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饲养繁殖
民国22年(1933年),境内有牛2.3万头、马0.4万匹、猪1.4万头。35年本地遭受严重水、蝗灾害,牲畜损失8700多头,占牲畜总数的15%。至1949年末,大家畜饲养量为2.6万头,猪存栏1.2万头,羊4000只。
50年代初,畜牧业迅速发展。1954年大家畜达到9.68万头,猪5.94万头,羊1.21万只,其中黄牛饲养量为6万多头。50年代中后期,全县实行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大家畜、猪由集体饲养,个体畜牧业受到很大破坏。1959年,大家畜下降至6.9万头,猪3.5万头,羊8万只。
60年代初,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生产,畜禽饲养量急剧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家庭又开始饲养家畜、家禽,畜牧业迅速发展。1981年全县大牲畜达10.95万头,猪18.02万头,羊21.3万只,家禽62.63万只。全县出现了许多饲养专业户,对专业户生产实行扶持奖励政策,优先供应贷款、饲料,优先提供技术指导。古饶乡南园村农民郝新平,投资2800元,养康贝尔鸭2700只,一年利盈1.03万元。湖沟乡乙寨农民乙桂兰养母猪2头、菜猪33头,年获利万元。1985年大家畜存栏14.8万头,猪存栏17.6万头,羊存栏12.08万只。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饲草有秸秆(麦秸、豆杆、玉米秸等)、藤秧(山芋秧、花生秧)及野草、树叶。1981年调查统计,全县总饲草量9.44亿斤,利用率为82.6%,可载畜量194995.7个黄牛单位。我县是旱地杂粮区,盛产小麦、玉米、豆类、花生、棉花等,因此,饲料品种多样,可分为籽实、饼类、糠麸、糟渣4种。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10亿斤,其中有3亿斤作为饲料,另外还有粮油加工的副产品4922万斤,也可作为饲料。
家畜饲养的传统方法是将饲草铡碎,洗净,拌料喂养。由于饲草质地坚硬,粗纤维多,家畜难以消化。为了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50年代推广青贮饲料,就是把新鲜的饲草,铡碎后放在不透气的环境下,让其经过乳酸菌发酵,变成具有酸香味、黄绿多汁的饲料。这种饲料养分损失少,家畜喜食,可长期贮藏。70年代又推广糖化饲料、盐化饲料以及对麦秸碱化和氨化处理。饲料的农家加工方法是煮、蒸、焙、炒。1980年后兴起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1984年我县建成一座中型饲料加工厂,能生产牛、马、猪、鸡、鱼、兔等配合饲料11种。
畜禽品种改良是提高畜牧生产的关键之一。1953年我县建立家畜配种站,一方面选择、推广当地优良畜禽品种,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畜禽良种进行推广或杂交,不仅能进行自然交配,而且能进行人工授精。1950年至1959年,我县引进马、牛、羊良种共1977头。1984年引进冷冻精液技术。1985年全县有国营家畜配种站1个、集体家畜配种站4个、个体家畜配种站452个,基本形成全县家畜配种网络。
历年家畜年末存栏量统计表
50年代初,畜牧业迅速发展。1954年大家畜达到9.68万头,猪5.94万头,羊1.21万只,其中黄牛饲养量为6万多头。50年代中后期,全县实行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大家畜、猪由集体饲养,个体畜牧业受到很大破坏。1959年,大家畜下降至6.9万头,猪3.5万头,羊8万只。
60年代初,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生产,畜禽饲养量急剧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家庭又开始饲养家畜、家禽,畜牧业迅速发展。1981年全县大牲畜达10.95万头,猪18.02万头,羊21.3万只,家禽62.63万只。全县出现了许多饲养专业户,对专业户生产实行扶持奖励政策,优先供应贷款、饲料,优先提供技术指导。古饶乡南园村农民郝新平,投资2800元,养康贝尔鸭2700只,一年利盈1.03万元。湖沟乡乙寨农民乙桂兰养母猪2头、菜猪33头,年获利万元。1985年大家畜存栏14.8万头,猪存栏17.6万头,羊存栏12.08万只。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饲草有秸秆(麦秸、豆杆、玉米秸等)、藤秧(山芋秧、花生秧)及野草、树叶。1981年调查统计,全县总饲草量9.44亿斤,利用率为82.6%,可载畜量194995.7个黄牛单位。我县是旱地杂粮区,盛产小麦、玉米、豆类、花生、棉花等,因此,饲料品种多样,可分为籽实、饼类、糠麸、糟渣4种。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10亿斤,其中有3亿斤作为饲料,另外还有粮油加工的副产品4922万斤,也可作为饲料。
家畜饲养的传统方法是将饲草铡碎,洗净,拌料喂养。由于饲草质地坚硬,粗纤维多,家畜难以消化。为了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50年代推广青贮饲料,就是把新鲜的饲草,铡碎后放在不透气的环境下,让其经过乳酸菌发酵,变成具有酸香味、黄绿多汁的饲料。这种饲料养分损失少,家畜喜食,可长期贮藏。70年代又推广糖化饲料、盐化饲料以及对麦秸碱化和氨化处理。饲料的农家加工方法是煮、蒸、焙、炒。1980年后兴起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1984年我县建成一座中型饲料加工厂,能生产牛、马、猪、鸡、鱼、兔等配合饲料11种。
畜禽品种改良是提高畜牧生产的关键之一。1953年我县建立家畜配种站,一方面选择、推广当地优良畜禽品种,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畜禽良种进行推广或杂交,不仅能进行自然交配,而且能进行人工授精。1950年至1959年,我县引进马、牛、羊良种共1977头。1984年引进冷冻精液技术。1985年全县有国营家畜配种站1个、集体家畜配种站4个、个体家畜配种站452个,基本形成全县家畜配种网络。
历年家畜年末存栏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