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库区范围


梅山库区,包括今梅山镇的怀里、梅山、银湾三村:双河区全军乡的沙河店村;三合乡的关山、龙潭、四冲、张湾、东冲、赵院六村;桃岭乡的桐岗、金桥、东岳、牌坊四村:双河镇的河东、河西、下畈三村;南溪区南湾乡的麻河、南湾、汪冲、曹畈、佛岭、南塘六村;丁家埠镇的横畈、东湾、丁家埠三村;南溪镇的长岭村;古碑区槐树湾乡的兴田、板棚、槐湾、佛岭、白岭、响山寺、板堰七村;双石乡的双石、上码头、戴岭、两湾、长冲五村;古碑镇的陈冲、傅湾两村;七

邻湾乡的袁岭村;江店区洪冲乡的长田、枣冲、南水、洪冲、桦树岭、枫岭六村。


响洪甸库区,包括今江店区船板冲乡的马店、三湾、猴岭三村;青山区油坊店乡的汤冲、石堰、元冲、龚冲、河口五村;面冲乡的三岔、朱堂、面冲、周院四村;青山镇的海莲、窑塘、青山、莲河四村;张冲乡的张冲、苏口两村;黄畈乡的黄畈、沿河、黄河、狮岩四村;齐山乡的里冲、齐山两村;响洪甸乡的齐云、响洪甸两村;鲜花岭镇的东岭、鲜花岭、全山、东冲、杨冲五村。


库区总面积729.37平方公里(109.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9.12%。22951户,109391人。现有耕地2.95万亩(水田2.34万亩,旱地0.61万亩),占库区总面积的2.70%;山场83.45万亩(有林地44万亩,宜林地30.44万亩,牧场5.96万亩,茶园1.84万亩,桑园、果园1.21万亩),占库区总面积的76.28%;水域16.6万亩,占库区总面积的15.17%;居民点、工矿用地2.74万亩,占库区总面积的2.50%;交通用地3.66万亩,占库区总面积的3.35%。

〔表7—4〕
两库地区土壤调查表

梅山库区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用材林为马尾松、杉、栓皮栎、枫香、黄山松等;经济林为板栗、油桐、油茶、漆树;经济作物为茶、桑等;药用植物为金银花、望春花、桔梗、首乌、山菊花等;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还有玉米、红芋、麻类、花生等。

响洪甸库区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用材林为杉、松、栎类、毛竹等,经济林为油桐、漆树、油茶、板栗、乌桕等;化工原料为化香、桂花、兰花;食用野生植物有蕨类、松菇、草菇、木耳等。经济作物以茶为主;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麻类等。

二、建设


1973年10月,中共金寨县委成立两库周围治理指挥部,县委书记倪学昌率领工作人员到双石乡上码头村蹲点。经过登山勘察,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治理,以发展茶叶、蚕桑为重点。倪学昌同志身体力行,先在柯湾、碾子湾两生产队进行改梯试点,培训骨干力量,然后全面推开。在他和县委一班人的带动和领导下,至1977年两库库区治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此后,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全面治理库区。

改梯种茶栽桑1973~1979年,双石公社上码头村54个小山丘改成434.8亩梯地,26个土山包改建成100亩平地,栽桑21.17万株,嫁接桑苗55万多株,出售39万株。1973年养蚕种12张、产茧222.9公斤,1974年养蚕种35张、产茧788公斤,1976年养蚕种200张、产茧4988公斤,1979年养蚕种463张、产茧10747公斤。1980年养蚕种622张、产茧
13756公斤,产值52806元,是1973年产值557元的94.8倍。梅山、响洪甸两库区共辟茶、桑梯地14121亩。创办茶场20个、经营面积6740亩,桑场21个、经营面积2130亩。


1985年,两个库区内的茶园已发展到18426亩,年产干茶44~70万公斤。产茶乡都建立了茶叶初制厂,基本上实现炒青绿茶机械化。


1987年,桑园发展到12768亩,产蚕茧56.4万公斤,产值达264.1万元。


造田种粮、兴修水利响洪甸库区的青山镇,位于西淠河上游,沿河两岸土地过去是水来成河,水去成滩。从1974年开始治理,经过两个冬春突击会战,完成土石方76万立方米,建成顶宽2米、高4~5米、总长5500米的防洪大堤,疏通河道,围滩造田1500亩。1976年全部栽秧,平均亩产300公斤,总产达36万公斤。


