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交通工具
车辆
独轮车 板车
民国20年(1931年),随着山东、苏北一些农民迁居本县,手推木制独轮车在县境出现。此后,少数县人开始仿制,用于运输。1950年县搬运工会成立时有独轮车60多辆,每车可载重150公斤。1951年,县搬运站购大板车和400磅小板车12辆,每车可载重200公斤。1954年,县搬运站购进大轮板车30辆,独轮车被淘汰。60年代初,开始用驴子牵引人力板车,每车可载750公斤。之后,随着本县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板车只用于短途运输。1985年,县搬运公司尚有板车120辆。
马车
民国36年(1947年)和37年,县人何道龙、贺钟英从安徽省固镇县和河南省购买几辆马车,在县城组成马车行,从事运输业。1950年,县城商人李德奎等人先后购马车数辆。1952年,县马车联营社成立,有马车50辆。1955年以后,由于汽车运输业的发展,马车逐步减少。1960年;县运输公司仅存马车19辆,骡马34匹。70年代初,马车被淘汰。
汽车
民国21年(1932年)县国民政府建设科长朱又新和县城商会会长余慎之因运货之需,合伙买一辆旧汽车,是为来安县引进的第一辆汽车。随后,县城其他商人又合资购进四,五辆汽车,其中小客车2辆,可载客5~6人。抗日战争开始后,车主或将汽车卖掉,或将汽车拆掉,县内汽车无存。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参议长戚绍武和商人冯泰兴、吴华庭等人又合资购进货车一辆。由于当时汽油困难,以木炭为燃料,时人称其为“木炭汽车”。
1953年,本县汽车站开始承办客货运输业务,运输车辆均由滁县地区汽车公司派遣(此法一直沿用至今)。该年驻站客车仅1辆。1985年,驻站客车19辆,货车5至10辆。50年代,客车为25至30座小型客车,也有部分货车经改装成为代客车。从60年代起,大型客车逐步增加。至1976年,代客车被淘汰。60年代,本县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始购置货车和特种车(救护车等)。车型主要有“解放”、“道奇”、“嘎斯”,“尼三”等。进入80年代以后,县内所购车辆的型号颇多,各种进口车逐年增加,多数企业单位都拥有自用的货车或工具车(客货两用车)。粮食、商业等部门均有自己的车队;行政部门则购置吉普车、面包车、轿车等。1978年以后,个体客货车辆亦逐年增多。1985年,全县有机动车辆807辆,其中,机关单位479辆,个体客车5辆,个体机动运输车304辆。此外,社会上还有1022辆小型机动车辆参加运输。
自行车
建国初期,本县仅邮电部门和少数机关单位有几辆公用自行车。60年代以后,机关单位职工使用单位购买的自行车渐增,少数职工家庭开始拥有自行车。80年代起,自行车在本县城乡基本上得到普及。至1985年,全县经公安部门打印发给牌照的自行车共有27733辆;未经公安部门登记的私人自行车尚为数不少。
附1:
建国后若干年份全县机动车辆统计表
附2:
1983——1985年全县个体机动车辆统计表
船舶
民国年间和建国初期,县内所有船只皆为木帆船。船民在江河中行船,若遇到小风或逆风便需撑篙、摇橹、背纤。从1970年起,本县开始购进水泥船;此后,木帆船逐渐被水泥船取代。1971年5月,本县航运公司自制的第一艘机械动力拖轮制成下水。1974年,开始推广使用挂浆机船。随后,原来靠风力人力行驶的船只陆续改装成机动船。至1985年,县航运公司共有船只83艘,机械动力142015马力,载重总吨位2708吨。其中拖轮6艘,820匹马力;货驳船36艘,载重吨位1787吨;小型挂浆机船40艘,600匹马力,载重吨位913吨;木帆船1艘,载重吨位8吨。此外尚有个体户船只63艘,载重吨位1469吨。非交通部门拥有拖轮1艘,载重80吨。
