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后,1949年成立了光华贸易公司,购销生产、生活用品。1950年成立宿县合作总社。全县14个区建立了基层供销社。当时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组织农民生产自救,二是采购调运抢种晚秋的葫萝卜种、荞麦种等。1951年把县合作总社改为“宿县供销合作总社”。当年秋又改为“宿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54年随县人民政府由苻离迁入宿城,撤销了宿城市供销合作社,建立宿县供销合作总社。设有人秘、组导、业务、计财四个股,后改为秘书、人事、组导、统计、财会、生产、物价等八个股。两个业务实体:一、供应经理部;二、采购经理部。还增设了苻离土产综合厂、三里砖瓦厂。1955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县社增设私改股,各基层社配备了专职私改员。随着供销合作社组织的发展,手工业者也要求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1955年冬成立了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营社。原县供销社生产股划给县手工业联合社。1956年供销社经营的猪、食、蛋业务交给国营食品公司。原地区管理的煤建、医药公司交给供销社经营管理。1957年县农产品采购局和地区盐业公司并入县供销社,当年四月商业局、供销社进行分工,供销社原经营的工业品交给县百货公司。供销社集中经营农副产品和土产日杂、生产资料等商品。1958年县供销社、商业局合并,仍称商业局。各基层供销社改为经营处和人民公社的商业科,属商业局和人民公社双重领导。1961年恢复供销社体制。1962设区划社,设14个区105个公社,恢复了14个区的基层供销社。1967年供销社、商业局再次合并,仍称商业局。下设政工、秘书、生产、商政四个组,农村商业单位都并入基层供销社。实行一个头,一本帐,商业局统一领导。
1975年供销社、商业局第二次分家。供销社下设土产杂品、农资、棉麻、外贸四个公司,还有宿县、杨庄两个轧花厂。1977年外贸公司划交县财政办公室领导。1979年棉麻公司划交地区烟草公司。1982年建立县联社经理部。1983年改设工业品联营公司。当年时村轧花厂交县社管理,并新建了栏杆轧花厂。
1983年县供销社成立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于当年三月在三铺区进行了供销社体制改革试点。通过试点,总结了经验,全面开展体改工作。这年冬,全县供销社民主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理会的两会领导,全面调整了领导班子。供销合作商业经营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给予政治上、经济上的支持,贷款利息低于国营公司,供应商品价格优惠。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加供销社。1952年,全县供销社职工已有15.5万人,股金15.5万元,下设网点110个,其中零售门市部94个,农副产品采购部13个,有职工493人。1954年全县入股社员达17.47万人,股金18.35万元,商网点由1952年的110个增加到230个,当年商品购进总值918.9万元,销售总值为1391.5万元。1964年,是县供销社经营较好的一年。全县销售总值为1492.9万元,是建社初期1952年的销售总额的8.85倍,购进总值为84.4万元,为1952年购进总值的1.6倍。
1985年通过体制的改革,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县购销出现了大好形势,纯购总值为4213.3万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13.6倍,纯销售总值为1.14亿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49.9倍,税利实现425万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16.4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