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电影电视
一、电影
民国14年(1925),在城隍庙戏楼首次放映无声影片《佳兵不祥》。此后,虽多次放映,但无固定的影院。30年,在大河南街福音堂西隔壁建成兴宿电影院,首次放映的黑白影片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建国后,新建了专门影院,并先后加映新闻片、科教片。1960年以后,放映彩色影片。1973年,开始放映宽银幕故事片。1983年,开始放映彩色宽银幕立体影片,首映片是《魔术师的奇遇》。
民国30年(1941),仅有日产罗拉放映机两台。1952年,有16毫米放映机4台,后来增加35毫米放映机2台。1957年,全城有放映机10台。影院多使用松花江牌、东风牌、解放牌放映机。1985年,全市有放映机30台。各电影院先后使用18.5千瓦发电机组,后改为50千瓦发电机组。1973年以前,各电影院均使用普通银幕,1973年改用普通宽银幕,1983年使用立体金属宽银幕。
二、影院
兴宿电影院民国30年,汪伪宿县政府与商会共同兴建,座落在福音堂西侧,为砖瓦木结构,两层,池座可客观众900人。有日产罗拉牌放映机1部。36年,以演戏为主,国民党军58师京剧团长期公演于此。38年,由宿县专区接收,更名新宿电影院,1966年拆除。
东方红电影院座落在胜利路广场西侧,又名广场礼堂,1951年建成,为砖木结构两层建筑,池内有座位800余。1956年,增建舞台,可供文艺团体演出。1962年,改16毫米放映机为35毫米放映机。1984年,安装冷气设备。1985年拆除,在原址西首重建。
人民电影院该影院座落在淮海中路路西,1966年破土动工,1969年建成,总面积1140平方米,座位1059个。1973年,改为靠背椅座位,开始放映宽银幕影片。1983年,开始放映立体影片。
曙光电影院该影院座落在汴河东路路南,1976年为露天影院,1982年破土改建,1984年竣工,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其门厅两层,进深8米,观众厅宽28米,高9米,有980个活动椅座位。
工人政治课堂该课堂座落在胜利中路,书院巷西侧,1953年建成,有1100个座位。除平常放电影或接纳剧团演出外,一些重大会议或节假日联欢活动也多在这里举行,属宿县总工会所辖,是市内群众文化娱乐的活动中心。
淮北煤矿建设公司礼堂该礼堂座落在汴河中路路南,1978年建成,内有900个座位。墙壁装有白色隔音板和冷、暖气设备,对外放映电影。
铁路工人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宿县火车站站台北首,由原候车室改造而成,有810个座位。1982年开始对外放映电影。
煤炭三十三建筑工程处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东郊三十三处家属区内,原为三十三工程处礼堂,有890个座位,1978年改为俱乐部,并对外放映电影。
煤炭二十九建筑工程处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崔园路东端路北,原系二十九工程处礼堂,有900个座位,1969年改为俱乐部,并对外放映电影。
安徽省第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周庄新村,原系安徽省第三勘探队礼堂,有900个座位,1979年改为俱乐部,并对外放映电影。
娱园该园座落在汴河西路路南,系城西乡农民于1985年集资兴建,占地5000平方米,设有一个可容千人的电影院,另有溜冰场、游艺室、录像室等娱乐设施。
西二铺文化中心该文化中心座落在西郊二铺集,由电影系统使用低息贷款及农民集资共同兴建,1983年落成,建筑面积462平方米,砖瓦结构,有500个座位,对外放映电影。
三、电视
1972年2月,宿县组建电视小差转台,自制50W黑白差转机1台,安装了高64米双列双层五单元五频道接收天线1座,5月正式转播。1973年,安装了连同桅杆高54.7米的自立式电视发射塔1座。1981年10月,宿县差转台移交宿州市,成立宿州电视台,12月底,换用1千瓦彩色发射机。至1983年,已有鞍山产1千瓦彩色发射机1台,自制50W黑白差转机1台,沪产200毫瓦彩色微波机1套,北京800毫瓦彩色微波机1套,22寸北京牌电视机2台,信号发生器2台,高频信号发生器1台,晶体管测视仪1台,高频毫伏表1个,601录音机1台,万用表10个。1983年4月,建成高113米自立式电视发射塔1座,复盖面半径30公里。至1985年底,新增1/2摄像机1台,录像机2台,3/4摄像机1台,录像机5台,300W彩色发射机1台,50W彩色发射机1台,差转机1台。