1974~1979年,两个库区共造田4749亩,修建塘、堰、坝691处,水电泵站43处,渠道 39条。至1987年,共修建小水库76座,堰坝4072道,塘3403口,河堤226条、长239.1公里。这些水利工程使1.77万亩农田旱涝保收。


造林育林1973年以来,两个库区年年造林和封山育林。1973~1979年共造林20.46万亩,其中杉树8.2万亩,嫁接板栗50多万株。1986年县分配给两个库区39个村封山育林任务4万亩,后经林业部门检查验收为43877亩。每亩从库区治理经费中补助1.37~2.00元,共补助8万元。


响洪甸水库库区的齐山乡里冲村,耕地全被淹没,山上没有成材树,园内没有级内竹。1974年以来,封山育林,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收入增长较快。1984年人均纯收入达300元,比1973年的87元增长2.45倍,成为库区闻名的富裕村。

梅山水库库区全军乡沙河店村21个村民组、520户、2456人,山地4.09万亩,人均16.6亩,耕地人均仅0.23亩。1983~1984年该村发展板栗树3000亩。1986年全村产板栗1.55万公斤,收入2.48万元。贫困户熊发才5口人,嫁接板栗800株,1986年收栗190.5公斤,得款304元,人均60.8元。1979~1987年,该村有1.4万亩灌丛山封育成林。林木蓄积量达3万立方米,价值300多万元,人均1200多元。


〔表7—5〕1974~1979年库区治理经费使用统计表

梅山、响洪甸两水库库区现有乡、村林场57个,经营面积6.5万亩;药场11个,经营面积715亩。两库区森林覆盖率由1976年的32.3%提高到44.5%。

畜牧水产两个库区有小片草场和四旁草地近6万亩,还有消落区季节性草场2.55万亩,灌丛16万亩和一些零星的林间草地。这些草类具有质量中等,产量较高的特点,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1985年库区大牲畜存栏1.28万头,生猪饲养量达8万多头,家禽饲养量33万多只,养蜂400箱,羊、兔发展到2500多只。

梅山、响洪甸两水库可养水面12.52万亩,水面经营权原属梅、响两水电站的渔场,1981年10月水面经营权划交给金寨县。1983年县成立梅山、响洪甸水库两个渔业公司。县用水电返还款230万元作两水库渔业公司和库区乡村合股经营资金,分作4600股,每股500元。其中青山区1720股,南溪区480股,古碑区590股,双河区590股,江店区335股,梅山镇85股,两渔业公司800股。1983、1984年两次分红17.6万元。


库湾养鱼1965年,响洪甸水库渔场曾建互座土石坝库湾养鱼,1969年因土石坝被冲毁而养鱼中断。1972年起,梅山、响洪甸两水库渔场,又建2处库湾。


1984年后,梅山、响洪甸两水库水面由合股经营改为单独经营和项目联营。县人民政府每年划出部分水电返还款扶持乡、村集体、联户、个体户,在库汊水尾发展库湾养鱼和网箱养鱼。1984~1987年新建库湾19处,库湾总数达21处,设计养鱼水面7490亩。1987年养鱼水面4980亩,总投资(包括主护网)88.37万元,其中乡、村、联户库湾17处,养鱼水面3620亩。梅山库区桃岭乡东岳村1983年冬自筹资金2.5万元,县人民政府扶持贷款9万元,建胡塘库湾,水面500亩,翌年5月竣工,投放鱼苗。1985年成鱼收入2.8万元,1986年收入3万元,1987年收入4.3万元。


网箱养鱼1983年两水库有网箱28.5亩。梅山水库渔业公司有17亩网箱与54户库区农民联营,育成大片鱼苗176万尾,总收入4.8万元,农民分得纯收入1.34万元,户均248.9元。1984年联营网箱29亩,育成大片鱼苗215万尾。1985年联营网箱30.5亩,共投放鱼苗898万尾,出箱成鱼8.3万公斤。1986年两水库水面有网箱69.4亩,其中养鱼苗54.4亩(国营渔场养15亩,集体、个人39.4亩),产鱼苗5.85万公斤(内国营1.25万公斤),养成鱼15亩,产成鱼1.25万公斤(均为集体、个人)。1987年,两水库水面有网箱99.7

