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钩钓渔具类
一、卡钩
又称卡弓,属延绳钓具,不用金属钓钩而用竹蔑削成的卡弓。作业时用芦苇或麦管制成的卡管套住,夹上饵料设置水中,鱼类食饵时,嚼破卡管,卡弓即弹开,撑住鱼口,而被捕获。主要捕捞对象有鲫鱼、条,通常每船备卡7盘。每盘卡钩一般日产2.5~4公斤,高可达5公斤,一年生产9个月。
卡钩由干线、支线和卡等部分组成。
作业时,需鱼船一艘,作业人员2~3人。放卡前先装饵料。饵料以芽谷、面条为主,此外还有用麦子、蚕豆、小虾等。装饵料时,把面粉先做成面条,切成尖角形,放入锅内炒干。使其具有香味,将其嵌入卡弓内,用卡管套住。芽谷是将谷子浸湿发芽后再晒干使其具有甜味。麦子需用水浸泡或放锅中煮软,再将卡弓两尖端直接插入麦粒即可。蚕豆和虾均系嵌入卡弓,外用卡管或细线套住。
放卡时,选好渔场,先插一根竹杆,固定干线,随后1人划船,1人依次放卡,同时沿着卡线撤布少量引饵,待干线全部放完后,再插一竹竿,作为标志,直至7盘线全部放完,第2天早上,将竹竿拔起,依次收卡,取上渔获物,将卡弓顺次盘放篮内。
二、对钩
又称划钩,属空钩延绳钓具。作业时,使钓钩在水中来回划动钩刺鱼类,而达到捕获目的。
对钩捕捞对象以鲤、青、草、鳊、鲫等鱼类为主。冬季作业。其中鲤占80%,捕捞个体一般以1.5~5公斤,大者可达10公斤以上。通常一对船一竿钩,平均日产5~7公斤,总产量750~1000公斤。
对钩由干线、支线、钓钩线、曳绳、划竿等部分组成。
作业时,渔船2艘,每船2人。先选好渔场后,两船靠扰,一船带出干线,划托及曳绳。曳绳长度随水深情况而定,两船逐渐分开。船间距一般保持20~30米,航行速度每小时15~20公里。2船船首的人面向船尾,手持划竿前后来回协调地划动,钩刺鱼类。
发现有鱼挂住的感觉,即可起钩,一般鲤鱼上钩,曳绳断续的弹动;鲫鱼是拉一下,停一下;鳜鱼是向下拉,曳绳下沉;青、草鱼猛向前冲,曳绳向前,鱼随着钓钩向前,曳绳很轻。根据鱼类习性,起钩时间可加之控制,防止逃鱼和过分损伤鱼体。
起钩时,船掉头对着曳绳的方向,迅速收取曳绳拉上钩托时,干线要缓慢收起,被钩的鱼类露出水面时,视其大小,用抄网抄取或直接提出水面。取鱼后,将钩重新放下,继续作业。一船拖1~2小时后,就要调换渔场。
三、挂钩
属空钩延绳钓类,按捕捞对象不同,敷设水层,有上层和底层的区别。作业时将钩具横断河道或平行湖江沿岸,拦阻鱼类往返的通道。利用锐利的钩类,刺挂鱼体,达到捕捞目的。捕捞对象以鲢、鳙为主,也有少量鲤、鳊、青鱼、草鱼、鳜、、等鱼类。在湖泊中通常每船备钩16竿,共有8000~10000只钩子,日产量约15~22.5公斤,每个月生产25天左右,全年作业,总产量约6000公斤。
挂钩由干线、支线、钓钩,浮子和沉石等组成。
作业时,渔船一艘,载重1.5吨,作业人员2人。将干线每2钩为一圈依次套在竹竿上,注意勿使支线相缠。每1000只钩件为一竿,共计12竿,各将6竿干线联接好,每500钩结一沉石,1000只钩结一浮筒。最后在干线两端各结碇石一块。每天下午3时选好渔场后,首先放下碇石,依次放出钓钩,直到6竿钩放完,再下碇石一块或系结岸边石块上。还有6竿钩另选渔场,依上述方法放钩。钩在水中的高低,根据光照的照度,以增减浮、沉子的数量和浮子绳长度来调节。无月少星,放钩在水面下150毫米处,月、星亮度较强时,保持在水面下300毫米处的水层。月圆亮度大时可放在水面以下1000毫米左右。
清早起钩,首先解下碇石,依次将干线穿入竹竿,钩挂在干线上,遇有浮筒和沉石,即行解脱。如此,收满一竹竿,即将干线解开,另穿一竹竿,直到另一块碇石为止。收钩时,感觉或发现干线抖动,说明有鱼,这时需慢慢收线,线鱼近水面时,用捞钩钩取。
挂钩作业时间长,产量较高,但渔获质量差,鱼类脱钩后易引起鱼病,在养殖区域内不应使用。