木帆船
民国年间,县内木帆船最大的载重吨位约40吨,最小的1吨左右。1950年秋,汊河船民协会成立时,有木帆船30余艘。1956年,县水上运输合作社成立时,有木帆船114艘,载重总吨位1015吨;其中最大船只载重吨位35吨,小的1~2吨。1958年,县水运社自办船厂,对旧木帆船进行维修,并更新船型,扩大载重吨位;另新造45吨至80吨木帆船4艘。1960年至1965年,船只完好率为80%,名列滁县地区第二。1970年以后,随着水泥船购置量和机动船购置、自制量不断增加,木帆船逐年减少。1985年,县航运公司尚存木帆船1艘,载重吨位8吨。
水泥船
1970年,滁县地区交通部门分配给本县航运公司水泥船9艘,载重总吨位450吨。1984年,县航运公司共有水泥船29艘,占船舶总数的25%,占总载重吨位的36%。1985年,县航运公司将9艘水泥船改装成挂浆机船后,尚存20艘水泥船。
挂浆机船
1974年,本县购进第一艘挂浆机船,拖货驳30吨。之后,逐步增加;1985年底,水上运输公司共有挂浆机船40艘,机械动力600匹马力,载重总吨位913吨。此外,本县个体船户有船只63艘,其中多为挂浆船,总载重吨位1469吨。
拖轮
1969年秋,县水上运输公司借用江苏省六合县船厂场地,仿外地图纸由本县造船厂工人自制木质拖轮1艘,自身载重40.55吨,90马力,可拖货船366吨。1971年5月1日,该船制成下水,是为本县船工自制的第一艘拖轮,也是滁县地区的第一艘自制拖轮。该船被滁县地区交通部门编为“滁地1号”投入营运。此后,县航运公司陆续购制、改装拖轮数艘。1977年,县航运公司购进第一艘钢质拖轮,自身载重40.5吨,机械动力120匹马力,可拖货驳600余吨。1985年,县航运公司共有拖轮6艘,机械动力800匹马力;货驳36艘,载重吨位1787吨。其中水泥驳船20艘,载重796吨,钢质货驳12艘,载重780吨。
独轮车 板车
民国20年(1931年),随着山东、苏北一些农民迁居本县,手推木制独轮车在县境出现。此后,少数县人开始仿制,用于运输。1950年县搬运工会成立时有独轮车60多辆,每车可载重150公斤。1951年,县搬运站购大板车和400磅小板车12辆,每车可载重200公斤。1954年,县搬运站购进大轮板车30辆,独轮车被淘汰。60年代初,开始用驴子牵引人力板车,每车可载750公斤。之后,随着本县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板车只用于短途运输。1985年,县搬运公司尚有板车120辆。
马车
民国36年(1947年)和37年,县人何道龙、贺钟英从安徽省固镇县和河南省购买几辆马车,在县城组成马车行,从事运输业。1950年,县城商人李德奎等人先后购马车数辆。1952年,县马车联营社成立,有马车50辆。1955年以后,由于汽车运输业的发展,马车逐步减少。1960年;县运输公司仅存马车19辆,骡马34匹。70年代初,马车被淘汰。
汽车
民国21年(1932年)县国民政府建设科长朱又新和县城商会会长余慎之因运货之需,合伙买一辆旧汽车,是为来安县引进的第一辆汽车。随后,县城其他商人又合资购进四,五辆汽车,其中小客车2辆,可载客5~6人。抗日战争开始后,车主或将汽车卖掉,或将汽车拆掉,县内汽车无存。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参议长戚绍武和商人冯泰兴、吴华庭等人又合资购进货车一辆。由于当时汽油困难,以木炭为燃料,时人称其为“木炭汽车”。