〔表7—6〕
1987年养鱼库湾一览表

亩,其中养鱼苗80.9亩(国营6.3亩,集体、个人74.6亩),养成鱼18.8亩(集体、个人),总产量22万公斤,其中鱼苗15.5万公斤(国营2.5万公斤,集体、个人13万公斤),成鱼6.5万公斤(集体、个人)。


乡镇企业两个库区乡镇企业1980年后发展较快。1986~1987年,县用淮委归还的部分移民经费扶持库区生产建设,其中直接用于发展库区乡镇企业的资金195.94万元,投入间接为库区服务的国营企业和安置移民区乡村企业资金276.1万元,合计472.04万元。


文教卫生两个库区文教卫生事业较县内其他地区落后,经支持开始有所改变。

〔表7—7〕
1988~1987年支持库区企业资金统计表


小学教育1954~1957年建水库期间,有49所小学陆续迁至洪水位以上地区。1987年,小学发展到264所(梅山库区141所、响洪甸库区123所),在校学生32324人,有教师 1294人,其中公办教师659人,民办教师635人。

中学教育1954~1957年;两个库区仅有一所初中(南溪),1987年有27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共189今教学班;在校学生10767人,教师641人,其中公办教师578人,民办教师63人。


广播电视1985年两个库区有45个村通广播,占库区村数的57%,有小喇叭2000多只,大喇叭110只。70年代中期,库区少数群众开始购置黑白电视机。1985年,库区建有2座3瓦电视差转台。1986年库区少数群众有彩色电视机。

医疗卫生1958年以前,两个库区有10所联合诊所。1987年有区(镇)卫生院6所,乡(镇)卫生院17所,村卫生所133个,个体开业诊所4个。区乡医疗卫生人员408人(主治医师1名,医师66人),其中全民113人。区(镇)6所卫生院共有房屋10663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5581平方米。1987年,对南溪区卫生院和南湾、桃岭、张冲、油坊店、齐山、黄畈、七邻湾、槐树湾8个乡卫生院,共投资8万元,建设医疗田房1454平方米。目前,区乡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医疗器械设备大多陈旧。

三、资金


1954~1987年,投入两个库区建设资金共为6350.99万元。


移民赔偿、补助费1985~1988年,淮委分4年归还所欠移民赔偿、补助经费1345.29万元,由县库区治理办公室管理,专用于扶持库区移民生产和移民生活困难补助;酌情扶持安置移民集镇公共建设。


库区治理经费1975~197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六安专区水利部门共拨款153.10万元,县财政投资16.40万元,合计169.50万元。由库区治理指挥部统一安排,用于改梯、造田、水利设施、架设高压输电线路等开支144.84万元,均为无偿投资。余款24.66万元,存县财政局。

〔表7—8〕
1954~1987年两库区资金来源统计表

表7—9〕
1986~1987年库区投放资金统计表

水电返还经费1981年省人民政府规定:自1981年起,从梅、响水电站所收电费中每度提取0.013元、从所收灌溉水费中每100立方米提取0.04元返还给金寨县,每年共约 500万元左右。1982年开始执行,1982~1987年共返还2130.58万元,占应返还2789.66万元的76.37%,尚欠659.08万元。


中共六安地委规定返还的水电费使用项目和比例为:1983年以前,行政管理费田为10%,发展多种经营为30%,发展渔业生产为60%;1984~1985年三者分别为10%、40%、50%;1986年以后,三者分别为10%、60%、30%。1982~1984年,经费使用为无偿投资;1985~1987年,改为有偿无息,逐项投放,签订合同,到期收回,循环使用。但大部分到期款项仍不能收回。六年水电返还款用于各项投资的共1833.24万元,占返还款总数的86.04%,其中用于库区渔业生产837.08万元,占总投资的45.66%:用于发展多种经济生产377.55万元,占20.59%;能源建设83.57万元,占4.56%;县办“龙头”工业236.2万元,占12.88%;痴呆补助90万元,占4.91%;库区文教卫生事业43.9万元,占2.40%;库区渔政164.94万元,占9.00%,包括库区副乡长、库管员工资和水上公安派出所经费等项开支。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三节 贡 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