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灾情救济
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春,建平90天无雨,不能春播,后又遭虫灾,蠲免田赋。嘉定十六年(1223)大水,免田赋,发粮赈恤。明武宗正德三年秋至四年春(1508——1509)境内连遭旱灾、大疫,死者万计,遗骸载道。四年秋大水灌城,县城淹于水中月余,冬冰坚地坼,草木冻死。监察御使刘溥巡按到县,尽仓库所有赈济灾民,煮粥施舍。并收养弃儿,命人在城北买地为丛冢,掩埋死者,又蠲免田租一半。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泾县先遇水灾,后遭旱灾,蠲免本年地丁银、米豆,并动支常年仓粮散赈。
民国年间,以免征、缓征田赋,劝募义捐,政府发放救济款为主要赈灾方法。
民国20年(1931),宣城发生特大洪灾,除湾址昭义圩外,其余圩口均破,全县受灾面积达41.6万亩,受灾民众40余万人,死亡303人,房屋倒塌8万余间。县成立急赈委员会、水灾善后委员会专事征募赈济工作。各地安徽同乡会暨地方慈善团体纷纷赈捐钱粮、衣物、稻种,使灾情缓解。
23年,广德、宁国大旱。广德15万灾民靠糠秕、树叶、树根充饥。县府向省府和各赈务机关呈请救济,先后计发放赈粮1600石,款4000元,免税米4500石。时浙江省赈务委员会常委、广德籍人钱文选从浙江和上海募得夹衣、棉衣6000件赈济灾民;向同仁募捐款3000元,米100石用来办施粥场和施舍大量药品、百口棺木;又从上海采购大米以购进价卖给灾民。宁国县政府成立救旱委员会,发出捐款呼吁书。宁国籍上海市保安处长杨虎捐款2000元,商人叶级三1000元,上海市红十字会2000元,上海市义赈会6000元;省拨急赈谷豆1200担;省豁免县国税和各项附加税二成五;县贷放稻谷6000石。
然在救灾款、粮发放过程中,弊端丛生。救灾款、粮多被贪官污吏、不法分子中饱私囊。35年,泾县章渡乡正、副乡长贪污救济衣服两包,粮800斤,副食代金16000元,38名民众联名控告之。
建国三十余年来,全区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每遇大灾之年,地委、行署和各县都成立救灾领导组,以民政局为主设救灾办公室,并抽调干部组织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帮助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受灾区则以抗灾、救灾为中心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抗灾、救灾斗争。各级民政部门协助政府掌握灾情、发放救济款物、检查落实救灾政策情况。1953年夏、秋接连发生旱、涝、冰雹、风、虫等灾害,全区95万人挑水抗旱救苗,保苗187万亩。泾县5个区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共收粮87.4249万斤,解决了5613户17475人一年的口粮。当年,全区发放救济款98.738万元。
1954年,全区遭受特大水灾,地委、专署组织人民抗涝救灾:一、调动大小轮船43艘,木(机)帆船5500艘,干部1万余人抢救、转移灾民,共抢救被水围困灾民98.6万人。连同自动转移者,全区(含区辖4县)共安置203.67万人。二、组织农民排涝补种、开荒抢种,扩大晚秋作物370余万亩。为此,地、县成立生产指挥部(所),拨发开荒补种费80亿元(旧币),贷款488亿元(旧币),贷肥料916.73万斤,并从东北、内蒙、四川等地调进种子3656.5968万斤。三、为帮助人民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全区拨发房屋补助款188亿元(旧币),稻草、毛竹10063万斤,芦席89.7万张,拨发遣返路费、伙食补助费2.7亿元(旧币);地区在芜湖、宣城、湾址、狄港等地设接待站遣返灾民回乡194.88万人,占转移灾民总数96%。当年,全区修复房屋50余万间;抢种午季160余万亩;31.7596万人参加各种副业生产,获产值1012.8亿元(旧币);抢堵决口5处,使40余万亩被淹土地提前排涝,20余万灾民提前回乡生产。四、动员无灾区人民援助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为灾区捐献衣物15000余件,款326.8057亿元(旧币),大米7.0594万斤,柴草、毛竹154.8634万斤。同时,非灾区人民每户晒干菜5斤共支援灾区干菜150余万斤。五、当年,全区发放各类救济粮款799.2765亿元(旧币),棉衣15.3557万件,棉被1611床。地区从东北、内蒙、四川、江西、山东、江苏、浙江及本省其他地区调进粮食22057.21万斤,奶粉12344磅发放灾民救济316.4059万人次。六、全区派出6657名医务人员到灾区(其中有华东、西北、华北等地支援医务人员620人),共治疗灾民108.4680万人次。
1958至1959年大旱,全区(含区辖5县)有6.49万名干部,230万名城镇居民和农民投入抗旱斗争。全区拨发救济665.9万元,各种贷款9448万元。1959年3月起,先后调派医务人员4246人,组成医疗队242个,设立医疗站141个;调拨黄豆13.4909万斤,油3051斤,细米糠10.71855万斤,糠6.040万斤,发放医疗救济款12.3018万元,支援灾区、治疗灾民。
1949至1959年10年间,全区共发放救济款3710.7119万元,粮10437.02万斤,寒衣47.5641万件,稳定了灾民生活。
