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接待转运
一、军用饮食、饮水供应站
1951年,总后勤部在蚌埠火车站建立蚌埠军用饮食、饮水供应站(以下简称军供站),负责供应过境部队和入伍退役新老兵饮食、饮水,隶属所在市民政局,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铁路军事代表办事处业务指导。该站建筑面积779.35平方米,干部6人,工人8人。月供应能力8000人次。从1951年至1989年,共承担军运任务754189人次。
1988年3月,在绩溪县火车站西侧建立绩溪军供站,建筑面积5158.67平方米,客房15间,附属用房5间,干部4人,工人8人。1987年承担军运任务504人次。
二、军人接待转运站
1951年,皖北行署在合肥设立复员军人招待所,以后相继建立蚌埠、合肥、安庆、芜湖4个军人转运接待站(以下简称军人接待站),负责供应新老兵和其他过往军人食宿,并协同有关部门为过往部队中转服务,分别隶属所在市民政局。1972年,增设宿县地区军人接待站。合肥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六安、金寨、霍邱、寿县、肥西、霍山、舒城、含山、和县、肥东、桐城、无为、庐江等县退伍军人;蚌埠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五河、怀远、定远、蒙城、凤台、凤阳、阜南、界首、颖上、太和、临泉、亳县等县退伍军人;芜湖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芜湖、宣城、广德、南陵、郎溪、泾县、休宁、宁国、旌德、绩溪、祁门、太平、歙县、黟县、屯溪、铜陵等县退伍军人;安庆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怀宁、太湖、枞阳、潜山、望江、宿松、岳西等县退伍军人;宿县地区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宿县、泗县、灵璧、濉溪、萧县等县退伍军人。各站除按成本收取伙食费外,免收住宿及其他费用。
1973年后,全省大部分市、县陆续建立军人接待站,至1981年,共建军人接待站46所,其中地、市建站15所,县(市)建站31所。
1981年后,部队新老兵运输采取整批运送和零星购票相结合办法,一部分退伍兵不经军人接待站中转,军人接待站由周期较短的大批集中接待转运转为周期较长的零星分散接待转运。为了发挥军人接持站在非转运期间的作用,全省各站均实行“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经营方式,平时对外开放,接待一般旅客。营业收入除部分用于改善职工福利外,大部用于房屋改造、设备更新。在新老兵转运期间,各站则停止对外营业,保证安全及时转运新老兵。同时,全省主要城市的铁路、公路、航运部门在车站、码头专设军人售票窗口或军人候车室,保证零星的退伍战士优先购票、乘车和托运行李。
1988年8月,安庆市与安庆地区合并为安庆市,次年2月,原安庆地区军人接待站更名安庆市军人接待站,原安庆市军人接待站改为安庆市民政局招待所。
至1989年,全省共建军人接待站54所(地市15所,县(市)39所),占地面积54859平方米,建筑面积41656平方米,设置床位2349张,固定资产824.3万元,定编464人,实有职工435人,其中干部81人,工人354人。建站以来,完成新老兵转运任务169660人次。
1951年,总后勤部在蚌埠火车站建立蚌埠军用饮食、饮水供应站(以下简称军供站),负责供应过境部队和入伍退役新老兵饮食、饮水,隶属所在市民政局,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铁路军事代表办事处业务指导。该站建筑面积779.35平方米,干部6人,工人8人。月供应能力8000人次。从1951年至1989年,共承担军运任务754189人次。
1988年3月,在绩溪县火车站西侧建立绩溪军供站,建筑面积5158.67平方米,客房15间,附属用房5间,干部4人,工人8人。1987年承担军运任务504人次。
二、军人接待转运站
1951年,皖北行署在合肥设立复员军人招待所,以后相继建立蚌埠、合肥、安庆、芜湖4个军人转运接待站(以下简称军人接待站),负责供应新老兵和其他过往军人食宿,并协同有关部门为过往部队中转服务,分别隶属所在市民政局。1972年,增设宿县地区军人接待站。合肥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六安、金寨、霍邱、寿县、肥西、霍山、舒城、含山、和县、肥东、桐城、无为、庐江等县退伍军人;蚌埠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五河、怀远、定远、蒙城、凤台、凤阳、阜南、界首、颖上、太和、临泉、亳县等县退伍军人;芜湖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芜湖、宣城、广德、南陵、郎溪、泾县、休宁、宁国、旌德、绩溪、祁门、太平、歙县、黟县、屯溪、铜陵等县退伍军人;安庆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怀宁、太湖、枞阳、潜山、望江、宿松、岳西等县退伍军人;宿县地区军人接待站负责转运宿县、泗县、灵璧、濉溪、萧县等县退伍军人。各站除按成本收取伙食费外,免收住宿及其他费用。
1973年后,全省大部分市、县陆续建立军人接待站,至1981年,共建军人接待站46所,其中地、市建站15所,县(市)建站31所。
1981年后,部队新老兵运输采取整批运送和零星购票相结合办法,一部分退伍兵不经军人接待站中转,军人接待站由周期较短的大批集中接待转运转为周期较长的零星分散接待转运。为了发挥军人接持站在非转运期间的作用,全省各站均实行“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经营方式,平时对外开放,接待一般旅客。营业收入除部分用于改善职工福利外,大部用于房屋改造、设备更新。在新老兵转运期间,各站则停止对外营业,保证安全及时转运新老兵。同时,全省主要城市的铁路、公路、航运部门在车站、码头专设军人售票窗口或军人候车室,保证零星的退伍战士优先购票、乘车和托运行李。
1988年8月,安庆市与安庆地区合并为安庆市,次年2月,原安庆地区军人接待站更名安庆市军人接待站,原安庆市军人接待站改为安庆市民政局招待所。
至1989年,全省共建军人接待站54所(地市15所,县(市)39所),占地面积54859平方米,建筑面积41656平方米,设置床位2349张,固定资产824.3万元,定编464人,实有职工435人,其中干部81人,工人354人。建站以来,完成新老兵转运任务1696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