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耕地面积
原宿城郊区行政区划屡经变动,耕地面积无法准确统计。1979年以来,耕地面积大体稳定。但由于农田水利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建国以前,郊区除菜田为水浇地外,其余均为旱田。1954年试种水稻,始有水田。1958年,大搞河网化,增加了排灌机械,水田增加较多。后因有些土地不适宜水稻种植,水源不足,城市建设又占用了一些水田,郊区水田面积又逐渐减少。
郊区耕地面积
(1980~1985)面积:亩

二、土壤类型
1979年,全国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当时市现辖区于5月底完成普查的野外作业。1981年至1983年进行了土壤普查的复查工作,并作了资料汇总。从土壤普查中得知。全市土壤类型共有2个土类、3个亚类、9个土属、16个土种。
2个土类为砂礓黑土和潮土。
砂礓黑土是全市最广的耕作土壤,郊区各乡几乎都有分布。以西二铺、城东、城南、三八等乡海拔在23~25米左右的低洼地区为多,占全市耕作面积的50%。
潮土是市内肥力较高,成土年代较近的土类,多分布在西二铺、城西、城东3乡的汴堤两边和城北乡的双秦、戚岭两处,面积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0%。
全市土壤分为四等:一等土壤约占可耕地的9.1%。主要特点是质地适中、土层深厚、保肥保水、肥效持久、理化性状好,适宜各种作物生长。二等土壤约占可耕地总数的18.2%,是较好的耕作层土壤。土质较好,但有的下层含砂礓层或漏沙层,有的排灌条件差。经过培肥可以变成一等土壤。三等土壤约占可耕地总数的63.7%。耕层质地不良,上层出现漏沙或盘结,有的轻度盐碱化,有的易旱易涝。四等土壤约占可耕地总数的9%,质地甚差,养分贮量甚低,有的耕层含沙较多,有的粘性太大,有的砂礓较多,适耕性差,易旱易涝。
土壤分类情况
下一篇:第三节 蔬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