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1年5月,在曹庵区兴隆乡,9月在杜集区羊荒乡,先后各组织起12户农民参加的赵发庭互助组和李家庚互助组。到1952年土改结束,又陆续组织起常年性与季节性互助组。据吴店、造甲、双墩三乡1953年9月统计,组织起来的农民,分别为48%、55%、45%。当时主要以“换工”形式进行互助合作,有的也付给畜力和大农具以一定的报酬,其耕地、耕畜等主要生产资料仍属私有。
1952年秋,群众基础好的赵发庭和李家庚互助组,率先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1953年起,季节性互助组转为常年性,常年性互助组转为初级社。造甲区1954年冬统计,全区16个乡,9371户,共有常年、季节性互助组598个,参加农户6514户,占69%;7个乡试办28个初级社,参加农户434户,占4.6%;农民自发办初级社66个,参加农户403户,占4.3%。到1955年春,出现办社高潮,全县10.6万农户,80%入了初级社。
初级社土地、耕畜、大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仍为社员所有,都作股入社统一经营,属半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形式:初期采取评工记分法,即年初评定劳动力底分,死分活评;年底按“股四劳六”(入股土地等占40%,劳动工分占60%)的比例分红;后期实行“股三五、劳六五”、“股二劳八”的比例分配。管理方式:每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选举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管委行使行政领导权和生产指挥权,监委对行政生产、财务等行使监察权,其待遇实行误工补贴制。
互助合作运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县境粮食总产由土改前1950年的104500吨,提高到1955年的173500吨,增长70.3%。
下一篇:第三节 高级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