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供水、排水
供水
1959年以前,县城居民用水主要靠人工到淮河汲水,全城仅有4眼饮水井:座落在土产公司院内的鲁家井、粮食局院内的八棵椿树井、一中后面的白衣庵井和原人武部院内的水井。
1959年,县酒厂、食品厂为解决生产用水,集资500元在县城西南淮河岸边建一小型水塔,装15千瓦抽水泵1台,用皮管抽河水,供应两厂的生产用水。1960年夏,小水塔被淮河洪水冲毁。
1962年,县财政投资3万元,在原小水塔处重建水塔1座,高35米,容量15吨,设泵船1艘,装20匹马力抽水机1台,主要供应县酒厂、食品厂生产用水。1963年,从水塔向淮河路、人民路、中山街、西菜市街安装供水管道1324米,分别在卜家巷、老文化馆西侧和北侧设3个供水点,从此,县城部分居民开始饮用自来水。
1966年、1967年又安装供水管道2000余米,分别在青年路、人民饭店、卜家巷和粮食局院内增设5处供水点。此时,县城居民有近半数饮用了自来水。1978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在城西北角凤芦路南端兴建自来水厂,水厂占地12亩,打3眼深30至50米的水井,安装560千伏变压器1台,取地下水供应县城居民。从水厂向城区内安装直径300毫米予应力水泥供水主管道1600米,1979年10月1日正式向城内居民供水。此时,县城居民70%用上了自来水。由于地下水不能满足县城生产和生活用水,1982年县投资5万元在淮河设泵船1艘,装机62千瓦,铺设管道1000米,引淮河水入厂、增加水厂供水能力。经过改建扩建,到1985年,水厂的日供水量达3000吨,基本满足了县城生产与生活用水。
排水
县城地势中部高,逐渐向四周倾斜。1955年修筑城防堤后形成4个污水池。至1962年,县城除中山街有宽不盈尺的阴沟外,无其他排水设施。每逢雨天,污水横溢。
1963年修整中山街,在街心用砖砌下水道长近600米,宽、高均为0.4米,解决了中山街的排水问题。1964年分别在三中污水池、酒厂污水池建排污站,装机58千瓦,修排水涵洞65米,日排污水3400立方米。1969年至1979年修筑淮河路、西菜市街、城河路和望淮路下水道4400米,改修中山街下水道1200米,宽为0.5米、高为0.8米,均为砖砌浆石盖板加篦。并在建筑公司污水池安装10千瓦水泵1台,日排污水600立方米。被单厂排污池地势较高,可直流入淮。此时,城区大部分污水排放问题得到解决。1980年至1985年修筑人民路、淮河路、农水路、顺河路、城防堤等下水道近5000米,宽为0.5米、高均0.8米,为砖砌浆石盖加篦。并增加排污池装机容量,三中排污池装机55千瓦、酒厂排污池装机容量55千瓦、建筑公司排污池装机30千瓦,共140千瓦,日排污能力9000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城区的污水排放问题。
1959年以前,县城居民用水主要靠人工到淮河汲水,全城仅有4眼饮水井:座落在土产公司院内的鲁家井、粮食局院内的八棵椿树井、一中后面的白衣庵井和原人武部院内的水井。
1959年,县酒厂、食品厂为解决生产用水,集资500元在县城西南淮河岸边建一小型水塔,装15千瓦抽水泵1台,用皮管抽河水,供应两厂的生产用水。1960年夏,小水塔被淮河洪水冲毁。
1962年,县财政投资3万元,在原小水塔处重建水塔1座,高35米,容量15吨,设泵船1艘,装20匹马力抽水机1台,主要供应县酒厂、食品厂生产用水。1963年,从水塔向淮河路、人民路、中山街、西菜市街安装供水管道1324米,分别在卜家巷、老文化馆西侧和北侧设3个供水点,从此,县城部分居民开始饮用自来水。
1966年、1967年又安装供水管道2000余米,分别在青年路、人民饭店、卜家巷和粮食局院内增设5处供水点。此时,县城居民有近半数饮用了自来水。1978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在城西北角凤芦路南端兴建自来水厂,水厂占地12亩,打3眼深30至50米的水井,安装560千伏变压器1台,取地下水供应县城居民。从水厂向城区内安装直径300毫米予应力水泥供水主管道1600米,1979年10月1日正式向城内居民供水。此时,县城居民70%用上了自来水。由于地下水不能满足县城生产和生活用水,1982年县投资5万元在淮河设泵船1艘,装机62千瓦,铺设管道1000米,引淮河水入厂、增加水厂供水能力。经过改建扩建,到1985年,水厂的日供水量达3000吨,基本满足了县城生产与生活用水。
排水
县城地势中部高,逐渐向四周倾斜。1955年修筑城防堤后形成4个污水池。至1962年,县城除中山街有宽不盈尺的阴沟外,无其他排水设施。每逢雨天,污水横溢。
1963年修整中山街,在街心用砖砌下水道长近600米,宽、高均为0.4米,解决了中山街的排水问题。1964年分别在三中污水池、酒厂污水池建排污站,装机58千瓦,修排水涵洞65米,日排污水3400立方米。1969年至1979年修筑淮河路、西菜市街、城河路和望淮路下水道4400米,改修中山街下水道1200米,宽为0.5米、高为0.8米,均为砖砌浆石盖板加篦。并在建筑公司污水池安装10千瓦水泵1台,日排污水600立方米。被单厂排污池地势较高,可直流入淮。此时,城区大部分污水排放问题得到解决。1980年至1985年修筑人民路、淮河路、农水路、顺河路、城防堤等下水道近5000米,宽为0.5米、高均0.8米,为砖砌浆石盖加篦。并增加排污池装机容量,三中排污池装机55千瓦、酒厂排污池装机容量55千瓦、建筑公司排污池装机30千瓦,共140千瓦,日排污能力9000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城区的污水排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