1953年,本县汽车站开始承办客货运输业务,运输车辆均由滁县地区汽车公司派遣(此法一直沿用至今)。该年驻站客车仅1辆。1985年,驻站客车19辆,货车5至10辆。50年代,客车为25至30座小型客车,也有部分货车经改装成为代客车。从60年代起,大型客车逐步增加。至1976年,代客车被淘汰。60年代,本县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始购置货车和特种车(救护车等)。车型主要有“解放”、“道奇”、“嘎斯”,“尼三”等。进入80年代以后,县内所购车辆的型号颇多,各种进口车逐年增加,多数企业单位都拥有自用的货车或工具车(客货两用车)。粮食、商业等部门均有自己的车队;行政部门则购置吉普车、面包车、轿车等。1978年以后,个体客货车辆亦逐年增多。1985年,全县有机动车辆807辆,其中,机关单位479辆,个体客车5辆,个体机动运输车304辆。此外,社会上还有1022辆小型机动车辆参加运输。
自行车
建国初期,本县仅邮电部门和少数机关单位有几辆公用自行车。60年代以后,机关单位职工使用单位购买的自行车渐增,少数职工家庭开始拥有自行车。80年代起,自行车在本县城乡基本上得到普及。至1985年,全县经公安部门打印发给牌照的自行车共有27733辆;未经公安部门登记的私人自行车尚为数不少。
附1:
建国后若干年份全县机动车辆统计表
附2:
1983——1985年全县个体机动车辆统计表
船舶
民国年间和建国初期,县内所有船只皆为木帆船。船民在江河中行船,若遇到小风或逆风便需撑篙、摇橹、背纤。从1970年起,本县开始购进水泥船;此后,木帆船逐渐被水泥船取代。1971年5月,本县航运公司自制的第一艘机械动力拖轮制成下水。1974年,开始推广使用挂浆机船。随后,原来靠风力人力行驶的船只陆续改装成机动船。至1985年,县航运公司共有船只83艘,机械动力142015马力,载重总吨位2708吨。其中拖轮6艘,820匹马力;货驳船36艘,载重吨位1787吨;小型挂浆机船40艘,600匹马力,载重吨位913吨;木帆船1艘,载重吨位8吨。此外尚有个体户船只63艘,载重吨位1469吨。非交通部门拥有拖轮1艘,载重80吨。
木帆船
民国年间,县内木帆船最大的载重吨位约40吨,最小的1吨左右。1950年秋,汊河船民协会成立时,有木帆船30余艘。1956年,县水上运输合作社成立时,有木帆船114艘,载重总吨位1015吨;其中最大船只载重吨位35吨,小的1~2吨。1958年,县水运社自办船厂,对旧木帆船进行维修,并更新船型,扩大载重吨位;另新造45吨至80吨木帆船4艘。1960年至1965年,船只完好率为80%,名列滁县地区第二。1970年以后,随着水泥船购置量和机动船购置、自制量不断增加,木帆船逐年减少。1985年,县航运公司尚存木帆船1艘,载重吨位8吨。
水泥船
1970年,滁县地区交通部门分配给本县航运公司水泥船9艘,载重总吨位450吨。1984年,县航运公司共有水泥船29艘,占船舶总数的25%,占总载重吨位的36%。1985年,县航运公司将9艘水泥船改装成挂浆机船后,尚存20艘水泥船。
挂浆机船
1974年,本县购进第一艘挂浆机船,拖货驳30吨。之后,逐步增加;1985年底,水上运输公司共有挂浆机船40艘,机械动力600匹马力,载重总吨位913吨。此外,本县个体船户有船只63艘,其中多为挂浆船,总载重吨位1469吨。
拖轮
1969年秋,县水上运输公司借用江苏省六合县船厂场地,仿外地图纸由本县造船厂工人自制木质拖轮1艘,自身载重40.55吨,90马力,可拖货船366吨。1971年5月1日,该船制成下水,是为本县船工自制的第一艘拖轮,也是滁县地区的第一艘自制拖轮。该船被滁县地区交通部门编为“滁地1号”投入营运。此后,县航运公司陆续购制、改装拖轮数艘。1977年,县航运公司购进第一艘钢质拖轮,自身载重40.5吨,机械动力120匹马力,可拖货驳600余吨。1985年,县航运公司共有拖轮6艘,机械动力800匹马力;货驳36艘,载重吨位1787吨。其中水泥驳船20艘,载重796吨,钢质货驳12艘,载重78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