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铁路运输
一、线路
阜阳市历史上无铁路。解放后,由于经济与人口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全地区大宗农产品(粮食、棉花、肉类)的外运以及两淮煤田的开发,修建铁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69年5月14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修建濉溪青龙山至阜阳的地方铁路。6—8月2次勘测选线,最后确定了全线的设计方案。9月,濉阜铁路建设指挥部成立。同年12月13日动工。由阜阳、宿县两个地区13个县12万民工担负路基土方任务,共打土方341.2万立方米,历时1个月全部完成。铺轨工程由济南铁路局徐州分局和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负责,于1970年7月全面展开,全线十几万人大会战,于197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工程总投资4018.9万元。
濉阜线起自我省濉溪县境内的青龙山站,经徐楼、百善、海孜、临焕、大乙寨、青町、龙山集、天齐庙、涡阳、双庙、江集、西潘楼、东城集、永兴集、插花、于营16个站至阜阳到达终点,全长146公里。沿线跨越的河流主要有老濉河、新濉河、沱河、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共有桥梁38座(其中跨度30米以上的19座),总长度2129米,涵洞190座,总长度2606米。阜阳站内设有股道9股,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为723米。1984年,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承担扩建改造任务,目前正在施工中。
青阜线线路等级为Ⅲ级干线标准,限制坡度4%,曲线半径不小于600米,路基宽度6.4米,钢轨为43公斤/米,轨枕为Ⅲ级油轨,每公里1600根,列车到发线长度650米,予留延长至850米。机车采用建设型,牵引定数为2500吨,通过能力10对,年运量为715万吨。
为了解决淮南煤炭的开发和外运,分流津浦、京广两大干线的运量,开辟华东铁路的第二通道,铁道部于1976年决定修建阜淮线(原称阜合线)。1976年8月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完成初步勘测设计,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承建,于1979年3月正式动工,历时3年零8个月,共挖路基土方640.2万立方米,于1982年11月20日竣工。
阜淮线北起阜阳,经袁寨、口孜、杨楼、江口集、颍上、谢桥、张集、桂集、凤台、潘集西、潘集、寥家湾11个站,南达淮南。全长127公里。铁四局二处承建的是阜阳站至潘集西站的阜潘段,全长95.706公里,其中阜阳市境内2.85公里。全线共有桥梁82座,总长5129.6米。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16座,小桥63座。
二、客贷运输
青阜线建成通车后,开始由省濉阜铁路指挥部临管运营。1971年11月交济南铁路局管辖,于1973年7月1日转入正式运营,同年9月阜阳车务段正式成立。
通车初期,仅阜阳和涡阳站各有一段到发线,其它站均利用正线办理列车到发和客货运作业,至1972年上半年各站站线才铺设完毕。通讯方面,开始各站均无信号机,使用电话闭塞法引导列车。1972年下半年各站先后装置了臂板信号机,电气联锁及电气路签机。
临管期间,运输能力较低,只开行客、货列车各1对,后来货车增至2对,均为青龙山至阜阳。列车平均时速在40公里左右,货车牵引总重1700吨左右。1975年10月15日交蚌埠铁路分局后,增开芜湖北至阜阳客运慢车(后改为普通快车)1对。
阜淮线1983年10月通货车,1984年10月通客车。1986年12月25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阜阳市交通运输客运量单位:万人
阜阳市交通运输货运量
单位:万吨
阜阳市交通运输周转量
单位:客运:万人公里
货运:万吨公里
阜阳市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
单位:公里
阜阳市历史上无铁路。解放后,由于经济与人口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全地区大宗农产品(粮食、棉花、肉类)的外运以及两淮煤田的开发,修建铁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69年5月14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修建濉溪青龙山至阜阳的地方铁路。6—8月2次勘测选线,最后确定了全线的设计方案。9月,濉阜铁路建设指挥部成立。同年12月13日动工。由阜阳、宿县两个地区13个县12万民工担负路基土方任务,共打土方341.2万立方米,历时1个月全部完成。铺轨工程由济南铁路局徐州分局和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负责,于1970年7月全面展开,全线十几万人大会战,于197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工程总投资4018.9万元。
濉阜线起自我省濉溪县境内的青龙山站,经徐楼、百善、海孜、临焕、大乙寨、青町、龙山集、天齐庙、涡阳、双庙、江集、西潘楼、东城集、永兴集、插花、于营16个站至阜阳到达终点,全长146公里。沿线跨越的河流主要有老濉河、新濉河、沱河、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共有桥梁38座(其中跨度30米以上的19座),总长度2129米,涵洞190座,总长度2606米。阜阳站内设有股道9股,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为723米。1984年,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承担扩建改造任务,目前正在施工中。
青阜线线路等级为Ⅲ级干线标准,限制坡度4%,曲线半径不小于600米,路基宽度6.4米,钢轨为43公斤/米,轨枕为Ⅲ级油轨,每公里1600根,列车到发线长度650米,予留延长至850米。机车采用建设型,牵引定数为2500吨,通过能力10对,年运量为715万吨。
为了解决淮南煤炭的开发和外运,分流津浦、京广两大干线的运量,开辟华东铁路的第二通道,铁道部于1976年决定修建阜淮线(原称阜合线)。1976年8月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完成初步勘测设计,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承建,于1979年3月正式动工,历时3年零8个月,共挖路基土方640.2万立方米,于1982年11月20日竣工。
阜淮线北起阜阳,经袁寨、口孜、杨楼、江口集、颍上、谢桥、张集、桂集、凤台、潘集西、潘集、寥家湾11个站,南达淮南。全长127公里。铁四局二处承建的是阜阳站至潘集西站的阜潘段,全长95.706公里,其中阜阳市境内2.85公里。全线共有桥梁82座,总长5129.6米。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16座,小桥63座。
二、客贷运输
青阜线建成通车后,开始由省濉阜铁路指挥部临管运营。1971年11月交济南铁路局管辖,于1973年7月1日转入正式运营,同年9月阜阳车务段正式成立。
通车初期,仅阜阳和涡阳站各有一段到发线,其它站均利用正线办理列车到发和客货运作业,至1972年上半年各站站线才铺设完毕。通讯方面,开始各站均无信号机,使用电话闭塞法引导列车。1972年下半年各站先后装置了臂板信号机,电气联锁及电气路签机。
临管期间,运输能力较低,只开行客、货列车各1对,后来货车增至2对,均为青龙山至阜阳。列车平均时速在40公里左右,货车牵引总重1700吨左右。1975年10月15日交蚌埠铁路分局后,增开芜湖北至阜阳客运慢车(后改为普通快车)1对。
阜淮线1983年10月通货车,1984年10月通客车。1986年12月25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阜阳市交通运输客运量单位:万人
阜阳市交通运输货运量
单位:万吨
阜阳市交通运输周转量
单位:客运:万人公里
货运:万吨公里
阜阳市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
单位: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