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亳县曾创办幼稚园。民国26年,县教育经费专拨幼稚园经费2604元。
建国后,人民政府于1954年在城内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亳县幼儿园。1956年,全县幼儿园发展到13所。但由于人力、物力严重不足,新办的12所幼儿园又全部停办。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幼儿园猛增至1216所、1455个班,入园幼儿达50878人。当年秋季停办855所。到1959年春季,减少到356所。1960年,群众生活困难,为了便于对幼儿照顾,幼儿园又增加到534所。1961年,农村食堂解散,幼儿园自行停办,全县仅剩下2所,入园幼儿150人。以后的17年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1978年后,幼儿教育得以健康发展。1979年5月19日,成立了“幼儿保教委员会”,全县幼儿园增加到24所。到1983年发展到76所,而且园舍、设备、经费和教职工均得到很好的安排;加之一些机关和个人积极捐助,新办的幼儿园基本得到巩固。
目前,亳州市幼儿园分3种类型: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幼儿园;二是由小学附设的幼儿园;三是由机关、工厂、街道办的幼儿园,其行政管理属本单位,业务领导属教育部门。
亳州市幼儿园情况统计表(1954~1986)

附:亳州市幼儿园
创建于1954年,原址在建筑街。第一期招收2班,入园幼儿60名,有4名教师,1名工友,1名炊事员。
1955年,入园幼儿增多,幼儿园迁至州西街。是年开设4个班:2个小班,1个中班,1个大班,共有120名幼儿。初以苏联《幼儿教育指南》为教材,后来该园两次组织人员到徐州、北京参观学习,自己又编选了一部分教材。1958年,增加了寄宿幼儿,收全托幼儿40名,并办起了托儿所。1960~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当地政府对寄宿幼儿的伙食给予特别照顾。1963年,为方便幼儿就近入学,减少接送麻烦,又在北关办了一所幼儿园。南北两园属同一领导,经费统一使用。1964年,两园共有7个班、254名幼儿。“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园下放给城关镇管理,停止招收寄宿幼儿。
1973年以后,教育部颁发了《城市幼儿教育条例》和《幼儿教育纲要》,幼儿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80年,南北两园正式分开管理。1983年,为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办起了二部制,计有12班。1984年,13个班,580名幼儿,25名教职工。课程有语言、常识、算术、体育、音乐、美工、游戏等。1985年,该园发展到15个班级(其中北关5个班),共有幼儿650名、教职工36名。
该幼儿园一直是境内规模较大,设备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一所幼儿园。30余年来,共毕业幼儿3000余名,为小学输送了合格新生,并为提高区、乡办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帮助培训师资,组织教研活动,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予以大力支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