1961年全区百日无雨,并发虫灾,部分地区又遭灾台风、洪涝灾害。全区(含区内4县)发放救济款322.9万元,寒衣11.9705万件,棉被2.5254万床。
1963年,部分地区遭涝灾、风灾,对灾区共发放救济款127.3万元,布40.99万尺,棉花460担,木材1200立方米,毛竹2万根,衣服5639件,棉絮1534床,燃料75.1万斤,帮助灾民修复房屋2833间。
1978年全区遭特大旱灾后,又受台风暴雨袭击,灾情严重。地、县计发放救灾款600万元,布3.5万尺,棉絮20万斤。
1983、1984两年,全区连续遭受严重水灾。地委、行署领导全区人民抗洪救灾:一、两次组织干部、职工、解放军战士4万余人次,抢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灾民31.96万人,建立灾民临时居住点305处。二、计发放救济款1950.39万元,粮14590万斤,木材23210立方米,钢材1024吨,水泥6180吨,煤碳3.91万吨,煤油30吨,毛竹18.1万根,毛篙1.8万根,元竹200担,芦席9.4万张,油毡12万卷,元钉、铁丝45吨,玻璃3600箱,食品32.8万斤,衣服9.2万件,被条1.2万床,蚊帐8.3388万顶。三、领导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两年共向灾民发放贷款1050万元。至1984年底,灾区共修复房屋12.9012万间,新建4.4378万间。据宣城、郎溪、广德三个重灾县不完全统计,三县灾民根据各自环境优势,饲养家畜家禽,栽菱藕,种磨菇,跑运输,进行原材料加工,办厂、开店、劳务输出等多种生产自救,1984年总产值达1200余万元。1984年底,地区又在郎溪、广德两县投放扶持生产无息有偿专项经费200万元。两年灾情紧急时,省委、省政府组织蚌埠市、芜湖市向灾区空投食品;派医疗队到灾区设点10余处,为43.97万灾民治病。两年水灾,全省和区内人民群众共捐赠人民币88.85万元,大米253.07万斤,食油1万余斤,衣被33.55万件,草席2.03万床,芦席2.11万张,毛竹4.8万余根,帐蓬50顶。解放军驻皖部队捐赠单、棉衣4万件。
二、社会救济
城镇救济建国后,全区城镇对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和无固定收入,生活有困难的居民和经济状况差的精减、退职职工等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救济。1950至1960年,全区(含区辖5县)发放城镇救济款年平均31.4万元,同时还发放衣服27.765万件,棉被3.5814万床。1955年,全区共组织32412名救济对象参加手工业、农副业生产和各种劳务活动,进行生产自救。
1961至1964年,全区(含区辖4县)共发放城镇救济款32.3万余元,其中定期救济款12.2万元。
1979至1987年,全区共发放城镇救济款133.78万元。其中1979至1984年,社会困难户年平均享受定期救济1600人,总发放定期救济款14万元;1985至1987年,全区社会困难户得到国家和集体救济的4209户11074人,其中享受定期救济的千余人,共发放救济款21.56万元;1987年集体供养孤老残幼599人,年供养金31.8万元。
“文革”以后,地、县民政部门还对特赦、宽释的原国民党将、校、起义投诚人员、改正摘帽右派、台属、因公致残的上山下乡知青、僧尼、麻疯病人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救济。
农村救济建国初,各地对农村贫困户主要采取发放救济粮维持其基本生活。以后改发放临时救济款,以扶持生产自救。1950至1959年,全区共发放农村救济款808.59万元。1960至1964年,共发放救济款239.22万元。1979年,全区(含区辖5县)发放救济款40.8575万元;集体筹集补助款1.4191万元。1980至1987年,全区共发放农村救济款397.34万元,集体筹集补助款50余万元,对帮助贫困户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扶贫
救灾扶贫基金会1986年5月,地区成立救灾扶贫基金会,之后,各县相继成立,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民政、财政部门监督下,发动社会力量帮助灾区和贫困地区生产自救并负责筹集、管理、使用救灾扶贫基金。
1987年,地区基金会发放扶持资金33.5万元,其中扶助广德县杨杆桥乡10万元,泾县乌溪箸叶厂5万元,赤滩塑料厂5万元,宣城县建国乡电器元件厂3万元,地区聋哑学校福利有机制品厂0.5万元,宁国长虹乡瓷厂5万元。
农村扶贫1980年始,地区开展农村扶贫工作。1982年,地、县均成立扶贫领导小组,1983年所辖5县155个乡全面展开扶贫,各级党政部门组织干部包乡、包村、包户,宣传科技知识,帮助发展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帮助其科技兴家以脱贫。
通过扶贫,1983年,全区脱贫户152户,1985年,脱贫360户。是年,省在郎溪县召开多灾、贫困地区重点扶持工作会议后,全区确定重点扶持县宣城、广德、郎溪县,贫困乡38个,贫困村574个。年底,全区脱贫3993户。同年,地区还向宣、郎、广三县投放扶持资金342.074万元,其中宣城88.8万元,郎溪161.8247万元,广德91.45万元。年末,又专拨给三县计425万元。1986年,向宣城、广德投放5万余元,发展专业户416户,脱贫3282户。1987年,全区共扶持9994户,年末脱贫4926户。
上一篇:第二节 安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