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日伪武装
萧县警备队
萧县警备队成立于民国29年(1940)10月,其基本队伍是原维持会第一、二、三中队及黄口自卫团等。原有200多人,后逐渐扩充,改编为警备总队。民国33年3月,有步兵4个中队,骑兵2个中队,1个特务队。5月,又扩编步兵2个中队,兵力803人,长短枪634支,乘马驼骡103匹。兵力分布为:县城212人,枪136支;曹村31人,枪29支;吴庄21人,枪20支;永堌31人,枪30支;丁里50人,枪30支;瓦子口21人,枪20支;郭楼43人,枪32支;姚楼10人,枪10支;岱桥10人,枪10支;穆集21人,枪20支;红庙31人,枪30支;曲里铺41人,枪40支;张寿楼31人,枪30支;大吴集21人,枪20支;东镇店74人,枪64支;赵圈21人,枪20支;黄口98人,枪58支;新庄寨31人,枪31支。日军投降后,其人员装备被国民党军接收。
伪乜庭宾师
民国33年2月,汪伪成立淮海省,其武装力量有四个师。第二师(乜庭宾师)驻防于丰、沛、萧、砀,驻在萧县境内的约一个团,沿海郑公路(海州至郑州)萧永段配合日军设点据守。次年9月中旬,撤往徐州。
驻萧日军
民国27年5月18日,萧县被日军占领,月底撤离。县内仅陇海、津浦铁路沿线有日军盘据。次年4月,日军再占县城,司令部及武装人员占据实验小学、民生工厂(今体委、轴承厂)等地。驻萧日军先有第二十一师团所属一个中队。民国30年5月,第十七师团(师团长平林、后换酒井康)五十四联队(联队长原田次郎)的一个大队驻萧县(县城一个中队)。后由五十三联队接替(联队长木岛)。民国31年冬,驻萧日军为绿川联队清水大队。民国32年夏末秋初,华中日军大调防,8月中旬,十七师团他调,遗防由六十五师团接替(师团长太田)。该部第七十一旅团冢田大队驻萧县(包括徐州以南)。
另外,据守陇海、津浦铁路的日军,大站一个小队,小站一个班。孤山常驻一个中队,守护孤山煤矿。
日本投降后,驻萧日军全部撤往徐州集中。
萧县警备队成立于民国29年(1940)10月,其基本队伍是原维持会第一、二、三中队及黄口自卫团等。原有200多人,后逐渐扩充,改编为警备总队。民国33年3月,有步兵4个中队,骑兵2个中队,1个特务队。5月,又扩编步兵2个中队,兵力803人,长短枪634支,乘马驼骡103匹。兵力分布为:县城212人,枪136支;曹村31人,枪29支;吴庄21人,枪20支;永堌31人,枪30支;丁里50人,枪30支;瓦子口21人,枪20支;郭楼43人,枪32支;姚楼10人,枪10支;岱桥10人,枪10支;穆集21人,枪20支;红庙31人,枪30支;曲里铺41人,枪40支;张寿楼31人,枪30支;大吴集21人,枪20支;东镇店74人,枪64支;赵圈21人,枪20支;黄口98人,枪58支;新庄寨31人,枪31支。日军投降后,其人员装备被国民党军接收。
伪乜庭宾师
民国33年2月,汪伪成立淮海省,其武装力量有四个师。第二师(乜庭宾师)驻防于丰、沛、萧、砀,驻在萧县境内的约一个团,沿海郑公路(海州至郑州)萧永段配合日军设点据守。次年9月中旬,撤往徐州。
驻萧日军
民国27年5月18日,萧县被日军占领,月底撤离。县内仅陇海、津浦铁路沿线有日军盘据。次年4月,日军再占县城,司令部及武装人员占据实验小学、民生工厂(今体委、轴承厂)等地。驻萧日军先有第二十一师团所属一个中队。民国30年5月,第十七师团(师团长平林、后换酒井康)五十四联队(联队长原田次郎)的一个大队驻萧县(县城一个中队)。后由五十三联队接替(联队长木岛)。民国31年冬,驻萧日军为绿川联队清水大队。民国32年夏末秋初,华中日军大调防,8月中旬,十七师团他调,遗防由六十五师团接替(师团长太田)。该部第七十一旅团冢田大队驻萧县(包括徐州以南)。
另外,据守陇海、津浦铁路的日军,大站一个小队,小站一个班。孤山常驻一个中队,守护孤山煤矿。
日本投降后,驻萧日军全部撤往徐州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