1972年,系接收徐州一频道信号,使用四频道转播。1982年,有时也接收淮北十频道信号转播。1983年,利用新铁塔接收淮南信号,在转播中选择微波式淮南甚高频信号,室内天线有效复盖面半径30公里。电视图象清晰、稳定。四频道,每天播放4次,共14小时。1984年起,每周一、六两晚播放自办节目,有宿州新闻、专题节目、广告。1985年元旦起,增用12频道,每周一、三、六3个晚上播放,每晚4小时。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城区有电视机28,000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约占1/10;郊区有电视机2500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约60台。
1981年,市成立广播电视服务部,以维修电视机为主,附带维修收音机、录音机。1984年,服务部改为广播电视服务公司,有工作人员8名,1981年至1985年,共维修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2000多台,技术服务收入5万元。另外销售电视机2500台。
四、录像
电视录像是在建市后兴起的,初期由一家个体户租赁地区工会一楼会议室放映。以后,市、县广播局和市、县文化馆、东方红电影院、人民电影院、曙光电影院也相继放映。最多时有放映电视录像点20余处。1985年,市广播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文化局等部门先后两次整顿,取缔或处罚了一些违章放映的单位或个人。调整后,仅留下市、县广播局和市、县文化馆4个放映点。
市文化馆的录像放映厅设在火车站广场南东关文化站的地下室。放映设备有日本产370型大1/2录像机1台,三洋牌小1/2录像机1台,国产彩虹牌20寸彩色电视机1台,扩音机1台。
民国14年(1925),在城隍庙戏楼首次放映无声影片《佳兵不祥》。此后,虽多次放映,但无固定的影院。30年,在大河南街福音堂西隔壁建成兴宿电影院,首次放映的黑白影片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建国后,新建了专门影院,并先后加映新闻片、科教片。1960年以后,放映彩色影片。1973年,开始放映宽银幕故事片。1983年,开始放映彩色宽银幕立体影片,首映片是《魔术师的奇遇》。
民国30年(1941),仅有日产罗拉放映机两台。1952年,有16毫米放映机4台,后来增加35毫米放映机2台。1957年,全城有放映机10台。影院多使用松花江牌、东风牌、解放牌放映机。1985年,全市有放映机30台。各电影院先后使用18.5千瓦发电机组,后改为50千瓦发电机组。1973年以前,各电影院均使用普通银幕,1973年改用普通宽银幕,1983年使用立体金属宽银幕。
二、影院
兴宿电影院民国30年,汪伪宿县政府与商会共同兴建,座落在福音堂西侧,为砖瓦木结构,两层,池座可客观众900人。有日产罗拉牌放映机1部。36年,以演戏为主,国民党军58师京剧团长期公演于此。38年,由宿县专区接收,更名新宿电影院,1966年拆除。
东方红电影院座落在胜利路广场西侧,又名广场礼堂,1951年建成,为砖木结构两层建筑,池内有座位800余。1956年,增建舞台,可供文艺团体演出。1962年,改16毫米放映机为35毫米放映机。1984年,安装冷气设备。1985年拆除,在原址西首重建。
人民电影院该影院座落在淮海中路路西,1966年破土动工,1969年建成,总面积1140平方米,座位1059个。1973年,改为靠背椅座位,开始放映宽银幕影片。1983年,开始放映立体影片。
曙光电影院该影院座落在汴河东路路南,1976年为露天影院,1982年破土改建,1984年竣工,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其门厅两层,进深8米,观众厅宽28米,高9米,有980个活动椅座位。
