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省(市)侨务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安徽省侨务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政策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有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与干扰,给侨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损失。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侨务组织和机构逐步得以恢复和建立,党和国家侨务政策得到全面贯彻以落实,安徽省的侨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一、1949~1966年省侨务机构
1949~1956年,安徽省没有设置专门的侨务机构。为处理日常涉侨事务根据国务院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对侨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及安徽省民政厅、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安徽省公安厅等部门均分别管理过侨务工作。
1956年10月,安徽省设立“华侨事务科”,并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侨务工作。隶属于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处。自此以后,各市、专区、县均先后指定了管理侨务工作的单位或专兼职管理工作人员。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管侨务工作的负责人及职务见表3—1—1。
安徽省主管侨务工作的单位和负责人一览表

二、1966~1980年省侨务机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侨务科的工作被迫暂时中断。凡涉及重大侨务事项时,一律由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请示国务院专项处理。
1967年3月27日,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由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委员会临时管理侨务工作。
1968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了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秘书小组。由秘书小组统一管理全省外事侨务工作,并在秘书小组内专设华侨临时业务组。
1969年6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外事小组统一管理全省外事侨务工作,不再由秘书小组管理。华侨临时业务组同时亦取消。当时,外事小组设立时,编制仅有3人,没有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侨务工作。由于工作范围不断扩大,1971年,外事小组编制增加到4人。初步确定1人兼管全省侨务工作。
1978年初,由于侨务工作的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发〔1978〕3号文件,重申了党的侨务政策。文件中特别提出,各级党委要重视侨务工作。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加强了对侨务工作的领导,在安徽省外事办公室内专设侨务处,并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
1979年4月7日,为了适应侨务工作的新形势,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侨务办公室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挂牌仪式,与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外事办公室侨务处人员编制增加到7人。并明确了当时侨务办公室的基本任务: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以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领导和管理安徽省的侨务工作;保护和发扬侨胞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调动华侨和归侨、侨眷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及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和负责人任职见表3—1—2。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任职表

续表

三、1980~1995年省侨务机构
1980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设立省外事办公室。同年6月6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侨务办公室亦改称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其时,与省外事办公室、安徽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徽省分会合署办公。一个机构4块牌子,由安徽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许国沧同志分管侨务工作。
1983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同意省外事办公室、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省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3块牌子、1套机构、1个领导班子。王杰任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省侨务办公室主任、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许国沧、苏国华、杨多良、王胜才任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兼任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由苏国华主管侨务工作。1984年11月以后,改由许国沧主管侨务工作。到1985年底,安徽省侨务办公室侨务处,共有10名编制。并一直延续到1995年。
1990年6月,安徽省外事办公室领导成员进行调整,由杨多良任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任省侨务办公室主任;许国沧、潘邦富任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任安徽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1993年7月,钮涟调入省外事办公室任副主任,兼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94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任命徐立全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任省侨务办公室主任
1995年5月,中共安徽省委任命陶光银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5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任命王道纯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安徽省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任职见表3—1—3。
省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任职表

续表

续表

一、1949~1966年省侨务机构
1949~1956年,安徽省没有设置专门的侨务机构。为处理日常涉侨事务根据国务院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对侨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及安徽省民政厅、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安徽省公安厅等部门均分别管理过侨务工作。
1956年10月,安徽省设立“华侨事务科”,并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管理侨务工作。隶属于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秘书处。自此以后,各市、专区、县均先后指定了管理侨务工作的单位或专兼职管理工作人员。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管侨务工作的负责人及职务见表3—1—1。
安徽省主管侨务工作的单位和负责人一览表

二、1966~1980年省侨务机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侨务科的工作被迫暂时中断。凡涉及重大侨务事项时,一律由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请示国务院专项处理。
1967年3月27日,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由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委员会临时管理侨务工作。
1968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了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秘书小组。由秘书小组统一管理全省外事侨务工作,并在秘书小组内专设华侨临时业务组。
1969年6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外事小组统一管理全省外事侨务工作,不再由秘书小组管理。华侨临时业务组同时亦取消。当时,外事小组设立时,编制仅有3人,没有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侨务工作。由于工作范围不断扩大,1971年,外事小组编制增加到4人。初步确定1人兼管全省侨务工作。
1978年初,由于侨务工作的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发〔1978〕3号文件,重申了党的侨务政策。文件中特别提出,各级党委要重视侨务工作。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加强了对侨务工作的领导,在安徽省外事办公室内专设侨务处,并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
1979年4月7日,为了适应侨务工作的新形势,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侨务办公室正式成立,并举行了挂牌仪式,与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外事办公室侨务处人员编制增加到7人。并明确了当时侨务办公室的基本任务: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以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领导和管理安徽省的侨务工作;保护和发扬侨胞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调动华侨和归侨、侨眷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及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和负责人任职见表3—1—2。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任职表

续表

三、1980~1995年省侨务机构
1980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设立省外事办公室。同年6月6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侨务办公室亦改称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其时,与省外事办公室、安徽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徽省分会合署办公。一个机构4块牌子,由安徽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许国沧同志分管侨务工作。
1983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同意省外事办公室、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省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3块牌子、1套机构、1个领导班子。王杰任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省侨务办公室主任、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许国沧、苏国华、杨多良、王胜才任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兼任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由苏国华主管侨务工作。1984年11月以后,改由许国沧主管侨务工作。到1985年底,安徽省侨务办公室侨务处,共有10名编制。并一直延续到1995年。
1990年6月,安徽省外事办公室领导成员进行调整,由杨多良任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任省侨务办公室主任;许国沧、潘邦富任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任安徽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1993年7月,钮涟调入省外事办公室任副主任,兼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94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任命徐立全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任省侨务办公室主任
1995年5月,中共安徽省委任命陶光银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5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任命王道纯为安徽省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
安徽省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任职见表3—1—3。
省侨务办公室机构设置及负责人任职表

续表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