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泗州戏剧团
1953年春,县文教科召开泗州戏(俗称拉魂腔)艺人座谈会,把社会戏班组织起来,成立灵璧县大众剧团。1956年,在宿县地区戏剧会演后定名为“灵璧县泗州戏剧团”。是年9月,县文工队和九顶区新渔剧团先后并入,成立70人的表演团体。1958年,又与县京剧团、梆剧团、杂技团、马戏团和艺术学校联合成立县戏剧公社,实行经济统一核算,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1962年后,调整、恢复了县泗州戏剧团。“文化大革命”期间,其演职员大部分下放、调离,仅保留10余人。1970年更名为灵璧县东风文工团,又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招收一批新学员,演出歌舞、曲艺和革命样板戏等剧目。1978年,灵璧县泗州戏剧团恢复。至1985年,该团共有演职员48名。主要演员有孙宪芳、马素珍、徐杰、金士元、萧祖强。
二、县梆子戏剧团
本世纪30年代,本县的“全福班”主要活动在津浦铁路的徐州至蚌埠段。解放战争时期,经常在固镇一带演出。1952年2月改称固镇人民豫剧团,演职员52人,隶属宿县专区固镇中心文化馆。1954年4月更名为灵璧县梆子戏剧团,隶属本县文教科。1956年,先后于商丘、开封招收青年学员30名。1957年春节在洛阳市区演出《八魔炼济公》,秋季在郯城演出《红楼梦》时均受到赞誉。翌年7月转为国营剧团。1962年春,宿县地区戏剧会演结束后,与省梆剧团合并定名宿县地区梆剧团。
三、电影
1953年,安徽省电影放映队第二十七小队在本县流动放映电影。1955年,省第九十七、九十八两个流动电影队固定在本县放映电影。翌年,又增加一九四、二二二两个电影队为固定放映队。其人员和财务由宿县地区文教科管理。1957年,将省队改为县队,本县成立4个电影队。1959年改为县电影俱乐部,由省配发一套35毫米放映机,在灵城和固镇定点售票放映。1964年成立县电影管理站,撤销电影俱乐部。1970年,全县成立11个电影放映队,每队包两个公社的电影放映工作。1973年,全县21个人民公社实现一社一个电影队。1978年发展到33个电影队,放映点普及到生产大队和自然村。1980年,电影管理站升格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设放管、财会、修供3个股计17人。1981年在原有一个影剧院基础上又新建电影院1个,合计座位2272个。农村社办电影院7个,县办电影队10个,区、乡办电影队48个。1985年,撤销县办电影队,设立城郊、冯庙、浍沟3个区电影管理站,分片管理区、乡办的63个电影放映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