工人政治课堂该课堂座落在胜利中路,书院巷西侧,1953年建成,有1100个座位。除平常放电影或接纳剧团演出外,一些重大会议或节假日联欢活动也多在这里举行,属宿县总工会所辖,是市内群众文化娱乐的活动中心。
淮北煤矿建设公司礼堂该礼堂座落在汴河中路路南,1978年建成,内有900个座位。墙壁装有白色隔音板和冷、暖气设备,对外放映电影。
铁路工人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宿县火车站站台北首,由原候车室改造而成,有810个座位。1982年开始对外放映电影。
煤炭三十三建筑工程处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东郊三十三处家属区内,原为三十三工程处礼堂,有890个座位,1978年改为俱乐部,并对外放映电影。
煤炭二十九建筑工程处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崔园路东端路北,原系二十九工程处礼堂,有900个座位,1969年改为俱乐部,并对外放映电影。
安徽省第三煤田地质勘探队俱乐部该俱乐部座落在周庄新村,原系安徽省第三勘探队礼堂,有900个座位,1979年改为俱乐部,并对外放映电影。
娱园该园座落在汴河西路路南,系城西乡农民于1985年集资兴建,占地5000平方米,设有一个可容千人的电影院,另有溜冰场、游艺室、录像室等娱乐设施。
西二铺文化中心该文化中心座落在西郊二铺集,由电影系统使用低息贷款及农民集资共同兴建,1983年落成,建筑面积462平方米,砖瓦结构,有500个座位,对外放映电影。
三、电视
1972年2月,宿县组建电视小差转台,自制50W黑白差转机1台,安装了高64米双列双层五单元五频道接收天线1座,5月正式转播。1973年,安装了连同桅杆高54.7米的自立式电视发射塔1座。1981年10月,宿县差转台移交宿州市,成立宿州电视台,12月底,换用1千瓦彩色发射机。至1983年,已有鞍山产1千瓦彩色发射机1台,自制50W黑白差转机1台,沪产200毫瓦彩色微波机1套,北京800毫瓦彩色微波机1套,22寸北京牌电视机2台,信号发生器2台,高频信号发生器1台,晶体管测视仪1台,高频毫伏表1个,601录音机1台,万用表10个。1983年4月,建成高113米自立式电视发射塔1座,复盖面半径30公里。至1985年底,新增1/2摄像机1台,录像机2台,3/4摄像机1台,录像机5台,300W彩色发射机1台,50W彩色发射机1台,差转机1台。
1972年,系接收徐州一频道信号,使用四频道转播。1982年,有时也接收淮北十频道信号转播。1983年,利用新铁塔接收淮南信号,在转播中选择微波式淮南甚高频信号,室内天线有效复盖面半径30公里。电视图象清晰、稳定。四频道,每天播放4次,共14小时。1984年起,每周一、六两晚播放自办节目,有宿州新闻、专题节目、广告。1985年元旦起,增用12频道,每周一、三、六3个晚上播放,每晚4小时。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城区有电视机28,000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约占1/10;郊区有电视机2500台,其中彩色电视机约60台。
1981年,市成立广播电视服务部,以维修电视机为主,附带维修收音机、录音机。1984年,服务部改为广播电视服务公司,有工作人员8名,1981年至1985年,共维修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2000多台,技术服务收入5万元。另外销售电视机2500台。
四、录像
电视录像是在建市后兴起的,初期由一家个体户租赁地区工会一楼会议室放映。以后,市、县广播局和市、县文化馆、东方红电影院、人民电影院、曙光电影院也相继放映。最多时有放映电视录像点20余处。1985年,市广播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文化局等部门先后两次整顿,取缔或处罚了一些违章放映的单位或个人。调整后,仅留下市、县广播局和市、县文化馆4个放映点。
市文化馆的录像放映厅设在火车站广场南东关文化站的地下室。放映设备有日本产370型大1/2录像机1台,三洋牌小1/2录像机1台,国产彩虹牌20寸彩色电视机1台,扩音机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