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学前教育
本县学前教育始于民国25年(1936)。这年秋,冒景珂在县城开办“美龄幼稚园”,招收30余名幼儿,教以游戏、唱歌等。
1952年,萧县实验小学附设一个幼儿班,两名教师,30名儿童。开设语言、唱游、计算等课。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根据“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全县办起幼儿园、托儿所1406个,2083个班,入园(所)儿童68654名(以上三个数字仅供参考)。不久,因经济困难,农村幼儿园停办。至1966年,仅有县直机关幼儿园、托儿所各一处。1971年后,本县农村小学大都开设学前班(又称半年级、红儿班)。一些公社所在地以及部分大队办起了幼儿园,据当时统计,共75处,教职工115人,入园儿童2790人。1977年,农村幼儿园、红儿班基本停办。1979年农村学前班恢复到531班,幼师600名,入园(班)儿童37500人。198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县直36个单位捐款24万元,县拨款8万元发展托幼事业。目前,本县有三种类型的幼儿园、托儿所:一是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办幼儿园(班)、托儿所;二是农村集体办的幼儿园(班)、托儿所;三是机关厂矿办的幼儿园、托儿所。1985年,本县学前班525个,幼儿园65个,入园儿童24848名。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得较好,从创办起已为小学输送了5000余名合格新生。1981年,因发展乡镇企业先富起来的杨楼镇裴庄村办起了一所幼儿园,盖了新房,购买了数十种教学用具,招聘高中毕业生到外地培训后担任教师,按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大纲开课,仅2年时间,入园儿童100余名,占全村适龄幼儿的98%。
1952年,萧县实验小学附设一个幼儿班,两名教师,30名儿童。开设语言、唱游、计算等课。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根据“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全县办起幼儿园、托儿所1406个,2083个班,入园(所)儿童68654名(以上三个数字仅供参考)。不久,因经济困难,农村幼儿园停办。至1966年,仅有县直机关幼儿园、托儿所各一处。1971年后,本县农村小学大都开设学前班(又称半年级、红儿班)。一些公社所在地以及部分大队办起了幼儿园,据当时统计,共75处,教职工115人,入园儿童2790人。1977年,农村幼儿园、红儿班基本停办。1979年农村学前班恢复到531班,幼师600名,入园(班)儿童37500人。198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县直36个单位捐款24万元,县拨款8万元发展托幼事业。目前,本县有三种类型的幼儿园、托儿所:一是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办幼儿园(班)、托儿所;二是农村集体办的幼儿园(班)、托儿所;三是机关厂矿办的幼儿园、托儿所。1985年,本县学前班525个,幼儿园65个,入园儿童24848名。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得较好,从创办起已为小学输送了5000余名合格新生。1981年,因发展乡镇企业先富起来的杨楼镇裴庄村办起了一所幼儿园,盖了新房,购买了数十种教学用具,招聘高中毕业生到外地培训后担任教师,按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大纲开课,仅2年时间,入园儿童100余名,占全村适龄幼儿的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