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掩护主力转移
民国35年(1946年)5月26日,国民政府派遣第四十八军一三八师进攻淮南津浦铁路西解放区。为掩护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转移,定远藕塘、界牌地区民兵,主动担任阻击国民党军任务,以迟缓国民党军的进攻。界牌乡长陈士海、民兵队长徐金良率青年队30余人,在界牌集街南头炮楼内,阻击一昼夜,击退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后来,国民党军由1个营增加到2个营,并配置重火器,加强进攻力量。民兵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由于民兵的顽强阻击,赢得时间,保证了人民解放军在藕塘、界牌地区的主力安全转移到苏北解放区。
二、就地坚持斗争
民国35年(1946年)7月,两淮解放区主力部队战略转移至苏北、豫东解放区后,广大民兵就地坚持斗争,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的战略行动。嘉山地区民兵,在民国36年6月的一天,配合洪泽湖赤卫队,以远达300余里地的长距离奔袭,打击东张、旧县、大红山、潘村、古沛、井头等地的国民党军,仅东张一仗,歼灭国民党军1个营,俘营长及其士兵90余人。接着在井头战斗中,歼灭国民党盱眙保安队1个连,缴获轻机枪2挺,长短枪140余支。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军主力的进攻。民国36年期间,砀山黄河故道以南为国民党军占领区,以北为解放区。贾庄处在解放区边缘,系“拉锯”地区。在“拉锯”战中,中共华砀县委领导贾庄地区民兵开展地道战,就地坚持斗争。贾庄周围9个村庄都挖了纵横交错的地道,后来又和北面的单县、西面的虞县、东面的丰县、鱼台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地道网。贾庄民兵积极运用地道战,开展抗粮抗税斗争,袭扰国民党军。国民党军经常出动大部队迸犯贾庄,企图将其摧毁。由于贾庄民兵充分发挥地道战的特长,时在地上,时在地下,时在村东,时在村西,打得国民党军晕头转向,因而,国民党军屡次进攻皆被挫败,即使一时占领贾庄,也只是早占晚撤,不敢进驻。贾庄民兵地道战在解放战争中传誉四方,成为解放区坚强的前哨阵地。
三、粉碎国民党军“清剿”
民国37年(1948年)5月,凤阳县凤阳山的共产党游击队和民兵,屡次打击国民党军,在津浦铁路线上破坏国民党军的军事运输,造成对国民党军的极大牵制。国民党军为消除肘腋之患,调集整编第四十六师第一八八旅第五六三团、保安第三团、第五团和3个县大队,共7000余人,对凤阳山进行“清剿”,扬言“百日内全歼凤阳山共产党”。凤阳、定远民兵,配合游击队,采取避强打弱,迂回包围,外线出击,长途奔袭等手段打击国民党军。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凤阳山游击队,一面将3个主力连分散到各地,与当地民兵就地坚持斗争,一面将3个主力连放到外线之寿县地区,袭击国民党军。在民兵的配合下,连克许集、仇集、邓家圩等据点,歼国民党军150余人。从而转被动为主动,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百日清剿”。在百日反“清剿”的斗争中,民兵配合游击队作战39次,烧毁国民党军碉堡16座,歼灭国民党军439人,缴获轻机枪5挺,长短枪370支,子弹1万余发。百日反“清剿”的胜利,使凤阳山区根据地扩大到北到凤阳城,南达定远县,东连红心集,西接马头城等地。这一根据地,后来成为皖北地区支援解放战争重要基地之一。
四、配合淮海战役
【破坏军事运输线】
民国37年(1948年)11月,为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期间,为打破国民党军调兵、增援和突围计划,保证人民解放军顺利歼灭被围之国民党军,津浦铁路沿线民兵掀起为期3个月的破路运动,展开一场以破坏国民党军军事运输为中心的破袭战。11月11日晚,凤阳第一区民兵配合江淮第四军分区武装,炸毁门台子至临淮关铁路一段,曹店乡民兵烧毁武店北桥梁一座。12日晚,凤阳民兵配合江淮第四军分区武装破坏张八岭至管店铁路一段,截断5里长的电线杆,收电线200多斤。18日,嘉山民兵配合地方部队炸毁张八岭一线12处铁路。11月中旬,江淮第三军分区民兵共5000余人,配合解放军第三十六团,出动大小车百余辆,经2大3夜激战,歼灭磨盘张、新马桥、曹老集3个车站的交警,毁坏铁路30华。12月11日,凤阳、嘉山民兵配合地方武装破坏张八岭至管店间铁路50多里。在此期间,宿怀民兵配合地方武装,破坏境内贯穿南北的180多里长的津浦铁路。战幕刚一拉开,600余民兵配合县大队,出动大小车200多辆,扒毁新马桥至连城间的一段铁路,并将铁轨、道钉全部运回,使国民党军的铁路运输处于瘫痪状态。亳县民兵在淮海战役期间,截击国民党军汽车多次。一次,国民党军一批军车从亳县运送物资到永城,被李集乡30名民兵截击,烧毁汽车1辆,其余全部被截获。后国民党军又有一批军车从永城向亳县运送物资,又被李集乡民兵截击,缴获大米2600余斤,子弹16万发,被服160余包,俘押车官兵13人,切断了亳县与永城之国民党军的相互支援。
