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城关镇现有3个街道:民东、民西、工农;4个郊区行政村:城门冲、城西、河西、南郊。
占地面积
县城关镇今已占地8.5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县城面积的3.8倍。计有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125个以上。
镇内用地现状如下:
总用地:221.52公顷。
其中:工业用地45.3公顷;仓库用地10.37公顷;对外交通用地3公顷;生活居住用地128.43公顷(居民自建房屋用地76.05公顷,公建宿舍用地52.38公顷);道路广场14.09公顷;公共绿地8.6公顷;各类学校2.58公顷;公用事业3.6公顷;医疗卫生4.27公顷;特殊用地1.15公顷。
旧街巷
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设6门、4街。
6门是:东“寅宾”、西“鳌奠”、南“薰阜”、北“拱辰”、小东门“集贤”、小西门“永济”。
四街是:东、南、西、北。
明弘治戊午年(1498年),增设治东十字街一条。
清保留大街,小街改巷。
城东一里为“便民街”,小东门叫“东门街”,直接通德门,中设“经魁门”,接城外街,直抵大桥头(西大河桥)。
东街9巷是高家巷、刘家巷、罗家巷、赵家巷、钦圣门、儒学、洪家巷、曹家巷、郭家巷。
西街3巷是:馆驿、胡家巷、操家巷。
南街4巷是:欧家巷、尹家巷、吴家巷、杨家巷。
北街14巷是:书院巷、双花巷、曾家巷、蔡家卷、衙后巷、闵家巷、何家巷、石家巷、苏家巷、毕家巷、张家巷、金家巷、夏家巷、北增巷。
民国时期增建小巷32条;大西门至大东门连成正街,成为贸易区域。其时正街宽不足2米,路面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成;小巷多为鹅卵石铺砌路面,少量黄泥粘土路面。
1938年至1942年,日军多次轰炸县城。1942年农历冬月十六日,日军轰炸引起火灾,自大西门洋油栈延烧至老当店大东门正街,长半华里,大火持续3天,日军退后,重整市容,修建街面房屋,街道较前宽敞。
建国后街道建设
1950年,县城有8条商业街道,43条居民巷、街。
民主路:分民东、民西两街,原为老正街,路面3米,青石铺垫,1953年,从大西门至洋油栈段,大东门至老当店段两旁各扩宽一米。1955年两旁又各扩宽人行道一米,撬去青石板,改成碎石路面。1967年冬至1968年春用水泥、石渣铺垫;1978年扩建街宽5米,长1010米,东延至小街口,为碎石路面,长490米。当年重新调整街巷,分为七路:
北门街(今建设路):小东门(今龙井路);大西门至人民照相馆(今民西路);人民照相馆到大东门(今民东路);黎河至城关派出所(今四新路);城关镇机关、酒厂一带(今新建路);农业局、印刷厂、公安局一带(今东风路)。
人民路始建于1972年,至1976年初具规模,泥土路面。1975年路面为12米宽。1983年,西以老城西北郊的马鞍许屋为起点,东至城东郊石油公司,建筑成全长为2700米、宽35米的新街道。车行道宽14米,每侧道边绿化带宽5米,预留1.5米人行道。
人民路是县城街道中心枢纽,南接东风、新建、四新、民东、民西;北接新辟的林场、园林新村及改造后的龙井等路;西接宿松路。
宿松路北自钓鱼台渠道管理处,南至河西大桥,全长2500米,街道建筑红线25米。
生产路长470米;工农路长870米;建设路长370米;园林路长200米;龙井路长150米;新建路长380米。
城关镇区城路面,已建柏油路面5040米,水泥碎石路面272米,主要道路都安装了路灯。人民路、宿松路路灯为悬臂式太阳灯。
上一篇:第一节 城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