四、黄颡鱼钩
亦叫弯钩。专捕黄颡鱼。这种钩具结构比较简单,仅由于绳、支绳、钩和属具标杆组成。每年春季涨水,自3~6月在湖里浅水区均是良好渔场,使钩具专捕黄颡鱼。作业时,1船(用溜网船)3人,带钩10篮,在湖里生产。傍晚时放钩,1人划船,2人边挂食饵(螺丝肉或蚯蚓)边放钩,翌日黎明收钩。一般一晚能捕鱼100斤左右,最高达150斤。全省各湖泊河港均有使用。五、寸钩
寸钩专捕食肉性鱼类,如乌鱼、白鱼、大黄颡鱼等,故很适用于湖泊养鱼的除野。作业水域较广,江河、湖泊、水库均能适用。钩具由于绳、支绳及钩等部分组成。附属渔具是竹竿、用以结紧及固定钩的作业方位,每隔3枚钩在干绳上附结竿。
六、鳜鱼钩
又称直咀钩,是专捕鳜鱼的工具之一。钩具结构与属具,类似黄颡鱼钩,所不同的钩是直咀型,是用24号铁丝制成。直咀有倒须。作业时,1船(溜网船)2人操作,每天傍晚1人划船,1人边装饵(蚯蚓)边下钩,翌日清晨起钩。一般一晚能捕鳜鱼10斤左右。七、青鱼钩
以捕青鱼为主及少数鲤鱼。作业时,将钩线中段以活结系一石头,以螺肉作饵。浮筒因石头之重,垂直于水中,待青鱼吞食螺肉往下拖时,系结石头的活结散开,石头掉落水中,浮筒就平卧水面,此时即知已捕住鱼。作业季节在农历九~十月期间。主捕青鱼(鲤鱼也能捕到)。分布多在湖滨地区。
八、黄鳝钩
系小湖泊里捕小水产的工具,作业时,人在湖岸上慢慢地走动,钓钩上挂有蚯蚓作饵,黄鳝追食蚯蚓被钩捕。作业时间在农历五~八月。
九、甩钩
俗称骨钩。作业时间用锡制沉子的重量,将钩与线一起甩至较远的水中,利用锐利的钩尖,拖刺鱼类,以达捕捞目的。渔具由钩竿、钩线、沉子等部分组成。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各大小支流。以捕鲤、刺等大鱼为主。
十、通钩
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在竹竿根部装置锋利的铁钩,利用冬季鱼潜伏水底岩穴、沟漕的习性,用钩强行刺入鱼体而达到捕捞目的。主要捕获物有鲤、鲶、鲫、鳜等底层鱼类;而以鲤、鲶为主。通常每艘船有通钩4~6把,平均日产量20~25公斤左右。12月至翌年2月为生产季节,1月为旺季。渔具由钩竿、铁钩、接竿等部分组成。
十一、鱼钩
属饵延绳钩。钩上装有活饵,张挂于水中底层,诱鱼食饵上钩。以捕长吻为主,次为鲶、鲤等鱼。通常生产1次,放钩3盘。日产量为4公斤,高达30公斤。从3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生产季节。渔场以江河口叉或水道转弯处为佳。水深6~30米左右最好。但要求底质为硬泥、礁石、多洞穴,水流较缓,无水草处放钩。
十二、鱼叉
叉尖锋利,多数有倒刺。作业时将叉投刺鱼类,达到捕获目的。鱼叉分布较广,结构多样。鱼叉自重根据捕捞对象大小确定。一般在0.25~3公斤。作业时单独作用,也可用灯光、罱网配合作业。捕捞对象以青鱼、草鱼、乌鳢等为主。
作业时,渔船1艘,载重0.5~1吨,作业人员2~3人,伺机看准鱼类去向猛力投叉,刺入鱼体。未发现有鱼时,可用竹棒等在水中搅动,赶鱼逃逸,看清动向,待鱼稳定后再叉。
十三、镣
有利凿。作业时,手持镣柄,将镣凿在水的表层或者底层左右来回迅速划动,碰到鱼后,即被尖锐的镣凿刺住,达到捕获目的。一般都作为副渔具使用。捕捞对象有鲤、鲫、鲶、鳜、、青鱼、草鱼等。作业时,渔船1艘,作业人员2人。船至渔场后,1人划浆,1人在船首作业。作业时右手在下,掌心向后,紧握镣柄。将镣齿伸至深潭或水坑,不断划动,若触及鱼、鳖,镣柄便发生振动。根据不同的振动可判断其不同的鱼类。镣柄一有振动,就需立即提镣至水面船上,取下渔获后继续作业,若捕上层鱼类则将镣接近水表层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