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集镇建设
太和乡村集镇除建国后新建者外,一般街道窄狭,每逢集日拥挤不堪,且脏乱严重。建国后多在集外建筑一些公共设施,如粮站、合作社、银行、邮电局及政权机关等。1958年全县集镇修通公路,大部分集镇又改为夹公路逢集、影响了交通安全。
6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处于徘徊和停滞状态,乡村集镇改观不大。“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受极左思潮影响,任意用行政手段干涉集镇贸易,改间日集为5日集或10日集,使农村集镇日益萧条,乡村经济日益封闭。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乡村集镇建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1981年12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小集镇建设规划会议,采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和自筹资金等原则,大力开展乡村小集镇的建设工作。
宫集,座落在县境东北,与亳县、涡阳临界,原有两条狭小街道,各宽5米左右,逢集时,常拥挤得水泄不通。1982年对原有街道进行整修。又新辟3条主街道,各宽20米至25米左右,总长2500米。新辟街道两边皆栽杨、柳,铺设沥青路面,并安装了路灯。新集区内建起了商店、银行、饭店、文化馆、学校等新瓦房5000多平方米。整个集区清洁卫生,环境优雅。
税镇,位于太和、界首之间,为唐宋古镇,旧有“小南京”之称,规模较大。1985年采取拆建同步,拓宽街道4条,长1040米,新建瓦房597间、9500平方米,楼房14幢、3130平方米。
同年底有118户农民进集办厂设店,省内外10余家厂商来此经商。1985年商品零售总额,为1984年的1.8倍,税收为上年的1.45倍。
皮条孙镇,为省内处聚丙烯撕膜绳集散地,原是树林市场,1984年经阜阳行署批准建镇。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主街道4条,长1500米,市容整洁。日上市10000余人,商品日销售额10万元左右。
其它如倪邱、李兴、赵庙、洪山、双浮、关集、旧县、原墙、坟台等集镇,近来皆有较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