【阻击溃军】
民国37年(1948年)12月24日晚,中共亳县双沟区委书记兼民兵教导员许广凯和民兵中队长李先道,带领600余民兵,来到双堆集支援战斗。当晚,李先道带一部分民兵到解放军粮站领取面粉,返回途中经五圩子村时,听到村东北角的地里有动静,李先道便带着几个民兵前往侦察,在有动静的方向见一群国民党军往一片柏树林里钻。李先道判断,可能是溃逃的国民党军,便决心将其歼灭。李先道立即集合民兵,迂回到国民党军背后,将树林子包围起来。李先道一声令下,民兵突然一排子枪打过去。林中国民党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吓得一枪也不敢还击,一个个举起手来从树林里钻出。经查明,原来这伙国民党军是黄维兵团的溃军。后来,李先道受到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的表扬。12月下旬的一天黎明,中共亳县观堂区委书记兼民兵教导员吴振德在刘集听到群众报告,说有一股溃逃的国民党军于夜间窜进后楼。吴振德立即带领4个民兵,赶到离后楼200多米处的一片坟地隐蔽下来,观察村上的动静。天渐亮,吴振德和4个民兵果然发现村头场子上有不少人,黑压压一大片。吴振德和4个民兵研究,决定引国民党军开火,以暴露其目标,然后咬住他们,让大部队来将其歼灭。吴振德和4个民兵一齐开枪向村子里射击,村子里国民党军果然中计,机枪、小炮齐向坟地打来。吴振德和4个民兵见诱敌已成,钻进交通壕,时隐时现,与国民党军周旋。是时,驻在附近的华东野战医院史政委听到枪声,带一个警卫班赶来参加战斗。他们打打停停,千方百计咬住国民党军。在民兵和警卫班的诱阻下,国民党军4小时只前进8里。当进至刘集附近的殷楼,刘集的民兵和担架队5000余人,一拥而上将殷楼包围起来。天黑前,人民解放军1个骑兵营赶到殷楼,在民兵配合下,将这股溃逃的国民党军歼灭。俘国民党军副师长以下官兵1300余人,缴获电台1部、重机枪4挺、轻机枪130多挺、小炮10门、枪支弹药5大车和几箱银元。
【消灭散兵游勇】
在淮海战役期间,淮北民兵布下天罗地网,盘查行人,实行联防,不让击散的国民党军漏逃。国民党军军长胡临聪就是被民兵活捉的。民国37年(1948年)12月6日晚,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的国民党军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分头突围。国民党军第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收拢200余名残兵,自己换上战士服,混在溃军中逃跑。8日凌晨,全部被民兵截获。在押送的路上,胡临聪乘机逃脱,换上老百姓便衣,企图混出解放区。12月10日下午,胡临聪化装成赶大车的,逃到天王一庄。三台楼的王克进等8名民兵,看着跟在大车后的2个人,行迹可疑,其衣着很不合体,且神情鬼祟。王克进等8人,当即上前将其拉住盘问,他俩吞吞吐吐,前言不对后语。一个矮个子慌忙摘下马虎帽,从夹层里取出2只金戒指,企图收买民兵,蒙混过关。王克进在那矮个子取下马虎帽的一刹那间,发现他那光秃的头上,有一道明显的印圈,便猜定他是国民党军官,随即把他2人抓住送到军分区。经审问,那矮个于是国民党军第四十一军军长胡临聪,瘦个子是他的军需官。亳县民兵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毙伤散亡之国民党军115人,俘21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3挺,长短枪850支,炮4门。战役结束后,全县民兵受到上级表扬和嘉奖。
五、配合渡江战役
【侦察敌情】
民国38年(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继淮海战役大捷后,又发起伟大的渡江战役。为准确掌握国民党军的江防部署,沿江民兵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水情熟等特长,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展开侦察活动。4月6日晚,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侦察营312人,在亚平、慕思荣的率领下,分别从叶家墩、江心洲起渡,在十里场、皇公庙和坝埂头、夹江口之间登陆,渡江侦察。渡江后,到达南陵工山地区,与沿江支队汇合。在民兵的配合下,通过多种形式,很快搞清了国民党军的江防部队番号、指挥、编制及阵地等情况,圆满完成侦察任务。渡江战役前夕,芜湖县各地民兵广泛开展敌情调查,搞清国民党军的部队番号、指挥官姓名、特性、爱好,武器装备、工事构筑、内部矛盾、官兵士气、物资储存、弹药和粮食仓库等,及时传送到江北人民解放军手中,为大军胜利渡江提供了可靠情报。为确保江南与江北联络畅通和及时传送情报,芜湖地区民兵在芜湖、港、螃蟹矶、三山、大洲、小洲、油坊咀、高安桥、旧县、笠帽山和荻港等地设立秘密工作站,秘密进行侦察和情报传递工作。在中共芜宣工委领导下,民兵和游击队在湖阳、丹阳、衣锦、景山湖、马鞍山、三里牙、万春圩、易太圩等地也相继建立秘密工作站,先后向江北人民解放军送情报20多次。繁昌县民兵韦帮村,曾3次坐小渔盆过江送情报。4月14日,在游击队和铜陵民兵共同努力下,胜利完成对沿江国民党军防务情况的最后一次侦察任务,弄清了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师团指挥所驻地、炮火配置和工事构筑等情况,选派水性较好的民兵赵帮根送给江北人民解放军。赵帮根接受任务后,巧妙地通过封锁线,划着小渔盆,冒着风浪,穿过急流,胜利地送到江北人民解放军手中,人民解放军誉之为“江南人民的使者。”
