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劳力
1949年,农村劳力158963个,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135595个,占劳力总数的85.30%。1958年,农村劳力总数为216935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185046个,占劳力总数比例与1949年相同。1960年,农村劳力总数164509个,比1958年减少52426个,从事农业的劳力140326个,比1958年减少44720个。1965年,农村劳力总数201314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188681个,为劳力总数的93.72%。
“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商品经济被视为搞资本主义,农村劳力除有少数从事社队工业外,而从事其他多种经营的极少。1976年,农村劳力242781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力238814个,占劳动力总数98.36%;从事社队工业的劳力3889个,占劳力总数1.60%;从事其他业劳力占劳力总数0.0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动力逐年增多。1983年,劳动力总数278195个,其中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67945个,社队工业劳动力2192个,建筑业劳动力1208个,交通运输及邮电业劳动力718个,商业和饮食服务业1305个、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福利业2356个,社务管理296个,科学研究99个,外出临时合同工1611个,其它各业465个。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96.31%,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3.69%。1985年,劳动力总数292756个(女劳动力138553个),其中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74092个(农业劳动力234768个),乡村工业劳动力4143个,建筑业劳动力4749个,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1781个,商业和饮食服务业2367个,房地产和公用事业92个,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582个,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业1939个,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87个,金融保险业26个,乡经济管理203个,外出临时合同工1607个,其它各业1088个。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93.62%,多种经营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增长到6.38%。
二、耕地
1949年,全县有耕地1020407亩,农业人口353350人,人平均2.89亩。总人口368100人,人平均2.77亩。1952年后,因行政区划的变动,耕地面积增加,至1955年底,全县耕地为1299001亩,农业人口404624人,人平均3.21亩。总人口40963人,人平均3.09亩。
1956年至1965年,主要因开垦黄河故道荒地,发展林业和果树生产,增加耕地52654亩。此期间,由于兴修农田水利和国家基本建设用地等主要原因,减少耕地计351091亩,1958年就减少耕地199013亩。10年净减少耕地298437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9843.6亩。1965年底,全县有耕地1000564亩,农业人口411120人,人平均2.43亩,总人口428791人,人平均2.33亩。
1966年至1976年,由于修筑公路,兴修农田水利及国家基本建设用地等,全县耕地净减少31926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902.36亩。1976年底,全县有耕地968638亩,农业人口571732人,人平均1.69亩,总人口589177人,人平均1.64亩。
1977年至1985年,开垦荒地980亩,1985年,省果园场划拨砀山县耕地2792亩,共增加耕地3772亩。此期间,农民建房和发展乡镇企业占用大量耕地,加之陇海铁路复线及兴修310国道等主要原因,共减少耕地14389亩,9年净减少耕地10617亩,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1179.67亩。1985年来,全县有耕地958021亩,农业人口638629人,人平均1.50亩,总人口682236人,人平均1.40亩。
