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饮水卫生
井、河水
境内多河多湖,水资源丰富。城乡群众以饮用井水为主,沿河、湖也有饮用河、湖水者。1965年,全县有大口砖砌水井3303眼,位置多靠近沟塘,地势低洼,井周卫生较差。当年4至5月培训不脱产卫生员95人,学习试用井水漂白粉消毒法。芦集公社岗胡、陈芮两大队14眼水井,每周用漂白粉消毒1次。城关48眼水井,经检验有2眼井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停用,其余水质良好。为使群众饮用卫生水,当年打小口井、插管井91眼。
县内每遇洪涝灾害,群众多迁居于坝堤等高地,吃住于一地,洪涝季节多雨,水污染严重。为防止肠道传染病流行,每逢大水年份,县卫生防疫站下发漂白粉数百瓶或漂白精片数十余万片供群众饮水消毒。水灾之后,号召群众清除井内积水,待水清后饮用。
1973年6月,对淮河城关段上自菱角湖电灌站下至四号码头进行水质检验,其杂菌数最高为670/毫升,最低为320/毫升;大肠菌指数最高为23000/升,最低为2300/升;大肠菌值最高为0.43/毫升,最低为0.04/毫升,未检出致病菌。西淝河水检验,其杂菌数最高为910/毫升,最低为210/毫升;大肠菌指数最高为2300/升,最低为230/升;大肠菌值最高为4.3/毫升,最低为0.4/毫升,未检出致病细菌。
1980年和1981年,对县西北、西南地区11眼水井采水样84份,作理化分析和细菌学检验,结果为:PH6.4~6.5,铁152~201/毫升,铜、锌、砷、汞、铅、铬(六价)微量,氯化物70~125.9毫克/升,细菌总数119~230/毫升,大肠菌群230~2380/升。
1984年,对11眼井水质测定结果:水温18.4℃,色度8.0°,嗅味0级,浊度2.0。PH值7.4,锰0.17毫克/升,硝酸盐氮12.74毫克/升,氯化物109.55毫克/升,氟化物0.45毫克/升,耗氧量1.18毫克/升,硫酸盐31.66毫克/升,总铁0.24毫克/升。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
自来水
1964年,县酒厂在淮河边建工业用水塔,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整修,建自来水厂,供应机关和部分居民饮用。该水厂,无储水、沉淀、消毒等设施,而是边提边供水,水质较差。1972年,水质卫生检验,其细菌总数为2302/毫升,大肠菌指数238000/升,大肠菌值0.004/毫升,未检出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沉淀池水:细菌总数1360/毫升,大肠菌指数23000/升,大肠菌值0.004/毫升,未检出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1979年,县重建自来水厂,开凿深水井3眼,水质理化检验:亚硝酸盐氮0.004毫克/升,氨氮0.04毫克/升,总硬度7.57,耗氧量0.7毫克/升。1980年3月,检验管网末稍水余氯含量0.3毫克/升以上,氨氮0.01毫克/升,氯化钠1毫克/升,总硬度6.70,亚硝酸盐氮阴性,铅、砷、铬阴性,符合国家规定饮水卫生指标。1982年至1985年,每年5至11月县卫生防疫站派专人监督投氯,不定时检测管网末稍水余氯含量,经检测均达到饮用水标准,氯含量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的要求指标。
境内多河多湖,水资源丰富。城乡群众以饮用井水为主,沿河、湖也有饮用河、湖水者。1965年,全县有大口砖砌水井3303眼,位置多靠近沟塘,地势低洼,井周卫生较差。当年4至5月培训不脱产卫生员95人,学习试用井水漂白粉消毒法。芦集公社岗胡、陈芮两大队14眼水井,每周用漂白粉消毒1次。城关48眼水井,经检验有2眼井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停用,其余水质良好。为使群众饮用卫生水,当年打小口井、插管井91眼。
县内每遇洪涝灾害,群众多迁居于坝堤等高地,吃住于一地,洪涝季节多雨,水污染严重。为防止肠道传染病流行,每逢大水年份,县卫生防疫站下发漂白粉数百瓶或漂白精片数十余万片供群众饮水消毒。水灾之后,号召群众清除井内积水,待水清后饮用。
1973年6月,对淮河城关段上自菱角湖电灌站下至四号码头进行水质检验,其杂菌数最高为670/毫升,最低为320/毫升;大肠菌指数最高为23000/升,最低为2300/升;大肠菌值最高为0.43/毫升,最低为0.04/毫升,未检出致病菌。西淝河水检验,其杂菌数最高为910/毫升,最低为210/毫升;大肠菌指数最高为2300/升,最低为230/升;大肠菌值最高为4.3/毫升,最低为0.4/毫升,未检出致病细菌。
1980年和1981年,对县西北、西南地区11眼水井采水样84份,作理化分析和细菌学检验,结果为:PH6.4~6.5,铁152~201/毫升,铜、锌、砷、汞、铅、铬(六价)微量,氯化物70~125.9毫克/升,细菌总数119~230/毫升,大肠菌群230~2380/升。
1984年,对11眼井水质测定结果:水温18.4℃,色度8.0°,嗅味0级,浊度2.0。PH值7.4,锰0.17毫克/升,硝酸盐氮12.74毫克/升,氯化物109.55毫克/升,氟化物0.45毫克/升,耗氧量1.18毫克/升,硫酸盐31.66毫克/升,总铁0.24毫克/升。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
自来水
1964年,县酒厂在淮河边建工业用水塔,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整修,建自来水厂,供应机关和部分居民饮用。该水厂,无储水、沉淀、消毒等设施,而是边提边供水,水质较差。1972年,水质卫生检验,其细菌总数为2302/毫升,大肠菌指数238000/升,大肠菌值0.004/毫升,未检出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沉淀池水:细菌总数1360/毫升,大肠菌指数23000/升,大肠菌值0.004/毫升,未检出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1979年,县重建自来水厂,开凿深水井3眼,水质理化检验:亚硝酸盐氮0.004毫克/升,氨氮0.04毫克/升,总硬度7.57,耗氧量0.7毫克/升。1980年3月,检验管网末稍水余氯含量0.3毫克/升以上,氨氮0.01毫克/升,氯化钠1毫克/升,总硬度6.70,亚硝酸盐氮阴性,铅、砷、铬阴性,符合国家规定饮水卫生指标。1982年至1985年,每年5至11月县卫生防疫站派专人监督投氯,不定时检测管网末稍水余氯含量,经检测均达到饮用水标准,氯含量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的要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