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区城乡农副产品加工工具,按其用途分粮食、油料、轧(棉)花、制茶等种类,名目繁多。建国前,传统的粮食加工用具有石碓、石碾、石磨,水碇木竹制砻子、篾筛等。1956年,石埭县国营粮站首次安装机动碾米机、粉碎机、打浆机,至1966年,开始广泛使用机械加工各种农副产品。尔后,随电力的普及,各乡村对上述古老传统加工工具已被新式加工机械所替代。油料加工工具,历史上沿用大型木榨,其形状如巨龙卧室,并配套有直径4—5米环形石槽,配有石磙,直立以牛牵引作同向转动碾碎籽粒,然后以稻草敷轧,做成饼块,排列于木榨之间,一头用檀木板挤压,板外分两层插入木键,挤压出油。因其劳动强度过大,今沿用渐少,多数乡村则改用新式电动机械榨油,既省力,榨油效率又高。原棉脱籽,旧时用脚踏轧花机,此机带有细齿铁轴转动脱籽,因效率低,今多改用电动机械进行棉花脱籽。棉产集中地区如东至县大渡口、贵池县乌沙、驻驾等于50年代初即建立国营轧花厂、棉良种场,均配备有大型的现代化轧花机械设备。群众生活用棉则需进行精细加工,仍沿用旧式“弹弓”配有樟弦弹捶,人日弹花6—7公路不等。50年代末,饲料粉碎机、磨面(粉)机、打浆机也相继被广泛使用。1972年,茶产区大批量茶叶加工,已普遍使用铁制齿轮木轴杀青制茶机、揉捻机、烘干机,其工效比手工揉制高,又很卫生。但茶农少量制茶仍沿用手工制茶工具。至1993年底,全区已拥有碾米机4646部、磨面机1156部、榨油机373部、轧花机849部、淀粉加工机1048部、制茶机4258部。其总动力为97038千瓦,农副产品机械加工总量为91.33万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