三、农业区划
小神湖粮牧渔区该区位于砀城东南部,包括关帝庙区的周庄乡、黄楼乡、范集乡、邵楼乡及汤寺乡的张庄和毛庄大队,汪大楼乡的刷集大队;梁寨区的陈寨乡和回龙乡的邵桥、许王屯、邵寨3个大队;李庄区朱店乡的朱店、孙观和蒋楼大队;赵屯区薛口乡的大黄、吴庄寺、黄庄寨3个大队和黄楼良种场、八一农场、县农干校。计214个自然村,12311户,58953人,总面积126.30平方公里,有耕地141124.5亩,人平均1.9亩,每劳动力平均8.9亩。
该区多淤土,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0—1.2%,高者达1.4%,速效磷含量8—10ppm,速效钾80—140ppm,速效氮40—80pmm,代换量为12—18毫克当量/100克。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2—3.5米,大沙河,利民河和巴清河在该区汇流于固口闸,为发展农牧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麦播种面积约占耕地的90%,为砀山县小麦主要产区。
陇海铁路沿线粮棉油果区该区包括梁寨区的王屯乡、双楼乡、衡楼乡、刁楼乡、朱楼乡、梁寨乡及回龙乡的回龙、张屯大队;唐寨区的文庄乡及唐寨乡的唐寨大队;李庄区的良梨乡、卢庄乡、李阁乡、汪阁乡、卞楼乡及朱店乡的汪楼、毛堤口大队;朱寨区的徐井乡;陇海区的毛园乡,范庄乡的阚油坊、蔡庄大队,李屯乡的屈楼、黄楼大队,侯楼乡的侯楼、毛李庄和土山大队;官庄区的吴集乡的张老家、吴集、梅屯大队,谢集乡的谢集、蒋新庄、陈裴楼、许王庄大队;赵屯区的陈庄乡、汪林乡、张庄乡,曹庄乡、赵屯乡、杜阁乡及薛口乡的薛口、大张庄、汪集大队;关帝庙区的徐庙乡,汪大楼乡(刷集大队除外),汤寺乡的赵岗、杨庄大队及城关镇,文庄果科所。计167个生产大队,733个自然村,68594户,309250人。总面积487.20平方公里,耕地50.4万亩,人平均1.6亩,每劳动力平均4.9亩。
该区为沙土、沙壤土,适宜农作物和果树的栽培,棉花面积8.1万亩,约占全县棉花面积的34%。果树近6.2万亩,约占全县果树面积的41%。砀城周围地区为全国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陇海铁路及310国道横贯该区,砀丰、砀单、砀永、砀萧公路经该区通往外省外县,为发展商品经济和多种经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故黄河高滩地农桐区包括官庄区的龙潭乡(除朱李楼大队)、张王庄乡(除黄集大队),官庄乡的官庄和吴庄大队;朱寨区的朱寨乡、权集乡、季庄乡、范集乡、西南门乡;大寨区的郭楼乡,玄庙乡的贡庄大队及西刘乡(除黄庄大队);李庄区的訾庄乡;周寨区的李新庄乡,周寨乡的前黄楼大队;高寨区的毛雷庄乡、窦集乡、葛集乡、贾寨乡及朱兰店乡的高寨大队;唐寨区的潘坝乡、夹堤乡(除定国寺大队),唐寨乡的油坊、套中、唐寨、车庄大队及宫庄畜牧场。计103个生产大队,461个自然村,38785户,182839人,总面积约313.30平方公里。
该区土质多为两合土,部分为沙土和淤土,土层厚,土壤肥力好,适宜农业和林果生产。1981—1983年,小麦平均亩产406斤,平均亩产皮棉178斤。1982年,农桐间作面积8567.92亩,占全县农桐间作面积的71.6%。
故黄河大堤两侧粮棉区包括官庄谢集乡的汪平、郑庄大队,龙潭乡的朱李楼大队,张王庄乡的黄集大队,官庄乡的秦庄大队,吴集乡的孙楼、段庄大队;陇海区李屯乡的赵堤口、李庄、藏屯、周庄、高屯大队,侯楼乡的黄菜园、白庄大队,范庄乡的毛油坊、常楼、五里庙大队;高寨区朱兰店的朱兰店、周寨区的张屯乡、孙老家乡,汪庄乡,周寨乡(除前黄楼大队);唐寨区夹堤乡的定国寺大队;大寨区的马良乡、刘暗楼乡、玄庙乡(除贾庄大队),西刘乡的黄庄大队和县棉花原种场、县苗圃场。计61个生产大队,284个自然村,20303户,95465人,总面积约212.10平方公里,耕地21.4万亩,人平均2.3亩。
该区地势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土质多为盐碱土,次生盐渍化较重,肥力较低。在积盐季节,土壤表层0—2厘米一般含盐量高于0.2%,高者达2%,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1981年至1983年,小麦平均亩产265斤,灌溉条件好的生产队,小麦亩产500以上。高寨区的朱兰店、唐寨区的夹堤子水稻亩产800多斤。棉花种植面积51900亩,占耕地面积24.3%,平均亩产皮棉122斤。周寨区孙老家村植棉模范侯学德,曾参加全国棉花会议。谢集、吴集、张屯和县棉花原种场,为本县棉花生产的先进地区。
故黄河林果区位于砀境黄河故道,总面积54.04平方公里,大部分为飞沙和泡沙土,近河心地区有少量盐碱土。建国前,该区是一片飞沙,盐碱荒地。1955年,先后建立省果园场、县园艺场、市力集园艺场、县林场、陇海林场和官庄林场,总面积60000多亩,20世纪70年代,果树已进入盛果期,林业进入砍伐期。黄河故道上游客水已建堤节制,末开垦的沙荒盐碱地尚有1.7万亩,在发展林果和渔业生产有很大的潜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