【拔除桥头堡】
渡江战役中,国民党军除以重兵布防在长江南岸一线外,还投下部分兵力前出长江北岸,建立桥头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迫近江边,以掩护其南岸主要阵地,保障其海军舰艇来往巡弋。长江北岸民兵广泛展开拔除桥头堡提点活动,为人民解放军渡江打通第一关。民国38年(1949年)4月初,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在铁板洲大抓壮丁,修筑工事,建立一座名为“老虎堡”的桥头堡。铁板洲的民兵队长陈钢接到上级指示,要他们拿下“老虎堡”。陈钢领受任务后,派民兵张华前往实地侦察,弄清“老虎堡”据点有国民党军的1个中队防守,有1挺轻机枪,13支步枪,2支冲锋枪和1支手枪。官兵们经常通宵达旦赌博,战斗力不强。陈钢根据上级指示和已侦察的情况,召集附近2个村的民兵,部署战斗任务。4月9日凌晨,陈钢带着十几个民兵,隐蔽地进至“老虎堡”附近的芦苇丛中埋伏下未。吃早饭的时候,陈钢和陈柏松打扮成卖五香蛋的小贩,将2个哨兵诱杀,然后敏捷地进到国民党军的驻地。夺过靠在墙的轻机枪和冲锋枪,对着正在赌博的国民党官兵大声喝道:“不许动,举起手来!”那个中队长见势不妙,转身想从暗门中逃跑,陈柏松一扣板机,将其击毙。隐蔽在芦苇丛中的民兵听到枪声,一拥而上,将这个据点拔除。此后,铁板洲便成为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跳板之一。
【充当船工】
渡江战役中,江北沿岸以民兵为主体,组织一支庞大的船工队,输送人民解放军渡江。仅据无为地区统计,民兵船工有2200人被评为渡江英雄和功臣,其中特等英雄3名(1名在战斗中牺牲),一等功臣296名,二等功臣429名,三等功臣973名,四等功臣499名。无为县汤沟区提树乡国泰村民兵车胜科是个船民,他听说解放军要渡江,便要求参加船工队。民国38年(1949年)4月20日晚,车胜科和他的父亲车德望争着加入渡江“先锋船”的行列,父亲掌舵,儿子摇桨。在茫茫的江面上,首批36条满载人民解放军的先锋船急速前进,他父子驾的船航行在最前头。船到江心,国民党军猛烈开炮,弹片在他们身边嗖嗖飞过,他俩奋不顾身,迅速疾驶。愈接近南岸,国民党军的火力愈加猛烈,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保护车胜科父子的安全,人民解放军战士主动上来站在他俩的前面,替他俩挡弹,车胜科斩钉截铁他说:“送你们过江是我们的事,上岸打仗全靠你们”,硬是把人民解放军战士推进船仓。车德望左胸中弹负伤,车胜科不顾父亲的伤势,冒着炮火,用尽全力拼命向前划,终于第一个把船划到对岸。当他重返江北时,年迈的父亲已光荣牺牲。车胜科强忍悲痛,回家又把三弟领上船来,继续运送人民解放军渡江。深夜,国民党军飞机轮番扫射。三弟的左臂又中弹负伤。车胜科想到父亲的牺牲,三弟的受伤,怒火填满胸膛,又回家动员四弟上船。车胜科在船上坚持战斗3天3夜,圆满完成运送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任务。渡江战役结束时,车胜科被评为“渡江特等英雄”。无为县马坝村有个年仅13岁的马毛姐和她民兵哥哥马圣宏一道,担任运送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任务。船至江中恰遇国民党军的兵舰向他们开炮,炮弹落在周围,船颠簸得厉害。有的战士建议稍停一下,马毛姐拒绝说:“船越快靠岸越保险”。哥哥的裤子被子弹打穿,她鼓励哥哥说:“不要紧,快到岸了!”兄妹配合协调,终于将人民解放军运送到南岸金家渡。在渡江战役中,兄妹俩来回运送人民解放军23趟,均被评为一等渡江功臣。
【截击溃军】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后,国民党军纷纷溃逃。皖南民兵为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主动投入战斗,截击溃逃的国民党军。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军第一六团的120余人,溃逃到郎溪县凌笪小西卡住宿,民兵队长王德才发现,立即带领10名民兵,组织500余名农民,手持长矛、大刀、锄头、铁锹,将其紧紧围住。25日,被围国民党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全部投降。共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73支,信号枪1支,子弹7.5万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