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武装机构
民国38年5月,本区全境解放后,各县先后设立人民武装部,隶属于县人民政府。1951年4月,根据华东军区命令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隶属池州军分区,同时受各县中国共产党县委会领导。1954年10月成立县兵役局,继续保留人民武装部名称(即一个机关两个名称)。1959年9月取消兵役局名称。1986年6月,各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副县级机构),受军分区和县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内设军事科、政工科和办公室。
1958年以前,县以下各设区人民武装部,配现役军队干部1至3名。1959年后,区、公社(乡)的人民武装部干部改由非现役军人干部担任,区、公社(乡)人武部受县人民武装部和区、公社(乡)党委双重领导。
(二)武装部队
民国21年(1932)秋,中共秋浦县委在石埭县境的双坑、甘爵、姚黄等地组织“县委游击队”,有160人参加,这支游击队参加了“九·二O”暴动。
民国23年(1934),由红十军团干部周炳德在贵秋东中心县委领导下组建“驳壳枪队”,全队8人,配备8支驳壳枪,主要活动于贵池县境的棠溪地区。同年8月,中共皖南特委派员携带枪20支至青阳县境的庙前,帮助中共青阳县委建立九华山红军游击队,队长陈树枝,有队员100余人。主要任务是在县委领导下打土豪、筹粮款。至次年,该队编入皖南红军独立团。
民国24年(1935)12月,红十军团路过青阳县陵阳镇,留下11人,11条枪,组建陵阳红军游击队,有队员18人、指导员宁坤山。至12月底发展到40人,翌年2月,与贵池、石埭红军游击队汇合,组成青石贵游击大队,多次袭击第八行政督察区境内的国民党自卫队。
民国27年,贵池人方瑛组织武装小分队与日伪政权展开斗争,号称“方瑛抗日武装大队”,次年部队发展到近百人。29年,方瑛转战至桐城东乡,接受中国桐怀潜中心县委的领导,成立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方瑛任大队长,鲁生任教导员。
民国28年(1939)春,青阳县境内的中共牛山区委通过统战工作,在青阳县石壁乡(今丁桥乡)组成牛山人民抗日自卫大队,有队员100余人,设中共秘密支部。同年10月,青阳县长莫寒竹强令解散这支武装,队员中20余名共产党员投奔新四军。
民国32年,由贵池境内的中共贵东工委组建贵东游击队,又称桐贵青游击队。大队长张开如,政委吴文瑞。初建立时只有十几个武装人员,后来发展到500余人,有长短枪400多支,轻机枪3挺,小钢炮1门。下设3个中队,每个队辖3个排,这支游击队主要活动于贵池东部地区的观前、马衙、流坡矶及青阳县的九华山一带。
民国33年(1944)由贵东根据地输送武装人员,组建贵西游击大队,又称桐贵游击队。大队长黄少臣,政委马守一。下辖3个连,约500余人,主要活动在贵池西部地区的晏塘、高脊岭、洪铺、黄湓等地。
民国34年(1945)10月,由中共铜青南县委组建铜青南游击大队,政委朱农率部在青阳县境的盘台、宾山一带建立中心区;陈尚和、尹彬等率部在茗山、锅冲等地活动。36年7月,改组为铜青贵游击大队,10月,改为泾青南游击大队。37年9月,直辖2个连、1个警卫队和一个区游击队的兵力,队员由初建时的40余人扩大到600余人,活动中心地区在青阳县境宾山、茗山、九华山一带。
1949年5月,区内各县先后建立县大队和县公安队,负责地方防务,1952年6月裁撤,战士复员,干部大部分转入县人武部工作。
1962年,各县组建公安分队,编制30人左右,1966年6月并入人武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1975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隶属各县公安局领导。
下一篇:第四节 民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