳树,合杨河,再由东流出弥陀圩入长河,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方田河:源于蕲春大王山、云长岭,由东北流经陈半街、河口,南纳徐家冲水(长5.9公里,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经方田至真君庙,南纳金竹冲水,转北流入长河。方田以下是花库淹没区,方田以上河长15.8公里,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
南阳河:源于太宿交界的风帽岭,东北流经白门楼、凉亭、枫树沟,东纳双河(源出酸枣岭、百罗尖,主河道长7公里,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到刘家畈,西合石井河(源出太蕲交界的云长岭,东北流出长岭冲,经九丘田、栗树坪、石井至刘家畈,长23公里,流域面积49.6平方公里),过柏子湾直达龙湾入长河。柏子湾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主河道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5平方公里。
黑岩河:源于天华尖,北流经王家屋至合水涧入长河。王家屋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
青石河(古名琴河、猫石河):源于太潜交界的上程岭,西南流至朱家湾,北纳吊桥河(长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经黄岗、猫石河,东纳转桥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经芹河至赵家河,北纳王家河,向南经汤水湾、侯陆畈至青石河入长河。赵家河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19.5公里,流域面积69.9平方公里。
王家河:源于太潜交界的长颈鹅,南流至八士畈,西纳陆家冲水(长4.4公里,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至赵家河,长14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
大湖河(黄界河):源于太宿交界的界岭,东北至皂角湾、黄猫山、桑树堰,南纳茯苓河(源出太宿庵,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1平方公里)、西冲河(源出芙蓉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至马王庙,南纳东冲河(源出缺月岭,长6.2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经花岩、黄镇、黄界河,西纳柳家河,南纳斑马冲水,转北至大湖河入长河。花岩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6.1平方公里。
小湖河:源于李杜、山龙交界的老虎石,东北流经锦鸡然后入长河。锦鸡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
寺前河:源于太潜交界的清风岭,西南流经许家河、蔡家河、上马石、王畈、寺前河,西纳徐家冲水,东纳洪岭水,至九村畈入长河。上马石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9.3公里,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
罗溪河:源于太潜交界的玉皇庙,西南流经柳树脚下、詹家大屋、罗溪,北纳李明冲水(源出姜家寨,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至西风洞下入长河。詹家大屋以下是花库淹没区,以上河长5.2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
九龙河(古名洪渚河):源于李杜、山龙交界的老鸦岭,北出九龙山,经祥冲大屋、李杜店转东南流入长河。祥冲以上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
高冲河:源于四面山,东南流经四面畈入长河,河长5.5公里,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
棠梨河,源于潘家冲,南流出祝家冲,转东北经张家河、刘家河、龙门寺,转东南经方家洲、石矶头穿棠梨畈至古路河,西纳界址河(源出太宿交界的鹧鸪寨,经枫香驿入境),转东北穿虎形潭渡槽,折转东南至花香畈,北纳银子河,出城江桥入长河。主河道25.8公里,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
龙潭河:源于芭蕉坳,经白石山之西、北、东,经九龙庙、螺丝墩至龙潭湖,在准堤庵下注入马路河,东南直下棋盘石入长河,长14.5公里(河在龙潭湖被花灌总干渠截断,设泄洪闸排水,马路河不再分洪)。城关之水也归本河。
夏家河:源于祈雨山,北流经转桥头、蛇形,转东北经苦树嘴、夏家湖,至棋盘石入长河。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
泗水港河:主要河道有四条,呈折扇形汇于来兴寨下,在驮龙山麓入长河。主河道源于香茗山莲花尖,西北流经初阳门,在蔡家畈东汇何英畈水(源出鹿磨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折转西南,东纳长冲水,南汇响岩湖水(源出官桥铺,长4.7公里,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转东北流,西汇大湖田水(源出梅子岭、何家墩,长5.5公里,流域面积16.1平方公里),经章家团湖至驮龙山。长18.5公里,流域面积79.3平方公里。
新仓河:源于驮龙山,循东南麓出龙堰,在新仓畈下首陶家嘴入长河,长7公里,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
黑河:源出高界公路以北山区,流域分东西两大片,东片有白沙河和小池河,西片有枫铺河、石子河、罗家河、汪洋河、观音寺河,以罗家河为主道。罗家河发源于天台、罗溪交界的天头山,南行出章河冲,经祠堂边、罗家河,在五羊畈东合汪洋河、北合石子河(源出天头山南,途经刘山铺,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至横山桥,西纳观音寺河,东行经汪家山进入花园圩,在李家坝北合枫铺河(源出海会寺,流经枫香铺、方家河,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在罗陂畈北纳高桥河,在余龙桥北合小池河(源出天台山,东南流经刘家山、小池驿、孔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白沙河(古称焦羊河,源出玉皇庙,东南流经石霞,至东堰口,穿白沙畈,在方龙北纳杨埠河,经上格城沿山而下,河长24.5公里,流域面积58.2平方公里;杨埠河又名落马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直至姚家祠堂入长河。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12.6平方公里。
鲊陂河:古称东门河,源出鹿磨山,北流经鲊陂桥,转东北经怀宁境入长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2)华阳河
华阳河,古名雷江,又称前长江、杨溪河,发源于太宿蕲交界的三面尖,在望江华阳镇以东的雷口入长江。流域呈三角形,跨皖鄂两省。总面积5511.4平方公里,河湖区占五分之一。流域之东有泊湖,古名雷池,湖底高程10米,正常水位16米,相对水面积217.1平方公里,容积9.9亿立方米。
本县有261.6平方公里的面积属华阳河流域,其中泊湖水面35.4平方公里,圩区41.8平方公里,余为丘陵地带,较大的河流有弹弓河及其支流思常河和牯牛河,其他河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0平方公里以内,统归泊湖,各河流都是冲刷河槽,没有堤防。
弹弓河:源于三台山,曲折南流,经金家湾转西南,在鹤形北纳周冲水,在小宫殿南合思常河(源出七里冲,太宿两县以河为界,经太宿桥在小宫殿之西入境,长10公里,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转东南流,在赖子庙东北入宿松境。东北合牯牛河(源出虎豹岭,经高家堰,在叶家墩上屋之西入宿松境,长12公里,流域面积31.8平方公里),复转西南,在许家畈汇入凉亭河。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98.2平方公里,本县占74.6平方公里。
4、湖泊
泊湖:最高水位20.99米(1954年8月3日),最低水位11.84米(1951年2月24日)。1956年望江华阳闸、杨湾闸建成后,结束了江水倒灌的历史,泊湖水面得到控制:最高水位16.30米(1983年7月20日),最低水位11.02米(1984年3月22日)。泊湖交通方便,水产丰富,尤以产银鱼著名。
叶家湖:位于弥陀寺北、安乐河畔,湖面约110亩,70年代围垦,80年代还湖。
马湖:位于岔路东河,原有水面百亩,现已改田。
双庙湖:位于城西乡棋盘石北,原有水面200亩,部分改田,现有水面约百亩。
猫形湖:位于江塘乡桥头村周家牛形,原有水面约90亩,现已改田,仅有湖底数亩。
叶新湖:位于江塘乡沿河村叶新畈,与甘家沙湾沙湖相连,两湖原有水面300余亩,改田后仅有沙湖底约50亩。
响岩湖:位于江塘乡来兴寨南,原有水面约200亩,已改田百亩。
大湖田:位于江塘乡来兴寨北,原有水面约300亩,已改田。
团湖:位于茗北乡泗水港右侧,原有水面120亩,已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