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丧葬
父母年老,儿女预先为其准备喜棺。棺木以柏木为佳,其次粹揪、桑木,再次是杨柳杂木。同时制寿衣3至5件。老人病故,绝气时不举哀,及时烧“倒头纸”。给死者穿好衣服。把老人平时最喜欢的物件,置于棺中陪葬。棺木不定材口,全家举哀;之后,长子守灵,次于敞头赤脚,到外祖父家报丧。其他至亲处由侄、孙报丧。灵棚多设在棺木停放屋前,门前挂幅竹帘,帘外白布(纸)长幅上,书写“显考(妣)××之灵位”,称为“铭旌”。
吊唁者,以外祖父家为贵。他们前来吊唁时,孝子要全部出动,跑迎于街头或村外,至灵前行九拜礼后,集体举哀。长子和执事向舅父报告丧事安排情况,其舅父可以提出意见,修改仪程。丧期富者制“主牌”,进行“题主”,请和尚、尼姑、道士念经,以此超度亡灵。第二天,全体孝子到土地庙或十字路口“泼汤”。第三天,至亲厚友都到,推开材口,净面。亲人祷告后,合材口,钉银钉,全家举哀。
殡期,一般在死后3天或7天,亲生儿女殡时送“社火”(用纸扎的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盆、童男、童女等),其他至亲送“三生”(肉、纸、炮),一般亲邻只烧素纸。出殡前,请阴阳先生定穴位;开墓后,长子兜一包坟土返回。出棺时,孝子手持“引魂幡”、“摔劳盆”。社火响手前行,男孝子由至亲搀扶,领棺下地,响手、和尚、亲邻送殡跟后。女眷至坟地即还。孝子引棺急绕坟3圈,谓之“抢坟”。棺木封土后,送葬者集体一揖四叩、哀悼。礼毕,返回宴席款待。
次日,孝子到左邻右舍叩头“谢孝”。第三天,儿女圆坟,全家痛哭。居丧者,3年孝满。
建国后,提倡丧事从简,破除迷信。废除大待客、念经、扎社火等旧俗。城镇办丧事,亲属和同事守灵,戴黑袖章,葬前开追悼会,会后入土。送礼多是花圈、樟子、挽联或现钞。农村送礼者,多是火纸、肉、鞭炮等,亦不厚葬。
60年代末,平整土地,迁坟深葬。县建立火葬场,革命委员会要求废除土葬、实行火葬。至1981年4月,共火葬尸体561具。对移风俗易俗,树立新风,起到积极作用。干部火化后,骨灰多送到烈士陵园干部厅保存。但农村仍实行土葬。80年代,部分地区旧俗复活,丧葬一般待客二三十桌,多者达百十桌。政府虽多次提倡丧事从简,但收效甚微。
(二)做周年
父母死亡1年或3年,子孙至亲设供桌祭把,称“做周年”。有主牌的在家,无主牌的在坟地。供桌旁放一把椅子,即父母有一人健在;放两把椅子,即父母双亡。行礼时奏乐,祭者在供桌前列队行“九拜礼”。礼毕,设宴款待。建国后,此俗已废。80年代,农村又已复活。
上一篇:第七节 喜 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